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的时刻

玉于斯
创建于2022-12-23
阅读 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9年的夏天,是女儿大学毕业的时间。我参加了她们学院于6月18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但毕业典礼结束后,女儿并没有立刻离校回家。女儿打电话告诉我,按照学校下的通知,6月29日是离校的最后期限,她准备等到6月29日这一天到了再按时离校。这中间的12天,她要和自己的同学们好好地庆祝一下,好好地狂欢一番。等到了6月29日这一天,让我去学校接她,帮她把行李运回家。

    我理解女儿的想法,懂得她们毕业时的心情,因为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我知道同学之间的分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知道这最后的12天对她们来说有多么重要。所以,我只是说了一声好的,表示了一下同意与支持,别的什么也没说。大学时光的最后12天,让她们自由地支配吧。

    我的家就在北京市区,距离女儿她们上学的民族大学不远,乘坐地铁加上步行到地铁站的时间,大约需要1个小时。女儿想回家来非常方便,但她更愿意享受一下与同学们在校的最后时光。因为女儿的同班同学都是外地的,她们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我没有催她,而是静静地等着离校这一天的到来。

    12天的时间,转眼之间就已流走。时间到了6月29日这一天,我乘地铁去她们学校接她。

    虽然今天是女儿毕业离校的时间,不是我毕业离校的时间,我还是觉得今天有点与众不同,那是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民族大学的校园。今天的校园非常安静,虽然有许多男女学生在往来穿梭,却听不到任何喧闹声。当我到达女儿住的学生公寓时,听到了一阵一阵的撕裂胶带的声音,此起彼伏,忽高忽低。循着声音望去,看到许多快递小哥正在用胶带封纸箱。旁边的纸箱堆了好多,东一堆西一堆,看似凌乱却也有着一定的次序。现在正值毕业生离校时间,快递小哥接了好多毕业生的东西,在校园里面封好后,迅速帮她们快递回家。前几天,我就在家接到了女儿快递回来的一箱书,足足有四五十斤重。女儿说,许多书籍舍不得扔掉,只好让快递运回家,其他同学也是如此。我想起了自己当年毕业离校的情景,那时还没有快递,所有的东西包括沉甸甸的书籍,都是自己装入箱子,挤公共汽车运到自己老家的县城,然后自己扛回家去的。那时的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更没有觉得有多么累多么麻烦。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有了快递,生活方便多了。

    我给女儿发了微信,告诉她我已经到了她们公寓楼下。不多久,女儿提着一大包东西下来了。女儿住的是女生公寓,不允许男同志入内。这一点,好像国内大部分的大学女生公寓都是如此,当年我上大学时就是这样,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依然没有什么改变。我只好在门口耐心地等着。女儿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往外搬东西。我问女儿,你的同学们都走了吗?女儿说,8个室友已经走了6个,还有一个今天晚上走,但这个室友体格弱小,没有力气,搬不了重东西,不能指望她,只好自己一件一件地慢慢搬。好在东西并不多,没用多长时间就搬完了。

    女儿说,学校有通知,要求毕业离校的学生临走之前,要去公寓管理处办理一卡通注销手续。她让我看着行李,等她办完手续回来再离校回家。

    女儿去忙她在这个学校的最后一件事去了。我站在行李旁边,慢慢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环视了一下民族大学的校园。四年前,我来这里送女儿上学的种种情形还历历在目。转眼之间,四年已经过去了,女儿大学毕业了。时间过的真快啊,没觉得怎么过,四年时间就已经没有踪影了。其实,何止是四年啊?我从大学毕业已经快二十多年了,我研究生毕业也已经十五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不也是转瞬即逝的吗?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些时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算不短了,可是,这些时间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呢?好像就在昨天唉。其他人不也是如此吗?与同学与朋友与同事一起聊天时,最感慨的就是时间如梭,岁月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变老了,已经快五十岁了。曾几何时,自己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是充满理想的不断拼搏的一代青年,现在呢?时间过得这么快,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已经双鬓染霜了,我已经有点驼背了。女儿长大成人了,她们才是青年人,她们才是奋发有为的年青一代。我们,我,已经老了,已经不再年轻了,已经成为老人了。时光的年轮转得真快呀。

    女儿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四年的母校了,不知道她有什么感想?四年前,女儿悄悄地来到这所学校上学,四年后,女儿又悄悄地离开了这所学校,拿着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与同学们拥抱分别,与老师们挥手告别。校园内留下女儿她们的身影了吗?操场上,留下女儿她们的脚印了吗?好像曾经有过,但又好像什么也没留下。只有那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才能显示出女儿她们曾在此学习过、在此生活过。人们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学校也是如此,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女儿她们如此,其他人,还有我,也是如此。我上学的时候,不也是悄悄地来到了大学里,认识了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几年之后,又悄悄地离开了吗?我也没有在自己的母校校园内留下什么踪迹。就像大雁飞过深潭一样,飞过时留下一个影子,不过,这个影子在它飞离的时候,就马上消失了。人生就是如此,有些人能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部分人却都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什么也没有留下。

    女儿办完手续回来了,我一边归置行李一边问女儿,与同学,特别是与室友分别时,是不是非常留恋?女儿说,那当然,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四年,有很深的感情了。我说,你与你的同学在最后的时刻是怎么分别的?女儿没有多说,只说了与一位同学的分别。这位同学昨天晚上与她挤在一张床上休息,因为她的行李已经打好包,让快递运走了。她是凌晨四五点钟离校去乘火车的,但她走的时候,女儿睡着了,同学没有叫她,怕影响她休息,所以,同学走的时候,她一点都不知道,也就没有去送送她。我说,她就这样静静地走了,就像四年前静静地来一样?女儿说,是的,就是这样。说到这里,女儿有点伤感,陷入了沉默。我没有再问,我知道,要是再说几句这样的话,可能女儿就会掉下泪来。

    我当年离校时也是这样的。我走的算是比较晚的,送走了大部分同学之后,我才离校的。几乎每送走一位同学,总是有些黯然神伤,总是眼泪在眼窝中打转。在送别同室的一位同学时,我与其他几位同学一起,送到了火车站。当火车开动的那一瞬间,我们挥手告别时,我与那几位同学一样,忍不住哭了。直到火车走远,我们才擦了擦眼泪,回到学校继续送别其他的同学。我要离校的时候,只有一位同学来送我,因为其他同学都已经走了。这位同学帮我拉着行李,送我出了校门,看着我挤上公交车,才与我挥手告别。我忍了半天,还是没有忍住那一行行眼泪。

    看着站在自己身旁的女儿,我心中在想,不知道她们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同学的这段情,会永远珍藏在内心深处,日久弥新,就如同陈年老酒一样。若干年后,当她们再次相遇时,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民族大学始终在这里,学生公寓始终在这里,想回来看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回来。只是,回来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了,早已是青春不在了,再也看不到几张熟悉的面孔了。我从自己的遭遇就能体会到女儿她们的以后。我现在工作在北京,我上研究生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也在北京,只要想去看看,周末随时都可以去,坐上地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到了又能怎么样呢?学校还是那个样子,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可是,里面的人,那些同学,却都不认识了,就连老师们也很少能够见到了。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我们所想念的所留恋的实际上是那些人,那些同学、那些老师,而不是学校,没有了那些同学和老师的学校,对我们来说,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意义却不大了。时间久了,回母校去看一趟,静静地在校园里走一圈,一个熟悉的面孔也没有。自己的感觉是,怎么如此陌生啊?

    人生就是如此。女儿她们这些同学们相逢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共同生活了四年以后,她们又在这个十字路口分手。你走你的路,她走她的路。有缘千里来相会,缘尽各自奔西东。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有点太凄凉?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走上一段路,遇上一些人,有几位可能会与你同行一段,更多的却是相见之后又分手,然后继续各自的人生之路。一个人,能够与另一些人成为同学成为好友,这是一个缘分。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茫茫人海中只有你们几个碰到了一起?为什么你们几个能够在一个班级中共同学习在一个宿舍中共同休息生活?全中国十几亿人,你们的同龄人也有几十万甚至更多,怎么就那么凑巧你们在一起?既然有缘,就要好好地珍视这份缘,好好地保存这份缘。

    女儿她们刚刚大学毕业,还感觉不到这种同学之情的深沉与凝重。等她们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拼搏奋斗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来再想这段生活时,才会有更深的体会、更深的思念。但是,女儿她们这些同学们还能再次相见吗?虽然同学们还能够有机会再见,但是,那样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了,非常难得了。想把一个班级的所有同学全部召集起来再见一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人是会变化的,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的学生们尤其会发生变化。十年八年之后,即使有些同学们能够再相会,也已经变得与现在不一样了。有些同学之间的情会变得更深更重,有些同学之间的情却会变得薄如蝉翼。这,也是人生。我不想现在就把这些曾经的感受说给女儿听,女儿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说这些内容会让她觉得人生太暗淡了太缺乏希望了。

    女儿说,没什么事了,咱们回家吧。我说,好的,咱们现在就走。我把东西装入两个大包,一手一个拎着,女儿拉着行李箱,背着背包,缓缓地走出了民族大学校园。

    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看了看中央民族大学那几个大字,又看了看女儿。女儿没有说什么,低着头慢慢地走着。我知道,女儿一定会在心里说,中央民族大学,再见了。

    就像我随时可以回中国人民大学看看一样,女儿与民族大学的距离虽然不远,也随时可以回来看看,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那时的她们与现在的她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她们一定会感觉到物是人非,一定会更加思念她们的大学时代。

    在女儿走出民族大学校园的那一时刻,女儿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另一段人生开始了。

    

2019年7月6日

(摘自张伟著散文集《人生有痕》)

阅读 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