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听我的摄影老师说起南京“一条颐和路,半部国民史”。虽说一句夸张的话,但激发起我浓厚地兴趣。
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提写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很快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这里共矗立着225栋保存比较完好的国民建筑。
2022年的国庆之际,无视新冠,我走进南京《颐和路公馆》第十二片区。一个很是雅致的园子,同时又背负沉重历史的园子。一共是26栋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青石板路,宽阔整洁,随处可见茂密的法国梧桐和雪松,几辆人力黄包车静静停在一旁,穿着盘扣上衣的服务员撑着油纸伞......便仿佛“穿越”回到民国年代。
进来的第一栋建筑是江苏路3号,系国民政府湖南省建设厅厅长,一方豪吏-邓寿荃的旧居,米黄的外立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气派。
江苏路5号系国民政府平汉铁路局付局长,总工程师杨莘臣故居。此人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系当地名门。解放后定居大陆,担任新中国的铁道部顾问等职。
常州杨氏是地方望族,家族中人才辈出,不少还是现代名人,如杨荫棠,还有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知名学者,教授杨光泩,抗战时期曾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菲律宾沦陷后,因拒绝与日军合作,整个外交使团全部殉国,这是中国外交史上一部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史。杨光泩为外交使团九烈士之首,抗战胜利后灵柩运回南京,葬于南京城南菊花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