自今年1月份以来,在驻村工作中我严守工作纪律,坚决做到真蹲实住、真抓实干,严格按照市、区、镇要求,认真开展驻村“一宣六帮”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始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真正学懂弄通做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今年以来,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讨论、上党课等形势开展思想教育,自觉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二是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群众院坝会、学生课间操、走访慰问群众、“学习强国”、党建工作微信群等宣传方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疫情防控、防电信诈骗、地质灾害防治、交通安全、教育帮扶、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房屋建设和就业帮扶政策,驻村工作队紧紧团结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奢旮村的疫情防控、交通安全、合作医疗保险收缴等工作有序推进,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得到巩固和提升,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二)始终把增加脱贫群体收入放在关键位置,帮助群众提高生活水平。一是提高生产经营性收入。协助村支“两委”指导春耕生产工作,鼓励农户在马铃薯、玉米等传统农业基础上,不断扩大刺梨、烤烟、魔芋等经济性作物和猪、牛等临散养殖业规模,增加农户收益。今年全村合计种植马铃薯1721亩、种植玉米5028亩,并已全部完成秋收工作。帮助为13户养牛农户申请创业贴息贷款183万元,用于扩大养殖生产经营规模。联系“初好”刺梨公司对91户农户的刺梨进行收购,合计收购2.6万余斤,收益8.2万余元。二是提高工资性收入。充分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的良好契机,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是组织动员脱贫家庭剩余劳动力到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务工。2022年奢旮村建档立卡户到省外务工人数为490人,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加工、养殖、服装制作等职业,一般务工时间在8个月以上,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针对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利用选派单位帮扶优势帮助就近就业和临散务工。比如烤烟、刺梨产业的季节性用工和城镇周边建筑业、服务等方面的用工等,一般务工时间每月在20天左右,每天收入在120元左右。对存在就业不稳定的脱贫家庭,通过聘用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每月工资为400-600元,增加一定收入。2022年我村共聘用村寨保洁员、护林员75人。三是提高转移性收入。充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通过低保金、临时救助金、就业创业补贴、教育资助、生态补偿金等方面增加收入。今年对106户407人落实低保政策,每月共发放低保金额9.39万元。帮助2户突发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共计10050元,对14户14人每月发放特困供养金14182元。帮助脱贫家庭就读高中(高职、中职)、大学(大专)学生申请“雨露计划”6人,“茅台”助学金5人,“习酒”助学金1人,保华镇商会资助1人,共计3.2万元。
(三)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主要责任,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驻村工作队围绕“农户基本信息、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经济收入和劳动力就业”等情况通过月研判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村695户开展摸排,对存在风险的农户在经过村、镇评议后,由区级部门批复纳入监测,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定期开展入户回访,确保措施落地落实。2022年以来,我村开展防返贫风险排查10次,开展集中排查1次。二是聚焦重点人群。针对“三类户”、“新增低保户”、“预警线索反馈”等重点人群,依托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通过核实、研判、审核等程序,做到应纳尽纳,避免体外循环。2022年以来,组织召开8次专题会议会对上级反馈的65条线索进行了研判,将2户8人纳入监测系统,并落实了政策兜底、就业援助等帮扶政策。三是聚焦“3+1”保障。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开展收入、住房、医疗、教育和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的排查,及时补齐“3+1”短板,确保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辍学,695户农户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脱贫人员医疗保障措施到位,确保不因病致贫情况发生。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围绕“3+1”保障共开张10次摸排和1次集中大排查,未发现保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四)始终把谋划和促进产业发展作为长远目标,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奢旮村的土地、气候等特色优势,确保烤烟产业持续增收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帮助扩大魔芋、刺梨等产业规模。今年奢旮村9户种植大户共种植烤烟690亩,收益268万余元,不仅为烤烟大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也解决了周围200余人的长期务工和500余人为期3个月季节性、临散性务工。针对全村现有的70余亩刺梨产业,积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在除草、修枝、施肥等管护环节对农户做好指导,在销售渠道方面也及时联系“初好”刺梨公司进行收购,确保刺梨长得好、卖得出。今年“初好”刺梨公司对91户合计2.6万余斤的刺梨进行收购,农户收益8.2万余元。依托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帮助种植户协调土地、资金等问题,预计在明年将魔芋种植规模扩大到400亩。二是扩大养殖业规模。充分支持梅花鹿养殖场项目建设,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拓宽鹿茸、鹿血等名贵中药材的销售渠道。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农旅示范项目。今年梅花鹿养殖基地共有梅花鹿220余头,总价值在600余万元,明年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后将形成赏野生梅花鹿、观云上奢旮村的山地特色旅游产业。结合奢旮村现有的养牛产业基础,帮助13户农户申请了创业贴息贷款183万元,用于扩大养牛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散养农户养牛规模预计扩充180余头,在未来3年通过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将养牛产业发展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做好项目规划。认真学习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结合奢旮村实际,谋划污水整治、中药材种植、机耕道建设、土地整治等11个项目纳入2023-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重点围绕农业领域推动全村产业发展。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已与施工方达成合同意向,正在同农户协商土地问题,预计投资240余万,涉及土地450余亩。同时向上争取了村级发展资金20万元,将入股“三大运营商发射基站建设”项目参与分红,预计每年村集体收益为1万元。
(五)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抓好稳岗就业工作。一是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充分利用选派单位帮扶优势,紧抓东西部劳务协作契机,动员组织全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特别是组织动员脱贫家庭剩余劳动力到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务工,提高农户收入水平。2022年奢旮村共有劳动力1951人,外出务工人员为100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务工人数为641人,到省外务工的为490人。二是做好就近就业工作。针对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发挥村居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烤烟、刺梨、魔芋种植大户在提升自身效益的同时也能吸纳200余人的长期务工和500余人的临散性、季节性务工,帮助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三是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通过聘用村寨保洁员、护林员、垃圾车驾驶员等方式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尤其向困难家庭倾斜,帮助提高收入。2022年奢旮村聘用“一组二员”2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36名,护林员15名,垃圾车驾驶员2名,确保“一户一就业”要求达标。
(六)始终把提升村居治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居完成换届工作,力争实现了村支“两委”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结构功能“一优一强”,干部队伍结构大大优化,班子真正实现选优配强。协助村党支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理论、学政策、学方法,不断加强学习和教育。引导一批政治素质好、办事能力强的有志返乡大学生和致富带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高素质的队伍引领高质量的发展。今年奢旮村党支部共培养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二是除陈贵树新风。完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村民摒弃滥办酒席、酗酒赌博、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推进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礼仪的新风尚。切实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文化阵地作用,每月开展理论宣讲、科学理论普及、未成年教育、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通过群众会、集中宣讲、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大对早婚早育、防辍保学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学校、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形成工作合力,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早介入,奢旮村早婚早育情况得到极大改善,辍学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帮助健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协同村支“两委”、综治、司法、包村民警等形成工作力量,常态化入户走访,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民族团结、排查流动人口、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今年基层矛盾纠纷和上访案件发生率明显减少,全村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成效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当地群众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不会表达苗族语言,在与老人或妇女沟通交流有一定障碍,效果不好。二是建强基层党组织与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虽然和村支“两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花费了功夫,但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总体文化水平偏低,各类青年入党意愿不强等原因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产业规模化、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由于奢旮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少数民族思想的根深蒂固,产业的薄弱,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产业发展促提升,加快产业振兴。针对奢旮村产业方面主要存在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立足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促增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本村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二)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推进生态宜居。将继续把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作为当前改善群众生活面貌、促进群众走向现代文明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提升村庄面貌,做好乡村整体环境提升规划,引导群众做好生活习惯的改变,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
(三)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实现生活富裕。一是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和“三类户”人员。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上,以“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定期做好低收入群体随访,及时制定、落实帮扶措施。二是持续强化宣传培训,注重典型引领,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