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乡的乡愁

蝴蝶
创建于2022-12-25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世上所有的沙子》的九个对话的一个章节,我刻意关注,是我听过的一句话:无乡的乡愁。从古至今,乡愁都是充斥在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也许这句太多主观),但是可悲的现代人说着乡愁的时候,却已经没有了作为实质的故乡,所有对故乡的描述都只是回忆和抒情,现实中找不到对应。

       我记得当时听到这个论断的时候,我还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同:当我们需要表达乡愁的时候,我们只是对当下生活中的难以把握表现的不知所措,而我们回忆中的故乡是停留在我们的少年甚至是同年记忆中的,那时的我们因为无知而无畏,我们以为会有大把的时间让我们来左右这个世界,我们觉得我们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这段话给我的触动是让我想到苏东坡的“心之安处是故乡“,我以为我们有了面对现实的从容就会有心安,就不会时时泛起乡愁。可是贾行家的这场对话,却让我感受到了压抑在内心潜意识中的不安:无乡的乡愁,是因为我们逃离了故乡,我们把曾经的家园放弃在了现实的生活中,任其在时代的大潮中破败枯萎凋零消失。我们因为深植着根的那片土地的贫瘠,而放弃了根,成为了空中飘荡的断线的风筝。

       贾行家在这场对话的题记中说:我在当下感到了一种剧烈的疼痛:人和自己的的故乡产生了割裂。你要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而那个旧日家园却不在原地。我们可能建立新的家园么?在这场对话中他用了11个小主题,纵横着讲故乡,讲旧日维持着故乡情结的乡绅精神,讲移民们在生活的异乡通过融入民间生活共同空间获取内心的安稳来制造家乡,也讲“曹县梗“代表的短视频的大火来反思当代人的”超注意力“的狼狈,”过去人们关心如何拥有美好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了如何融洽地共同生活,如今人们则只考虑如何存活下去“,而这差不多是一种新的野蛮状态。再提教育家潘光旦百年前的发问:近代教育下的青年,对全世界的历史、地理以及最新的科学知识,都不难获得,甚至知道的很详细。但是你问他家世来历,家乡的山川物产,有什么变迁,出过什么人物,能答上来的只有十之一二;更写当代作家、学者从非虚构写作和社会学考察的角度对村庄、县城以及生存人群的状态的探讨,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当代教育的的探索,尤其是九渡河小学的教育改革模式。

       忽然就有了一丝亮光照进来,教育不是培育精英,人和资源不该一味只从边缘流向中心,更不该让边缘无意义的焦虑笼罩生存空间。而九渡河小学那个为留在本地发展的学生设计的教育实验,让他们即便只完成了义务阶段的教育,也会从贴近本地、以产业为线索的课程里,获得与父辈不同的视野和知识,把种植、养殖的乡村民民宿办成足以安身立命、引以为傲的事业,从里面找到自己的人生。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精英和庸人,还有那些虽然平凡也依旧可以从容地拥有自我的空间。

       今日是圣诞节,早已过了互赠卡片、互赠礼物的年龄,而我也没有给我的家乡准备好圣诞礼物,但我不愿自怜无能为力,也许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自主的记录记下身边的变化,让这片土地上的更多人了解乡土,为建造家乡的向好氛围增一丝丝热度。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