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知悟行
今天是 2022 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轮训的第二阶段的第三天,上午由中山纪念中学的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梁世锋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双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知悟行》。梁老师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山纪念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科研),纪中教育集团执行校长。为市骨干教师,兼任华南师大数学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多次获评 “市优秀教师” “市优秀党员”“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课程标准》)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树立了四大课程基本理念:一是学生发展立德树人,提升素养;二是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三是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四是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1课程日标由“双基”转变为“四基”,“三能”转变为“四能”,由提高数学基本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梁校长重点谈了谈问题的建模,基于我们如何发展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问题中遇到的问题:1、怎么开展建模?2.开展建模中遇到什么问题?3.我们怎样编制建模试题?就这几方面做详细的介绍,通过生活具体例子,高考例子为我们提供方法方向,使我们懂得以后怎样去处理培养学生建模素养,受益良多。
学员们认真参与研修听课
学员的心得体会
李春添老师:梁校长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提出问题结构设置需要注重学科综合,追根溯源,关注问题的生长、迁移,回顾,注重问题整合与延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加强教学主线,突出重点
邓华天老师:梁校长在教材分析中提出要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三耕”:农耕思想,深耕专业,躬耕课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效果。教师要做有效教学,关注数学问题中“源”和“流”的联系,以实际的例子进行论证,为我打开了一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大门。
吴文生老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常常为了赶教学进度或者多讲几道题而忽视对问题的追根朔源,梁校长通过例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我明白在教学中要追根溯源,关注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找出问题的本质,这也符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
林继松老师:梁校长通过具体例子,详细的介绍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题型的通性通法进行总结,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李雪祥老师:梁校长就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数学建模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包括情境,结构模型,素养目标,呈现载体,形式,给合丰富的生活实例,数学例题从新的视野,角度给我们诠释指导,我收获满满。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下午,由江云富老师讲授《数学教学如何贴近学生》。江老师是珠海市第一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长期担任珠海一中实验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师,所教学生先后获得广东省理科总分状元和省数学单科状元。
一、从情感上贴近学生
只有从情感上贴近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贴近学生去教学。
西方的教师成功的做法侧重于在课堂上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和重视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同伴的想法,他们不拒绝学生的错误,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同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从思维上贴近学生
教师要从思维上贴近学生,控制好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能力、兴趣及经验,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难度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难于精准地把握教学难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旧有的知识与方法中的难点会有预判,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并跟踪掌握,从而有相应的教学准备,但对一些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反映往往还是会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在我们学校的每学期的教学反馈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听不懂”,老师“容易的讲半天,难的一带而过”。
三、从教学方法上贴近学生
英国数学教育家R.斯根普提出事物的理解具有两种类型: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形成工具性理解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知识较少,学生“易懂、易模仿、易记忆”,容易迅速获取这类问题的正确答案,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效果。
但工具性理解不利于学生在全新的情境内去应用该知识(即迁移),解决新问题,不利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知识结构。而形成关系性理解的教学有益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长久地记忆知识,有益于学生产生知识迁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益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知识结构,有益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四、从“理解”与“练习”的关系上去贴近学生
近年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的盛行,新课改提倡主动构建、自主探究,谈“练习”少了,数学教学理论中有些强调理解而忽视练习的倾向。
数学当然需要做练习,数学学习有着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只有及时的、适当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有效掌握。陈省身先生说过,做数学,要做得很熟练,要多做,要反复地做,做很长时间,你明白其中的奥妙,你就可以创新了。
五、从课堂容量上贴近学生
一堂再精彩的课,如果容量过大,超出学生可接受的实际,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最近笔者听了一堂观摩课,讲的是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教师一共讲了抛物线焦点弦的十个性质,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情绪越来越高,反应热烈,并不时地发出阵阵赞叹声。但几天后再调查学生,大多数已记不清那些性质了。我们既然不把掌握这些性质作为教学目标,不妨少讲些性质,侧重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探寻,留一些性质让学生去探究发现。
高考备考几点建议
一、关注近年六套卷所考的内容与结构形式,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纲)关注各章节知识的特点
二、构建知识体系,归纳题型与方法,构建方法体系(以立休几何为例)
三、提高课党效率《突出重点,及时反馈、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四、进行有效训练
五、有针对性加大对新情境、新结构、新题型的训练加大试卷难度区问,训练学生成对能力利适成能力
学员们认真参与研修听课
学员的心得体会
林继松老师:江老师从情感、思维、方法、“理解”和“练习”、课堂容量五大方面阐述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去贴近学生,教会我们如何从课堂上去吸引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去备好学生提供很好的方法和路径。
吴泸辉老师:江老师就如何提高练习效果的方法,在练习侧重点的选题、把握题目难度及训练量的思路上给了我有效指引,使我在如何布置学生练习题目中更加贴近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