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觉得,大千世界是美妙的。
我真觉得,人间是秀丽的。
我真觉得,人生是可爱的。
——季羡林
开篇语——走近季老
寒冷的冬日,泡一壶茶,坐在和煦的阳光下读季老先生的书,就如他说过的“人生是一首诗,微笑着对它,拾取点点诗意。”
季羡林,北京大学专享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提及季老,我的脑海中即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每日穿着一件洗掉色的中山装行走在校园中,时而看花、时而逗猫。这便是季羡林——一位毫无架子的先生。时光漫卷,岁月静好,天真的人永远不会老。
遇“荐”好书——《天真可抵岁月长》
- 天真,是我们抵御悲伤的勇气
跟我们普通人相比,季老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甚至是险象环生的。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人生的缩影:童年时光物资匮乏、颠沛流离,半个馒头被他视为世间美味;独自住在阴森的旧院是多么忐忑;国外留学遭遇战争又是怎样惊险……
但从季老的笔墨中,看不到一丁点儿的怨天尤人。相反,他只是在平静地叙述那些真真切切发生过的过往云烟。就像他一再强调的那样:“人生难得的清醒,便是返璞归真。用天真的眼光看人、看事、看世界,才有好奇,才得自在,才能抵挡岁月的漫长。”
- 天真,是一个人智慧的处世哲学
他谈“忘记”,“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乐趣,又要忍受痛苦,后者所占比重更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的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刻生动,时刻残酷地折磨着你。”一辈子三万多天,如果长久记住恨的事物,而不是乐的瞬间,那么痛苦会不断蔓延开去。我们确乎应给“忘”大唱赞歌,多忘一点点,留出更大的空间给美好的回忆。
他谈“糊涂”,先生认为的糊涂是“真糊涂”。真糊涂不难得,是愉快的、是幸福的;假糊涂才真难得,但是痛苦的,是灾难的。
面对复杂的世界,季老能够谈笑风生、童心未泯,这不是性格所致,而是智慧使然。
- 天真,观月影之移动,享树叶之婆娑
在他的文字里,我读到的大千世界是美妙的,人间是秀丽的。
他听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听雨,有不同的思绪。带着走过的故事,钻进那淅沥的雨声,感受世间的悲欢离合。
他赏黄昏,黄昏温柔,抚慰着终日的疲惫;黄昏浪漫,时刻铭记着每一份相爱的印记。
他写莲塘,“荷叶丛中闪熠着点点的火花,是早出的萤火虫。小小的火点动荡不定,忽隐忽现,仿佛要和天上和水中的那个大火点,争光比辉。”让我们看到星光点点,随影浮动。
一场春雨,一塘荷韵,一笔闲情,一帘心事。当你天真无拘,如此醒觉地活在当下,生活自是一件赏心乐事。
悦读阅美
品读有感——季羡林文字里的“美”与“情”
- 生活中的“美”
季老的文字里,处处是“美”。在他的眼中,槐花、荷塘、风吹、鸟鸣、菜市场、天气、四季无一不美、无一不妙。《上海菜市场》是烟火气的美,《槐花》是不再熟视无睹、尽情欣赏的美,《晨趣》是万物无不可爱的美,《大放光明》是眼疾治愈后的感官体验之美和心情之美。
- 生活中的“情”
季老的文字里,处处是“情”,爱国之情、思乡之情、亲情、友情、爱情、乞丐的赠豆之情、男孩的送伞之情等,无一不可贵。《两个乞丐》中,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婆婆,在收到季羡林及家人的善意后,给他们带来了自己亲手栽种的扁豆。那是个国破家难的年代,季羡林说:“当时大家的心都很硬,不硬活不下去。”但我不以为然,那会季羡林年纪尚小,有些感受在当下无法言说,不然为何七十多年过去了,他还清晰记得当时的细节?这正是他的善良。
读季老的文字,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发现他人优点的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罗曼·罗兰认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季羡林即是如此。希望大家放平心情,耐心品读他经受过炮火,经历过病痛与孤独的一生,当你读懂了这种天真,再次面对复杂的人世时,便可不畏世俗,不弃自我;有自渡的能力,亦有向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