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教师亦如是,唯有学习,方能致远。12月16日下午阳东一中全体生物教师集中在线上认真参加主题为“优化生态文明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61场活动。接下来记录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南方教研大讲堂”是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示范性常态化高端教研学术讲堂。“南方教研大讲堂”致力于推动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转型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和教研队伍,擦亮广东教研品牌,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将围绕广东基础教育(含幼儿园)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聚焦问题,以学科育人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为主线,组织和邀请省内外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积极创新,研究与实践能力强并形成较好成果的教研基地负责人、教研员、名教师、名校长及高校专家等组成教研团队,通过专家专题报告、教学教研成果汇报、精品优质课例(案例)展示、教学教研学术研讨沙龙等形式灵活开展,并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和融媒体等信息技术新样态,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探索示范性常态化主题教研新模式。
活动主题
优化生态文明教学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教学。
“生物与环境”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13个学科核心概念之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七个主题之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五个模块之一,生态文明教学内容是小学科学和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形成生态文明观念,立志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这是科学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和课程目标之一。
广东省南临南海,北倚南岭,广东省中学生物学教学注重本地区生物学课程资源如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水域生态系统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陆地生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文明观念。
活动重点展示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生物学和高中生物学学科教研基地(韶关、湛江)项目建设成果,通过“主旨阐述、专题讲座、课例展示、专家评课、教研沙龙、专家视点、活动总结”等多个环节,进一步探索优化生态文明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议程
接下来记录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专题讲座1-广东湛江“绿水”生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专题讲座2-广东韶关“青山”生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例展示
教师认真听讲做笔记
教师们的心得体会
品教研醍醐灌顶 学经验茅塞顿开——“南方教研大讲堂”中学生物学主题教研活动学习心得-黄冰雅
12月16日“南方教研大讲堂”中学生物学主题教研活动——优化生态文明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我有几点收获:拓展了生物教学视野,见识到本土资源的丰富,受教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感受到集体教研的魅力。
一、拓展了生物教学的视野
“拓展视野”的内容,包括本次讲座呈现的所有视频、图片材料,各教研团体的实践过程和研究策略,教学课例展示及教授评课发言。这些环节又一次激发了我对生物教学的兴趣,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帮助我加深了对“核心素养培育“、“立德树人”的理解,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
二、见识到本土资源的丰富
课本中许多关于生态环境知识的主题内容,都在广东省本土自然资源中找到真实的痕迹,湛江红树林中物种丰富度考察、观鸟及自然导赏活动所呈现的美丽风光,韶关各县(市、区)自然保护区呈现的遗传多样性、生物适应性等等,使我惊叹于本土资源丰富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受教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各示范区教研员展示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无不展现了出色的教研能力,使人观影时一直浸润在环环相扣的美妙设计之中。佩服于其开发角度之新颖,研究思路之清晰,论证逻辑之严谨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亦步亦趋,想要紧紧相随,意欲在阳江这片土地上,开发出属于我们本土的生物课程资源。
四、感受到集体教研的魅力
喜欢南方大讲堂的组织形式,线上整合线下,众高手云集,多地域共享;喜欢各地市的教研实践特色,博采众长,百花齐放;喜欢与同科组的伙伴们一起学习的氛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我们,正真切地感受着集体教研的魅力——不求一己走得多快,但求众人行得更远。
五、后记
有两个期待,其一,期待本次讲座有回放的机会,让老师可以细品,再细品,重温每个经典环节,留下更多独自咀嚼思考的时间;其二,期待每个学期,最好在学期初,广东省教育厅能够多组织像“南方教研大讲堂”这种大型专业教研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和教学团体能够参与其中,让优秀的教研经验辐射全省,快步推进广东省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优化生态文明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南方教研大讲堂”学习心得分享-吴欢欢
12月16日下午,我们全校生物老师集中高三楼105教室集中看讲座“优化生态文明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听了几位名师优秀的课例及讲座,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统一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态文明教学,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教学活动。生态文明教学,具有现代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我们生物学教育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态资源,营造具有真实氛围的生态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起来,人人都是主角,都在参与、思考、分享,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在不知不觉间就初步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等等,这些都为培养他们终生的发展能力奠定初步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意识。
观看南方教研大讲堂心得体会-黄世添
优化生态文明教学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生物与环境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的学习内容,生态文明教学内容是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能让大家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形成生态文明观念,立志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这是科学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和课程目标之一。
通过视频的学习,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素材 ,很多的实际情况可以给我们的教学一个参考,结合当地的情况,发现自然的美,发现生态的足迹。湛江近海,红树林,迁移动植物是个很好的研究资源。韶关的山区,很多的自然保护区,能在那里找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不是单看书本的记录,最重要的还是要到实际中去,动植物一直在变化 ,环境一直在改变,通过教程标准,把我们要研究的 课题列举出来,设计方案,执行方案,编辑成书,这不就是理论为实际服务,教学来源于生活的最好例子吗。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见解,我们为什么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呢?我们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去研究,集合科组力量,做出我们的特色,能给我们的教学留下一份宝贵的材料 ,也为我们当地的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提高空气质量,水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在当地进行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养。
“优化生态文明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总结-罗国杰
12月26日参加完线上学习后,给我的感觉非常震撼:教研活动原来可以这样来开展,课堂原来可以上得这样活泼,生态教学原来可以上得这么精彩。
湛江和韶关的教研活动利用的材料在沿海城市阳江来说非常常见,阳江也有国家级的红树林,也有省市级的森林公园,但就是这样司空见惯的场景、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
其实在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丰富学生的学生过程,但没有深入、持续的跟踪过,很多想法很好的时间活动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比如说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我将班级分成了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菜地小动物丰富度;一个小组调查草地小动物的丰富度;一个小组调查林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让他们收集好相关的数据后就没有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教研活动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
在课例的展示环节,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让实验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开花结果;将一个大课题可以分成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动手操作。以上这些都是应该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