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寻 琉 璃 之 乡 大峪中学 初一1班 李溪衡

创建于2022-12-28
阅读 1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京西千年古村落——琉璃渠村,以给皇家烧制琉璃而闻名,在这其中琉璃的烧造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琉璃渠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

小学时参与制作琉璃瓦

2021年参观故宫

       带着设想的问题,上网查询相关报道以及观看一些小视频,来了解琉璃之乡的历史知识。

参观琉璃文化长廊

三官阁过街楼

参观皇家琉璃艺术馆

制作琉璃渠村地理位置地图

撰写调研报告

    一、琉璃渠村的历史

    (一)村名由来

    琉璃渠村自古至今文字书写和语言称呼均为两个村名,即:客称琉璃局,主称琉璃渠(客指该村以外的人,主指本村居民)。

    1、【琉璃局】

    元中统四年(1263年),为营建元大都及北京城需要,朝廷在此地设官窑烧制琉璃瓦,并设置了管理机构“琉璃局”。旧时该村的琉璃制品在运往京都的运输工具上都标有“琉璃局”三字,久而久之,外村人及管辖机构宛平县都称村名为琉璃局村。

    2、【琉璃渠】

    村内居民从旧时到今日文字书写和语言称呼均称琉璃渠。清嘉庆年间村水茶老会使用的器物上及清同治八年(1869年)村内水井诉讼碑上均写琉璃渠村。民国十七年(1929年),《北平特别市区域略图》以“琉璃渠”标记该村。1949年7月接公安部门指示,琉璃渠(局)统称琉璃渠村,结束了几百年来一村两称呼的历史。

    (二)琉璃渠能为皇家烧制琉璃的有利条件

    琉璃渠村自古为钦工圣地,是现存唯一的“琉璃官窑”,由元代至今700余年薪火不断,以烧造“官式琉璃”而名闻天下。琉璃渠何时建村尚无定论。史料记载,早在隋唐至辽代期间,即有村民在村西、北两个方位开采煤炭并经营烧造业。后因此地盛产琉璃原料坩子土,又具备建厂条件,始建窑烧制琉璃。

    建立官窑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元史·百官志》:“大都凡四窑场,秩从六品。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领匠夫三百余户,营造素白琉璃砖瓦,隶少府监。”其属有三,其一为“琉璃局,大使、副使各一员,中统四年置。”

    明代《宛署杂记》载:“对子槐山,在县西五十里,山产坩子土,堪烧琉璃。”对子槐山即在今琉璃渠村西侧。

    丰富的矿产资源,精湛的烧制技艺,加上官方严格的管理,使琉璃渠窑火绵延千年,经久不息,从而确立了皇家琉璃之乡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琉璃渠村的生产历史:

    琉璃渠生产琉璃是从元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了大概一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一千多年里,该村经历了三个朝代和两个时代。那时的村民们也把琉璃带到了制高点。

    (一)初出茅庐——元朝

    元初定都北京,始建元大都。因建造宫殿需要大量琉璃制品,便将山西的琉璃厂迁京,从此揭开了北京琉璃生产的历史。

    元中统四年(1263年),宫廷将山西榆次县小赵村赵氏琉璃窑迁至北京。一开始建窑在今和平门外南新华街的海王村一代,被称“官窑”,烧制的琉璃瓦及构件专供皇家宫殿使用,又称“内厂”。1264年,又在琉璃原料的产地——京西琉璃渠村建厂烧窑,时称“外厂”。琉璃渠村始建琉璃窑厂后,该村的琉璃窑火700余年相承不衰。

    (二)快速发展——明朝

    明永乐四年,开始营建明皇宫殿,皇家园林历时14年才建成。这期间,琉璃厂大量生产琉璃制品,因而有了飞速发展,成为工部五大窑之首。同时,朝廷在琉璃渠村设琉璃局,监管琉璃烧制,是为该村琉璃厂的鼎盛时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扩建外城,将内厂圈进了京城之内,那时该厂已颇具规模,明末诗人吴梅村有诗赞曰:“琉璃旧厂虎坊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偏插御柳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三)进入巅峰——清朝

    清以来,烧造琉璃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釉色及品种都有增加。釉色从黄、蓝、绿三色发展到翡翠绿、孔雀蓝、紫晶、黑、白等十多种。品种从一般砖瓦发展到建筑装饰附件,如:兽头、螭吻及室内用品的“绣墩”(或称“坐墩”)以及其他器物。故宫、颐和园、皇陵等皇家建筑和每次大修、改造使用的琉璃砖瓦和饰件,基本都由琉璃渠窑烧制。

    (四)脉脉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49年以后,琉璃渠村的窑厂命名“北京市琉璃瓦厂”。窑厂早年较有名气的传人有萧瑞稳、武文志等。琉璃渠村有琉璃制作技术“父传子、子传孙、琉璃不传外乡人”的不成文规矩。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序,如:关键的釉色配方、火候控制等技术,一直都是由琉璃渠村人亲自完成。在与村民交流时得知:琉璃的制作很严谨,至今沿袭着技术不外传这个规矩,后来也有了“可传徒弟,但不传他人”的进步。

    (五)公开半步——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后,琉璃的制作和用料已经不是什么绝密,但釉料配方的比例、烧制的温度基本还是保密的,即使都是生产现场调制釉料和烧制,在配釉料时,师傅也会回避他人的视线,给精巧加工的琉璃附上了神秘的色彩。

    三、琉璃渠村的琉璃业现状

    (一)实地探访

    1、人才匮乏:年轻传承人基本没有,传承出现了老龄化、断档的情况;

    2、资金短缺:扶持资金较少,做出特色非遗项目难度较大,只能处于维持状态;

    3、市场受众萎缩:非遗项目受众年龄有限制,年轻人对非遗认知度不高、接受度不高。

    (二)观看报道

    在当下,琉璃产业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古法制作的琉璃也已经停止,之所以停止古法制作,是因为保护环境。虽然古法制作,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在不久前,古法琉璃烧制的原址,即将被改变成产业园,供游人参观欣赏。看到古法烧制琉璃的原址又重新焕发生机,我很高兴,因为这个即将遗失的产物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参与其中,体验我们的文化瑰宝。


阅读 1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