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王建
创建于2022-12-22
阅读 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您给摊个煎饼,多放香菜。”复工第一天,早晨没听见闹铃,赶不上单位食堂的早饭,只能路边摊个煎饼,权当开工第一餐了。

        “您来的是时候,我是第一天出摊。”健谈的大姐一边熟练的在饼铛上刮着面饼,一边招呼着我,“今儿是冬至,数九第一天,来我这儿吃个五谷磨面摊的煎饼,舒服一冬。”

        付了款,接过煎饼,道了声谢谢。回到车里才想起:今天是冬至。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或许是居家时间太久,居然忘却了一年中如此重要的节气。

        世界记录协会记载中国第一幅有据可查的对联,是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的敦煌遗书中,有一卷标号为斯坦因(这家伙原籍匈牙利,随英国人在1900年至1915年盗取中国西部大量文物,号称敦煌盗宝第一人)0610的书卷上,记录了12幅标注写于岁日、立春日的春联。12幅对联中,首幅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落款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三阳者,冬至为一阳,十二月为二阳,立春为三阳。“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就开始慢慢回升,是为大吉之日。从现代地理学角度分析,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黑夜最长,此后白昼越来越长。从周易卦象来看,可谓“震为雷”,震代表雷,象征着雷震。雷声,对世间万物都有着强大的震慑力,内外均为雷,两个雷重叠在一起,更加突出了震动,大有震动唤醒之意。

        中国古代先民自己创造出各种历法,自黄帝历、夏历等古六历开始,各朝各代均有自己的历法。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日”;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形成“年”的概念。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间隔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之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么选取一年中的起点的方法,叫做立法。从周到秦,冬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为新年,故冬至原本就是年。直到汉朝使用了太初历,有了正月,新年才成为正月的第一天,冬至也就由年变成了一个节气。

       冬至自古称谓较多,如冬节、贺冬节、亚冬、肥冬、喜冬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四时八节”之一。将冬至定为节日,始于汉武帝七年(公元前104年),盛于唐宋,流传至今。在众多的庆贺礼俗中,最高的祈福仪式是天子举行圜丘祀天礼。现存的最大祭天坛庙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庆十三年(1534年)诏令定名的天坛。清代沿用明制,每岁冬至日大祀天下于圜丘。至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废止祭天,天坛祭天共延续了490年。

        民以食为天,是节日就离开吃食。“南吃汤圆儿,北吃饺子”的习俗至今沿袭。在北方,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告老还乡,途经南阳,恰逢冬至,看见战乱流失家园的百姓因饥寒双耳冻伤的很多,随命家人大量采购羊肉和驱寒的药材,大火煮后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煮熟后施舍给饥民。冬至全家一起捏“冻耳朵”的习俗就此流传。

        聊着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忽觉得腹中饥饿,想起下班儿的路上采买食材,包顿肉丸儿饺子解解馋才是正事儿。





                                          2022年12月22日中午于亦庄

阅读 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