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不止步,线上共成长

🌈
创建于2022-12-25
阅读 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学习新课标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备活动结束,每周的教研成了学课标的固定时间。12月14日,我们又齐聚云端,进行语文新课标的学习。

通过多次学习,每位老师对于新课标都有自己的理解。

庞硕老师:作为教师要理解课标的功能,把握课标基本内容。课标是课程的标准,是教学要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照2021和2022两版课标,我发现基本的内容没有变,及各个学段对于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语文是教无定法的,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注意力不要只放在提出新的概念上,要放在基本标准和要求上。新课标中还提到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待传统文化,要存精华去糟粕。在具体实施落实中,我们要明白语文核心素养的方面不是一项一项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应用为基础,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意识。

李鑫老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将学生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得以体现,帮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各个方面学习综合性知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最终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因此,扎实学习,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实践创新,是我们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备课工作的前提。

赵复彩老师: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让我感触和收获颇多。2022版的新课标,把课程内容定义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和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概念上有一个递进的过程,并且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单篇阅读、阅读单元、学习单元、线性学习,围绕一组课程或提炼一个学习主题,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让学习主题成为一个同等的典型的学习活动,新旧知识碰撞融合。优化的知识结构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的联合发展,学生的情境学习力和应变能力,学语文和用语言,让学生丰富语言运用前景,逐渐探寻自己的语言风格,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张红英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探究活动要抓核心,抓关键,教育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空间。

刘朝升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魏芳芳老师:如何成为可以培养校心素养的老师?不仅要求从业者三观端正,还要学科功底要扎实,对每一个学生有爱心,对于调皮孩了要细心耐心。

都说人生如水,我觉得教书育人也应如清泉,保持内心本真,时而水流潺潺,时而涓涓细流,带领学生一起乘风破浪破浪。学海无涯,但轻舟己过万重山。


邓丽凤: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程,自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

李媛媛老师:通过学习课标,结合着具体的教学案例,我们了解了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另外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老师们可以参照这些提示与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同时可以设计和“典型任务相配合的学习情境,即所谓语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和现在我们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学模式不同,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不是文本为纲,它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


吴相权老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读书是积累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方法。反复读书能体会文章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当然,学生的“自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的。制定有思维培养,有语言训练,有创新拓展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今后教学的目标。

刘玲娟老师: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学习、工作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也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先进文化的形式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将新课标的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郭然老师: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能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们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王正英老师:学习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后,我明白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听说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并非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几篇拗口的诗文,公式化地赏析几段文字,按照模板写一些没有经历体验的空洞文字,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传输。而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多观察、倾听、交流,引导孩子学习。我们教师创设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当中会产生学习知识的愿望,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更容易产生成就。


刘洪艳老师: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刘艳秋老师: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践行新课标要求,给学生更丰富、生动的课堂体验。

疫情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但无法改变一小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会云开“疫”散,我们即将再次相聚在美丽的校园,扬帆启航!


每个冬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春天。愿这个冬日,紧绷的日子,心存安暖,岁月可期。

阅读 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