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科学大讲堂 名师助成长——肥城市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第8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

创建于2022-12-21
阅读 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12月20日,第8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如约而至。肥城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积极组织全体科学老师线上参加了此次网络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展示了三节精彩的公开课,分别是王琼老师的《植物的叶——蒸腾作用》、刘军老师的《植物的叶——光合作用》和孙晓璇老师的《植物的一生》;青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郝兴敏老师做了精彩点评;潍坊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范则超老师为本次大教研活动做总结。

      我市科学老师积极参与到本次网络教研活动中,大家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植物的叶——光合作用》一课的设计初衷应该是力求通过还原或者跟随科学家们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随着证据的不断丰富,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科学观念有层层递进的认识和理解。

       通关本节课,有很多亮点,比如教师备课时对于相关证据的搜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多元表达,通过画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本节课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于光合作用这一科学观念的建构。

    ——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尹慧

      王老师利用延时拍摄技术,将二至三分钟的实验过程缩减为一分钟的视频成像的课堂之中,既展现了具体的研究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用事实描述现象,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到气孔结构后,王老师用数字化设备将显微镜中的图像展示在大屏幕上,直观的呈现了气孔的分布与形状,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气孔,介绍蒸腾作物的意识,自制flash动画形象的展现,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意义,这个环节利用问题引领。动画辅助自身经验回顾,三管齐下共同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李金红

       三位老师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亲切的教姿和缜密的逻辑推理,激发学生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各种实验让学生了解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一生都是如何度过的,其中孙晓璇老师在课的最后进行了升华,将植物的一生和我们人类的一生进行了融合,提升了学生们的思想水平。

    ——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徐艺

       结合当下的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首先来自于大任务、大情境,基于情境和任务产生冲突,就会产生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老师抛的问题,而是学生的真问题。基于问题开展活动,最大的好处是真正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恢复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听得,不是灌得,不是练得,学习的本质是链接,是经历与体验。

    ——肥城市湖屯镇中心小学 邱兴泉

       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但似乎又都没有做到位。"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老师工作的形象比喻所以,做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会像园丁一样培养人,塑造人。

    ——湖屯镇中心小学  孟庆芳

       从冰山模型来看,小概念是浮在水面上的看得到的专家结论,而大概念则反映了水面下看不到的专家思维。比起专家结论,专家思维更具有迁移性。大概念教学在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现在与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牢固的桥梁。

    ——肥城市湖屯镇中心小学 张金萍

       这期科学大讲堂,专家针对这三节课提到了一点,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巧用资源,有助于我们科学探究,缺少了这些资源、素材、材料都会使课堂黯然失色。而资源的利用不等于探究,观看视频等不能能代替学生的探究。探究和实践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探究的一系列过程。课堂上,学生观察显微镜视野下的叶子,一句“好震撼”,就充分表达了学生的这种心声。因此科学课的课堂,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求我们科学老师引领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尽可能的经历一系列科学探究,去学习、去掌握知识。专家的评价当中提到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思考。

    ——肥城市桃花源小学 杨帆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科学教材非常抽象,但是教材中的各种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好课前准备,丰富实验材料 。要想让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尽量让学生自带实验器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能依照提示轻松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肥城市桃花源小学 郭启祥

        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的形式,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

    同一个实验,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交流总结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会关注到不同的观点,通过论证得出以个统一的结论,让学生在交流总结中提升科学思维。

    ——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邓 宾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科学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所展示的课堂教学中都遵循了这一理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研究。教师课前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了所需的实验材料,可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

    ——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孙文华

       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搜集证据、解答问题,并形成严谨的科学观念。如果脱离真实的探究学生只是一味的附和老师的观点,探究只存在表面,则失去了科学的乐趣。《蒸腾作用》中王老师通过一个微视频展示了植物的蒸腾过程,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如果在课前能让同学们自主去探究,他们一定会好奇: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科学课增加了兴趣。我在想,学生真实探究后的疑问一定比停留在视频里的疑问更能打动他,引起他的认知冲突。正如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气孔时的感慨一样,我想他一定忘不了。学习是在学生有一定前概念的基础上,更正他的错误点形成的,老师需要把新的知识串联在他的知识结构中,而不是要片段式的拼接,所以在以后的科学课中,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探究,都要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失败也是他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真实的探究才是科学课的魅力所在。

    ——汶阳镇中心小学 徐婷婷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三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激趣导入的教学法,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蒸腾作用》用了精巧的楼层花园的设计,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如此花园式楼房多么令人向往,接着探讨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自然而然导入新课,也提出了探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有兴趣研究才是更为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

    ——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 吴茂东

       在教学中,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刘军老师的《植物的叶——光合作用》中,对于光合作用从实验中提炼知识,进行总结,刘老师让同学们通过画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理解去认识光合作用,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与我们强调的让学生“讲的精彩”是一致,只有学生自己会讲了,才能证明他们学会了。在后面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演员的分配,让同学们再次加深了光合作用的理解。这里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并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能力。

    ——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 张慧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王庄镇科学教师

      创设新颖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利用问题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互动;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助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比较自然地融入学科德育,关注育人。

    孙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建构植物的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之后,利用《草》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教学进行融合,鼓励学生做一粒“奋斗的种子”,教育学生学习坚韧不拔的“种子精神”,落实学科德育。

    ——肥城市实验小学 张杰

      认真探究才能发现隐藏在植物身体里的奥秘。课堂上应该重视探究过程的设计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概念和原理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认知结构。给孩子们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动手操作、交流总结,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肥城市实验小学 陈超群

      科学源于生活,学生联系生活观察常见植物的特点,了解课堂所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沿着学生科学认知水平纵向发展的方向,学生在这之前已经认识了植物的一些特点,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应该抓住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新概念,并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加以验证,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肥城市实验小学 刘晓琳

       孔主任在《“三线并进双板书”导向的科学课教学》中指出:一节好课,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好?往往因为教师将育人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教学要走向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本位,以立德树人引导教学体系建设,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学各环节。

    在《植物的叶——蒸腾作用》一课中,教师借助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为自身成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调节了自身叶片的温度,免受太阳的炙烤,同时也让改善了周围的环境,让温度和湿度更加宜人。这就是我们传统的“达人达己”的辩证关系,帮助别人,也成就自己。进而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功,在于为社会做贡献,而为什会做贡献,又反过来能成就自己,正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师范附小 武国栋

      要想上好科学课,应当从多个维度去综合分析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有助于我们分析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素材,设计学习活动,此外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的具体要求。范则超专家则从以下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巧用资源,有助于我们进行科学探究。资源不等于探究,观看视频等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这句话我觉得对我触动很大,有时候为了图省事,自己动手拍摄实验视频或者从网上下载演示视频来代替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获取的知识也不牢固,更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师范附小 张衍东

    

      三节课的亮点很多,无论是三位老师的反思,还是两位专家的点评,都让人眼前一亮。正如孔主任所说,课例精彩,点评到位,感觉比课例还精彩。大概念的应用、情境的创设、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学生成果的表达、概念的建构等,完美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我们设计,也不一定想到那么多,充分说明几位执教教师和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深入,充分展示了潍坊科学学科的高水平。

    ——肥城市凤山学校 王立同

      让学生经历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在肯定、否定、再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光合作用产生的过程。这也是科学史在科学课堂中的使用方法。通过呈现科学史,不仅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科学史历程,促进学生领悟科学内涵。而且几乎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学成果都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才得来的,有些科学家还为科学研究奉献终身,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历程充满艰辛、来之不易。学生更能用心领悟蕴含的科学知识本质,感受科学动态发展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及其局限性,从而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看世界、看科学。

    ——肥城市凤山学校 刘继强

       科学思维是每位孩子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素养。因为它的作用就是带动孩子,使其拥有不断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缺乏科学思考和能力的学生,他们只是靠着死记硬背、套用计算公式才在实践中暂时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却很明显地缺乏了创造性,遇到困难不懂得及时改进和变通,也不明白如何在多门学科上进行综合应用。科学的思维技巧,它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孩子思维的高度和广阔性,也直接决定着他们以后在人生中优良的成长道路的长度和厚度。

    ——桃园镇中心小学 刘吉建

      孙晓璇老师讲授的《植物的一生》,教学思路清晰,以基于真实探究基础上的梳理、总结和归纳,体现科学探究的特点。概念构建构过程科学,自然地融入学科德育,关注育人。孙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建构植物的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之后,利用《草》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教学进行融合,鼓励学生做一粒奋斗的种子,教育学生学习坚韧不拔的“种子精神”,落实学科德育,关注学科育人。非常值得我学习。

    ——桃园镇中心小学  路则成

     《植物的一生》一课引导学生回顾马齿苋的生长全过程,归纳出马齿苋的生命过程,要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归纳出植物的生命周期这一科学概念,并且知道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较好的完成了生命的延续性这一教学目标。《植物的叶——蒸腾作用》一课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画图展示等一系列学习与探究过程,并记录、整理和描述了自己关于蒸腾作用的发现,得出了科学探究的结论。

    ——桃园镇中心小学  杨军

      高老师设计的课例顺应了学生的天性,从学生熟悉的歌颂家乡的名句入手,通过与身边常见的植物“面对面”接触,进入科学研究,使学生丰富有关植物的认识,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基本特征,感受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积极指导学生到真实环境中去感触感染、去体验认识。学生身边的植物无处不在。从宏观到微观两个层面组织观察活动,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学习观察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比较、实验、记录、交流等学习环节,从自我粗浅的观察到科学有序的观察,获得观察能力的提升。通过观察活动拓宽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察视角的局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观察,是从局部器官向整体结构的迈进,这样的变化其实隐含了思维的变化,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从整体的视角、思维发展的视角,科学本质的视角促进学生的发展。

    ——王瓜店街道中心小学 杨春红

      探究问题要有准度、有深度,有逻辑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指明了探究的内容和目标,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在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传统提问方式为“生问生答”的开放性提问方式。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单元的每一课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般来说,每一单元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知识,而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伸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瓜店街道中心小学 张海英

       让学生经历严谨规范的观察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基于证据做出推断的科学精神。在认识气孔和想象蒸腾的基础上,带领同学们总结植物的蒸腾,通过图示修改语言表述,来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播放叶的蒸腾的动画,总结归纳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把抽象变具体、直观形象,便于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观察--推理--绘画--得出结论”等探究过程,充分认识叶的蒸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体会到一步一步揭开事实真相的乐趣,体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学生更加的喜爱科学这门课程。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 张爱东

      《植物的一生》这节课中,教师课前指导学生种植植物,有新意,但指导过于简单。以孩子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马齿笕这种常见植物,作为引子,让学们观察填写植物各部分名称,说明教师准备的十分充分,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教学。而且在本节课,教师引入了传统文化,也算是创新融合。可惜的是,在课上,学生搜集的资料和学习任务单没能及时展示完全。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 范云龙

    除了课堂上老师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之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科学问题,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没有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如何鼓励学生发现科学问题,进而提出科学问题,是我们老师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第一,我认为应该多进行头脑风暴式的问题征集活动,征集后老师引导学生辨别哪些属于科学问题,哪些不是科学问题;第二,我认为问题是和实验探究挂钩的,提出科学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进一步实验探究做准备。

    ——河西小学 滕兴凯

    《植物的蒸腾作用》这节课能够结合课本资料,设立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疑问。课堂思路比较清晰,环节完整紧凑,基本完成课标要求。课堂以建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为主线,注重核心概念的生成,内容全面丰富,由叶片的结构到气孔的功能,从蒸腾的概念拓展到影响蒸腾的因素,再到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生长的意义。由简如难,由浅入深,由主干到外延,一步步展开。

    ——肥城市河西小学 顾春霞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河西小学 赵丰华

      我想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的科学课堂也应该着力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线上教学期间,我们更应该在课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出可探究、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在学生居家期间,能够进行动手操作的实验,我们要给学生设计好,指导好,让学生充分地观察、甚至可以设计长期进行调查和记录的科学实践,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获取科学证据,锤炼科学思维,收获科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纪超

       孙晓璇老师执教的《植物的一生》一课,通过身边问题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交流讨论做铺垫。在探究环节,从基础活动到学习进阶,通过观察透明玻璃瓶中的种子萌发,正确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种子先长根,再长茎和叶。通过观察豌豆视频的生长过程及学生整理的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总结出植物的一生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评价,能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课的后半部分渗透德育教育——“种子精神”旨在激励学生有梦想、能坚持、茁壮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所学内容。拓展应用环节,让同学们在课外观察更多的绿色开花植物,去发现植物世界的更多奥秘。

——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张宗录

      利用“问题——活动——建构”的模式,逐步完成概念建构,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利用有叶植株和无叶植株进行对比实验,初步建构叶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子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叶子上有什么结构可以蒸腾水分呢?通过显微镜观察叶子装片和吹菠菜叶柄的实验,完成叶的蒸腾作用概念的进阶: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子中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思考:影响叶的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可以利用创新教具,学生逐步认识到:叶子越多,叶的蒸腾作用越快。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叶的蒸腾作用越快等。

    ——肥城市潮泉镇中心小学 杨辉

       教师应更深入地去把握隐含于活动之中的价值。种马齿苋是学生用以建立植物生长变化“模型”的一种载体,观察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种马齿苋的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得到科学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对马齿苋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并把这种探索的能力迁移到对其他事物的观察之中,这也是课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是实现科学观念、促进探究实践、形成责任态度的保证。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在“观察、记录、测量、描述”等方面下功夫指导,力求有新的突破。

    ——肥城市龙山小学 魏庆文

       孙老师在《植物的一生》这一课中,通过身边问题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交流做铺垫。在探究环节,从基础活动到学习进阶,通过观察透明玻璃瓶中的种子萌发,正确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种子先长根,再长茎和叶。通过观察豌豆视频的生长过程及学生整理的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总结出植物的一生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评价,能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课的后半部分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更能理解本课所学内容。拓展应用环节,让同学们在课外观察更多的绿色开花植物,去发现植物世界的更多奥秘。

    ——肥城市龙山小学 徐荣荣

      奥苏贝尔认为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按层次排列的概念结构,高层是一些抽象概念,较低层次是一些较具体的观念。人的大脑也具有与概念结构类似的信息储存系统,也是一个按照层次组织的概念体系(即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上。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叶——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概念,学生通过将头脑中已有的下位概念与新概念进行联系,就可以得出温度通过影响酶来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可以轻松获得新概念的构建。

    ——肥城市龙山小学 张春田

       教师围绕科学大概念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在宏观上加强对自然、对世界运转规律的理解,从而摒弃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科学教学弊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理解科学。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的同时,建构互相关联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充分体现了《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难得的好课。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谈谈我的看法。

    ——肥城市龙山小学 阮昌平

      刘军老师,一开始引导学生由学生身体长大的基本需求,猜想小树长大的基本需求;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荷尔蒙德的实验、恩吉尔曼的实验),以及后期的分析,认识到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分,通过共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养料;并且视频展示了实验的过程,接下来的探究中,引导学生用绘制光哥作用的过程以及表演光合作用的过程展示结论。整节课很顺畅,让学生对光合作用一步步加深理解。

      回想我在讲《光合作用》一课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上,忽略了学生猜想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后期的总结和展示。结合我的课和刘老师的课,对于科学活动我又有了新的认识,部分教师对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更多的偏重于活动活动,形式多样,课堂也热闹非凡,似乎这一表象让人满意,实则活动失去他应有的教学本质。这样的科学探究,表面意义是否重于实际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回到科学课的原点,传统的科学教学较多的将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机械的教学让科学失去了原有的探究色彩,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效果不佳,而让学生深入探究,真正经历完整的学习、发生、发展直至走向深入的过程,让科学知识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被发现,被习得,被理解。

    ——肥城市龙山小学 王克忠

      青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郝兴敏老师点评更是精彩绝伦。特别是她提出的改进建议,让我茅塞顿开:要基于大概念的视角推进教学;呈现的资料要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整合小环节,形成大的学习环节,让学生由充分、完整的学习时间;要注重课堂的逻辑顺序。

    ——边院镇中心小学 王斌

      王老师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真正做到了探究有目的、探究有过程、探究有价值,不单纯为“探究”而假探究!让探究真正发生! 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让探究活动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让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科学课堂的路标,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边院镇中心小学 武文涛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几位老师导课都是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用科学知识解答生活现象。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器具、设备相联系,识别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应用。

    ——边院镇柳林小学 侯绪东

      课堂上,教师是引领者与合作者,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悬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科学的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仪阳街道中心小学 赵学斌

       在观察叶片结构时,老师示范制作黄杨叶的玻片,边制作边提问学生,对于制作玻片的过程学生并没有直观的看到,教师可以利用展台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到制作玻片的整个过程。随后学生利用显微镜亲身观察叶片的结构,让学生经历严谨的观察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基于证据做出推断的科学精神。植物的蒸腾作用与传统文化“达人达己”的价值观念相融合。

    ——石横镇中心小学 邱新军

       教师的科学素养,能使学生获得广阔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好奇心。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石横镇中心小学 石爱华

       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教育理论做指导,先进的教育理论将有力的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其次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科研兴校,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最后要坚持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多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技巧。增添了教学方面的许多空白,同时也让我走出了一些误区。

——石横镇南大留小学 张平

       王琼老师的《植物的叶-蒸腾作用》。首先创设新颖情境,王老师由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庭院住房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这样的楼房与传统意义上的楼房有什么不同。顺利导入下一环节,层层递进,逐步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课堂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几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思考原因,画图表征,全班交流,利用显微镜观察,归纳总结等一系列学习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由表及里的认知业的特点,由浅入深的经历探究活动,层层递进的理解事物及现象本质,在动手动脑中建构了蒸腾作用对科学概念。有助于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肥城市左丘明实验学校 王芳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语言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处理好实验现象与结论得出的问题,重视对实验现象或数据的分析、比较、推理,加强思维的加工过程,二要注重认知规律,探究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肥城市左丘明实验学校 张文君

       教师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为了引导出蒸腾作用,先杨树叶子开始,一步步有序地展开教学,逻辑性强。课程用真实的叶子做实验的道具,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将学生置于愉悦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肥城市泰西实验学校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活动,老师们深刻认识到育人要有新理念,教学要有新方法,对新课标教材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依照课标、设计更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实效性。


阅读 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