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的时节,风中已有淡淡的年味儿飘散。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安排,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2022年12月26日,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省级工作坊举行同步在线培训活动。
接到肥城市教研中心董主任的通知后,王瓜店中学立即行动,要求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师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本次研讨会相关精神。
一、培训摘要
1、项目式学习
济南燕山中学的吕霞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我与父母换角色》的项目式学习案例。本案例通过了解父母知多少、体验父母承担责任、感恩父母行动在线、交换角色互谈感受四个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体验父母,感恩父母,懂得父母的无私付出,与父母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济南甸柳第一中学的陈心老师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驱动性问题、核心知识、项目流程、项目总体成效六个方面进行了《舌尖上的济南》项目成果展示。以了解、学做、宣传家乡美食为契机,从“宣传家乡美食,向二十大献礼”这一驱动性问题出发,学生经历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制作美食地图,设计美食印章;学做家乡美食,绘制美食图册;寻访特色美食,制作vlog为家乡美食代言等学习过程,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此项目,使学科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济南泉城中学的孔维琨老师从项目背景、驱动性问题、核心知识、预期成果、项目过程、目前进度等方面进行了《赴商量之约 育现代公民》项目成果展示。泉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人民政协“有事多商量”的协商品牌引入校园,学生通过多方商量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切身感受人民民主的真谛。在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同时,使遇事多“商量”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教育的延展性,提升公民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理性思维、独立判断、开放视野、平和心态 、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建全老师以“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为题,从为什么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与实施项目、反思与展望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山大附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山大附中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尊重人才成长的共性与个性,突出创新性人才培养,课程设计遵循“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活动载体、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的基本原则。学科项目式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重视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新的学习主题。在此基础上,李建全老师以“模拟全国人大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式学习案例的开发策略。
2、课例教学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李道强老师执教的《我为谁负责 谁为我负责》一课,基于学生生活,聚焦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在浓浓温情中,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用身边的故事讲道理,课堂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的王爱娣老师指出:李老师引导学生用好教材,深度学习,读教材,用教材,理解核心观点,用好核心观点。讲好中国故事,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刘振羽老师执教的《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以游戏“猜一猜”导入,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提炼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通过头脑风暴场、情境剧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李欣老师认为刘振羽老师的课从素养立意出发,契合了素养目标的要求,并从价值引领、课堂架构、课程资源、学生主体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
济南燕山中学陆宜玲老师执教的《憧憬美好集体》一课,挖掘七年级十四班学生集体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层层追问,步步推进,让学生在课堂生成中体会集体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在思辨问题中提升思维,凝聚情感,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使学生充满建设美好集体的愿望和动力。济南市历下区韶晖中学的张巍老师认为陆宜玲老师以七年级十四班的故事为线索,以班徽设计为开端,展现对美好的集体的憧憬。
二、交流讨论
培训结束后,我校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项目式学习和课例教学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1、关于项目式学习
老师们普遍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领导力、动手能力、计划以及执行项目的能力,除此以外,对项目的选择也让中小学生更早和更深入的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生们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老师的角色是通过支持、建议和指导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老师必须要建立学生们敢于接受难题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们,并且在必要时拓展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2、关于课例教学
通过收看三位教师的课堂和三位专家的点评,在课堂教学上,我校也要努力改变:
(1)高标准达成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达成度是判断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和最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升、正确价值观念形成。老师要能顺畅达成目标,做到导入直奔目标,流程围绕目标,活动紧扣目标,练习强化目标,小结拓展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做到了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明明白白地记、健健康康地长。
(2)高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要深入人心,老师要主动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前,主动对接上课学生,全面细致了解学情,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设计;课上,让学生成为主角,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3)高质量灵活运用教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倡导由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依据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大胆创新,调整优化教材内容和顺序,使之更适宜教学需要和目标达成。
(4)高度切合时政热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从纷杂、凌乱的时事现象中,找出规律和方法,进而指导自己生活学习。老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将鲜活的、时效强的现实生活热点、焦点引入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5)高水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元、现代的教学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催化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熟悉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视频、漫画、微课等形式,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多彩、生动的课堂。
三、今后改进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战场,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立足核心素养需求,勇于创新教材使用。老师能够灵活深入运用教材,体现全局性、系统性创新,真正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度出发。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以核心素养为本,课程标准为纲,系统把握教材的总体结构,多研究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全册教材角度、从整个单元角度、从核心知识点角度出发,整体谋划设计某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3、加强业务学习,夯实法律政治基础。我们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中反映比较多的就是法律、政治部分最难把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一要加强法律政治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以深入学习《宪法》《民法典》为抓手,熟悉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知识,努力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二要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集体力量,集思广益、吸取众长,借鉴优秀事例,共享方法技巧。三要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如法律志愿者、从事司法工作的学生家长等,通过讲座、参观、讨论交流等形式,专题深化学习成果。
4、坚持活动整体观,探索创新运用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方式。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探索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打破碎片化活动组织形式,以某个生活情境为主线,层层讨论、层层分析、层层总结、层层深入,螺旋上升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打破预设问题的局限,大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质疑反思、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打破讲解就是守旧的思想误区,收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恰当地进行必要总结和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项目式学习,耳目一新;课例展示,精彩纷呈;报告点评,受益颇丰。相信在这样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扬长避短,定会改进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