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好莱坞偶像黄柳霜(上)

用户2777645
创建于2022-12-28
阅读 1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11月4日,我应邀参加好莱坞派拉蒙影业以“改变历史,祝贺好莱坞偶像黄柳霜”(Historic Change: Celebrating Hollywood Icon Anna May Wong)为主题的纪念活动。


   

       派拉蒙影业剧场前灯火辉煌,人头攒动。  天边的晚霞也特别漂亮,为当日的活动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很遗憾,若不是得知美国铸币局发布的一条重大消息,我并不了解黄柳霜。消息说:美国联邦铸币局(US Mint)将推出一枚印有好莱坞华裔女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头像的25分硬币。黄柳霜是今年被追授该荣誉的五位美国女性之一,她将成为美国货币上的第一个亚裔面孔。硬币正面是乔治.华盛顿的肖像,背面是黄柳霜的面部特写:她将下巴搭在自己的一只手上,手指指向脸颊一侧刻有她名字的地方。

        这枚硬币由艾米莉.达姆斯特(Emily Damstra)设计,她的创意是:这个形态意指黄柳霜一直期待有可能被世人认可并最终登上美国硬币。黄柳霜头像周围的圆点代表早前影院招牌上的那些灯泡。黄柳霜在演艺界展现出了她的自信、艰辛和演技。她的脸庞和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些都是硬币的主要元素。

     

        硬币模具的雕刻由铸币局功勋艺术家约翰.麦格劳(John McGraw)完成。

       美国铸币局第一期将生产三亿枚黄柳霜硬币进入市场流通。巧合的是,今年恰逢黄柳霜首度担任电影《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主角100周年。方寸之间改变了历史,震撼了海外华人。

       美国人将黄柳霜的形象刻印在硬币上以示铭记,而我却对这个中国女人不甚了解。惭愧、内疚,于是我开始了救赎:搜索黄柳霜的消息,阅读关于她的文章,观看她出演的电影……

       1905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美国洛杉矶一家洗衣店老板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女儿。这个女孩从小就喜欢上了电影,常常用送衣服的小费逃课去看电影。每逢摄制组到唐人街拍外景,她总爱跑过去凑热闹。剧组人员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长着一对儿大眼睛的中国小女孩,称她为“好奇的中国娃娃”(Curious Chinese Child)。这个女孩就是黄柳霜。

       黄柳霜在11岁的时候就给自己起了“Anna May Wong”的艺名。14岁那年,黄柳霜参演了她的第一部美国电影《红灯笼》,提着灯笼在片场跑龙套。1922年,黄柳霜在《海逝》中第一次出演主角,她的出色表演引起好莱坞的关注。而后黄柳霜相继拍摄了《巴格达窃贼》(1924)和《老旧金山》(1927)等影片。

        黄柳霜实现了她的演员梦想,但却生不逢时,她不得不面对华人深受歧视的困境。美国于1882年颁布了《排华法案》,加利福尼亚州更是率先施行了《反异族通婚法》。这些法案阻碍了黄柳霜才华的发挥,她的表演角色和形式受到极大的限制。她在电影里的角色只能为心爱人赴死,却不能与白人角色饰演吻戏。黄柳霜的华人形象使她很难成为美国主流电影中的主要角色。

        面对好莱坞对华人的歧视,黄柳霜毅然选择了赴欧洲发展。一米七的高挑身材,一对儿水灵灵的大眼睛,出色的演技,黄柳霜很快就在欧洲占有了一席之地。

     

       黄柳霜在《爱比刀更利》和《蒙特斯佩托利:城市蝴蝶》的表现为她赢得了欧洲评论界的赞誉。在维也纳演出的轻歌剧《春池》中,黄柳霜可以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出演角色。在伦敦参演罗勒.迪安的《粉笔圈》时,黄柳霜的美国口音受到一位英国评论家的嘲笑。黄柳霜马上请来剑桥大学的语言教师,不到一周,她就变成了伦敦上流社会小姐的口音。电影《堕落之爱》的首映式上,黄柳霜分别以英,德,法三种语言讲演了三次,令现场的各国记者惊叹不已。黄柳霜在欧洲还结识了著名演员玛琳.黛德丽,并成为了一生的朋友,后来二人一起主演了好莱坞经典影片《上海快车》。

        1929年,24岁的黄柳霜与著名女演员吉尔达.格雷(Gilda Gray)共同出演了英国电影《唐人街繁华梦》(Piccadilly)。该片在欧洲引起轰动,并于2004年被英国电影学院作为经典永久收藏。著名的娱乐杂志《综艺》(Variety)曾这样评价黄柳霜:“她的光芒盖甚至超过了那个大明星。当黄柳霜在厨房后边跳舞的那一刻,她就把格雷小姐的电影偷走了。”

       黄柳霜在欧洲的日子充分展示了一个中国女人的聪慧和才华,她的表演涉及电影和舞台剧,她可以讲流利的英语、德语和法语来饰演不同的角色。美国《时代周刊》(Times)在黄柳霜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中说:黄柳霜征服了欧洲(Anna May Wong Conquers Europe)。黄柳霜在欧洲的成功也让好莱坞脸面无光。《纽约时报》说:“柏林的评论家们连黄柳霜的美籍身份都没提到,也没提到好莱坞,他们只提到黄柳霜是中国人。” 

     

       1930年,派拉蒙影业邀请黄柳霜重回好莱坞。这一次,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只能饰演边缘角色的中国女孩。1932年,黄柳霜和她的闺蜜玛琳.黛德丽一起主演了《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该片上映首日就取得了370万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大萧条时期的奇迹。1934年,黄柳霜拍摄了四部由其主演的英国电影《老虎湾》、《朱清周》、《爪哇岛西顶点》和《莱姆豪斯蓝调》。同年黄柳霜被纽约模特儿组织Mayfair Mannequin Society评选为“全球衣着最佳女性”。黄柳霜凭一己之力改写了亚裔演员在好莱坞的地位。

        就在这时,好莱坞的老毛病又犯了。1936年2月,根据赛珍珠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地》在加州的“中国村”拍摄。黄柳霜曾有机会饰演女主角,结果被米高梅公司拒绝。最终白人女星路易丝.赖纳(Luise Rainer)饰演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中国妇人,并因此片获得了第1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黄柳霜感到很难过,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1936年2月,黄柳霜带上她的团队和记者开启了她的“寻根之旅”,她要给好莱坞留下一个潇洒的中国背影。(未完待续)







      

   



     

     


     

     

    

阅读 1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