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年终答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莱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几轮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发,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对重重困难,区发展和改革局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不平凡”的形势下交出了“不平凡”的答卷,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您汇报如下,请您检阅!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战略规划引领和服务经济发展,在发挥参谋助手方面交出满意答卷。紧抓重大规划编制及落实,起草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莱芜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修编《莱芜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为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制定全年经济指标目标,分解到部门和街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编制《莱芜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通过人代会审议通过。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的支撑面和下降点,每月撰写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加强调查研究,完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呈报上级部门,其中《关于稳住经济基本盘系列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获评区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加强重大政策研究,编制印发《莱芜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莱芜区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22 年工作要点》、《莱芜区2022 年“东强”战略工作要点》。围绕我局牵头的重点工作,制定并印发《莱芜区大项目建设提升竞赛活动方案》、《莱芜区关于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莱芜区2022年东西部协作工作任务指标分工方案》、《贯彻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及《莱芜区202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莱芜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等一批方案要点。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制定出台《莱芜区应对疫情冲击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11条政策举措惠及企业709家,补贴金额704.4万元。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固定资产投资和保障服务,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交出满意答卷。抓实项目推进。安排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013亿元。共争取各类省级重点项目20个【其中省重大项目2个,省优选项目9个,省补短板项目1个,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6个,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2个】。抓细项目要素保障,实行区领导牵头的包推项目责任机制,严格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实施精准用地联合审查,推动土地、能源、用水、资金等要素向重点项目聚集。全力做好政府专项债券争取,21个项目列入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清单,债券资金需求49.29亿元,发行专项债项目19个,列全市第2位,下达专项债券资金19.61亿元,列全市第4位。积极争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审核53个,项目数量全市第2,总投资97.63亿元,贷款总需求44.4亿元,年度贷款需求17.21亿元。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7个,总投资4.08亿元,贷款总需求1.95亿元,项目数量全市第3、贷款需求全市第4。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策划储备1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类项目40个,总投资347.55亿元;产业类项目44个,总投资278.5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34个,总投资236.5亿元;农业类项目3个,总投资5.39亿元;生产性服务业项目5个,总投资35.8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医疗康养项目各2个,总投资分别为0.5亿元、0.3亿元】。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在推动产业提升发展方面交出满意答卷。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落实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服务业企业纾困解难活动,为27家企业发放助企纾困资金130.7万元。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泰钢、九羊、莱商银行认定为济南市总部企业;泰钢认定为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预计纳新20家左右,净增13家左右。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严控“两高”项目,组织对第二批、第三批补充“两高”项目进行手续联审,梳理各类项目134个,分类处置、推进整改。统筹推进“双碳”行动。成立“双碳”工作专班,高标准谋划制定我区“双碳”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莱芜船厂抽水蓄能项目、华能北王庄35MW光伏项目等12个能源项目纳入《济南市“十四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100MW/200MWh储能电站和华能莱芜发电有限公司一期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申报山东省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平价上网项目70个、装机容量3.1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5.5万千瓦。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宏济堂、山歌食品2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建立创新平台梯队建设管理机制,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项目库,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是区划调整以来获批数量最多的一年。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重大战略落实,在推进牵头工作方面交出满意答卷。全方位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先进事迹入选全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竞赛活动”典型案例。统筹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获扶持资金100万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个项目获市级县域扶持资金1431万元。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2个项目获市城镇化项目支持资金300万元,雪野养生休闲度假特色小镇和马鞍山清宁康养森林特色小镇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清单。积极拓展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落实财政援助资金1688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61万元;选派1名挂职干部、7名专技人才到康乐县挂职交流;帮助康乐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59人、脱贫人口252人;实现设备投资610万元;畅通康乐县农业产品在我区销售渠道,完成消费帮扶2888万元。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改革创新,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交出满意答卷。全面落实系统集成改革重点任务。运用系统思维和集成理念,从“产业、平台、项目、创新、要素、服务”六个维度,精准解构试点任务,切实推动落地落实。完善政策落实专家咨询论证机制,成立由14个领域106名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策落实提供智力支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领域改革。细化分解任务,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落地见效。建立健全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协同推进建设诚信法治政府。稳步推进社会信用工作。在完善机制、重点任务、督导考核等方面发力,发挥信用价值和效用。“双公示”基本达到双100%;“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达到5726家,占莱芜区在营企业数量5.55%,全市第三;企业发布需求金额34.52亿,成功授信金额25.82亿,全市第四;莱芜区政务服务大厅已全面接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政务服务大厅的420项事项全部实施信用核查机制,对失信者进行了拦截、限制和失信提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工作,全面准确贯彻落实2022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典型经验和做法得到市公共资源管理办公室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挂牌成立至2022年10月进场交易项目808项,交易价总金额97.27亿元,没有发生一例投诉案件。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福祉保障,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方面交出满意答卷。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做好2022年养老托育、全民健身工程、社会服务兜底线、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工程申请的8000万中央预算内资金已到位,项目已开工建设。申报社会领域贴息贷款项目3个,其中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设备购置项目、嬴泰文旅景区数字化提升项目已被国家审核通过。扎实做好物价工作。调整莱芜区巡游客运出租车运价,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协同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确保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各项降费减负政策措施在我区落地生根。强化价格监管,加强重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加强对供水,供气,供热等重点行业成本调查监审,制定行业成本监审指导意见。做好价格管理,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大蒜目标价格保险工作顺利完成,共完成投保3.1万余亩,收取保费400万余元。不断强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购置棉衣、棉被、棉褥等物资,签订生活物资代储协议,确保救灾应急物资供应充足,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坚决守牢底线红线。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严格实行能耗“双控”,加强节能审查,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督促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每月调度预测能源供需趋势,确保能源稳定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储备提高粮食应急能力,达到全区常住人口应急供应15天口粮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梳理监管行业领域安全管理职责清单,逐条逐项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缝隙。
2022年以来,我们统筹底线发展思维和重大活动保障,在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方面交出满意答卷。一是面对一次次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在羊里、牛泉等地集中爆发期间,我们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先后选派15人次到羊里支援抗疫,选派并培训5人到基层进行核酸检测,选派20人次到各隔离点帮助工作,选派300余人次到莱芜南、苗山、杨庄高速路口收费站执勤,为全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坚持为民服务初心,扎实做好12345热线办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等工作,全年共计承办392个涉及物价、能源、金融、信用、审批等领域的12345工单,办理过程满意率和办理结果满意率均为100%,共计接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30余次,我们都及时安排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行接访,并予以耐心解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三是选派精干人员数名,到鹏泉街道办、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开展安保维稳工作,尽职尽责、扎实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纠纷和矛盾,连续奋战40天无休,确保没有发生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二十大的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平凡的2022年即将过去,充满希望的2023年已悄然来临,相信春天到来之前的极寒很快就会过去,相信黎明到来之前的至暗即将迎来曙光,也相信被疫情阴霾笼罩了三年的莱芜大地必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切实履行好经济综合管理这一重要职责和使命,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更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