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讲“状元菜”故事

春暖花开
创建于2022-12-23
阅读 1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泰顺有道珍馐美味名叫什锦菜又称“状元菜”,由西蓝花、嫩笋干、地瓜粉、土豆片、文蛤干、蛏子干、黑木耳、白银耳、腐竹干等近二十多种食材烩制而成。整盘菜色泽艳丽、汤汁鲜美,是泰顺百姓的餐桌珍宝。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此菜必占一席之地。

        相传,此道菜还与泰顺第一位状元,也是温州第一位文状元徐奭有关。据《时光里的泰顺故事》—《泰顺年夜饭里少不了的状元菜》述说,“状元菜”起源于徐奭,徐奭虽然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但无奈家境贫穷,又无良师,且少典籍,科考屡试未及第,仕途走得并不顺利。直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徐奭又背着行囊赴京赶考,日夜兼程,几天没吃东西了,一天路过一个大户人家,晕倒在门口,刚好他家女儿出嫁,这财主特吝啬,准备赶他走,一想到今天办喜事,酒席已散去,就叫仆人将客人吃掉在酒桌上的剩菜扫到一个破碗里,杂七杂八的。此时的徐奭快饿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吃起来,吃完道谢继续赶路。时来运转,这年先后参加省试、殿试,连中两元头魁,成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后来,他念念不忘那吃过的美食,那是他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了。他不断回忆将吃过的菜一一记下,厨师照着他记下来的一些食材烩制,“状元菜”就这样诞生了。

徐奭像

徐奭中状元后宋真宗敕给的圣旨抄件

        看了这个状元菜故事,我总觉得不是滋味,不管这故事真实与否,但如此向客人介绍此道菜,总感到有些忐忑。

        有一回,来了一班外地客人,晚宴上也上了一道“状元菜”,主陪也如此兴致勃勃地向客人讲起了“状元菜”的故事,我当时就感到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果不其然,当晚那道菜无人举箸。开始我直觉有不妥,但到底问题在哪,百思不得其解。一日恍然大悟,这菜坏就坏在这个故事上,一坏坏在财主吝啬上,主人家待客怎可吝啬,这与中国传统待客之道背道而驰。二坏坏在财主残忍上,考生已饿晕在门口,岂可赶人走。三坏坏在残羹剩菜上,如此美味佳肴怎可用剩菜描述。不讲故事还好,如此一讲故事,谁人还会吃这道菜。

      故此,我食不甘味,斗胆重讲“状元菜”故事。相传,“状元菜”源自泰顺首位状元徐奭,徐奭(?-1030),字武卿,出生于瑞安县义翔乡五十九都木棉村(又名睦源,即今泰顺司前畲族镇溪口村一带)。少时聪慧过人,能熟背《论语》《春秋》等经典,及长,在家娶妻生子。不久,为求功名,便和弟随父移居人才荟萃、书院众多、科举上榜率高的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市),后学业大进。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徐奭背负行囊日夜兼程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赶考,一日饿晕倒在一大户人家门口,恰逢该户人家嫁女,正办喜事。该大户财主人豪爽、好耕读,询问徐奭,得知其进京赶考饿晕,甚欣甚忧,赶紧嘱咐仆人取各备菜部分,合烹成一道佳肴递与徐奭,并祝其高中头魁。此时,徐奭正饿得昏头昏脑,赶紧大快朵颐,吃得遍体生津、神清气爽,吃罢道谢,暗下决心又迈上赶考之路。当年徐奭时来运转,参加由礼部主管的省试,高中省元。翌年三月,参加由宋真宗主持的殿试,一举夺得状元,成为泰顺也是温州历史上首位文状元。此后,徐奭时时感恩那财主施惠,念念不忘那美味珍馐,便不断回忆,将吃过的食材一一记下,交由厨师烩制,“状元菜”从此诞生,延福后人。

翁晓彬随笔

二O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阅读 1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