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赋能教学相长

名师发展学校第六组
创建于2022-12-14
阅读 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无涯,研无边。”相约云端学习研修,立足素养再次出发。

        2022年12月13日,名师发展学校研修班分组交流研讨,大家将几日来培训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畅所欲言、深度交流,有思维的碰撞、有智慧的激发、有真实的问题解决、有理念的升华。

       白云老师以《提升信息素养助力课堂增效》为题进行分享交流。谈到教师要主动担当教育使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要探索发展导向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要充分发挥好平台引领作用。再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努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为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的资源,使得教学课程得到有效的优化。为学生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提高其学习技能、创新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我们肩负使命,一定要全力以赴,提高信息素养,为兰州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郑丽萍老师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的角度进行研讨。谈到进入2022年,课堂教学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记忆,转变为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我们不仅只是教学科知识,还要从学科的逻辑性转向培育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迁移的素养,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走向“心中装着一片绿洲,眼中看见一片森林,然后去浇灌每棵小树”。核心    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更需注重课堂思想的启发,思维的培养,更需把课堂的主阵地交给学生,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去链接。同时走进教材、驾驭教材,跳出教材,整合教材,提高课堂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选择需要,更好地落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努力成为那个用课文教英语的老师,而不只是教课文的英语老师。

        李兴萍老师结合自身谈到:通过数学知识学习,培养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根据课标,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是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借助“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对学材进行再建构,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教学。三是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教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还要强化情境化设计与问题提出。四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五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实现“以评促教”。六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宋黎萍老师谈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培养拥有高技能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学生的个人修养、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的环境,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行业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要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调整专业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发展能力,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综合型人才。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作为教师,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成源老师结合培训将自身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一是从“课时教学”到“单元设计”,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中,应立足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科教学内容的具体概念中,通过揭示概念间的本质关系,概括、提炼出单元大概念,从全局把握教材和教法,使单元中所有课时的教学目标都指向单元大概念的建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是从“岸边看” 到“下水游”,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学习就像潜水,潜水员潜得越深,探索之旅就会更加多变和有趣,我们就只能看到单调的景象。“下水游”可以是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三是从“跑道跑” 到“操场练”,指向自主学习。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整体验完成任务的过程,而非结果。或许这个过程不顺利,不理想,但对学生而言,他知道了探究方法,形成了探究能力,这将伴随他一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曾正彩老师谈到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就是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盏灯,近看一团火。我们应该在教育中享受幸福,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想吃饭喝水一样正常。因此,我们要不断审视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坚持向书本学习,坚持向专家学习,坚持向同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沉淀,在沉淀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只有你改变了,你的学识会让你更加有底蕴和底气,有底气的课堂才有灵气,你的课堂灿烂,你的花朵才能盛开,你给学生一缕阳光 ,学生才会还你一个太阳。

       牛利平老师提出要培养和浸润学生持久的兴趣,找到并激发兴趣点。兴趣点的层级进阶和思维进阶是有关联的,就要求教师有必需的知识储备和智慧巧妙的思考,要有最温情的物典和人文科学,并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个温度,自发的靠近知识和书本。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知识内容的整合和建构,整合提升,对教师课堂知识进度的把控,创造能力的要求,大胆运用教材和整编,进行二次加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个很高宏大的工作,团队合作势在必行。新知识和信息更替,我们就需不断的提升能力适应发展。

        王君礼老师以《唤醒与点燃、碰撞与思考》为题谈到优秀教师、名师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期盼学生成长;渴望自己成功;持续学习、持续实践、持续反思……走出舒适区,敢于重新出发!打破职业怠倦,保持对教育方向的热爱。成功本来就没有捷径。工作中致力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基于学生成长的学科,树立大语文观来开发校本课程《群文阅读》,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基于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需考虑单元知识内容的整合、重组、再生,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即生活。

        陈景峰老师谈到这次名师发展学校高端研修学习,从专家讲座到线上分学段分学科云跟岗学习,都让我耳目一新,有满满的思考和收获。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规范汉字书写。三是“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郭萍老师谈到教育在发展,目标在提升,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具有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功能,解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深度学习,才是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的落地之路。无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挖教材,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科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深挖教材,分析教材,形成自己对于课本的理解。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恰当的的引导学生将这种英语学习的兴趣转变为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素养,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崔承惠老师以《自我成长,终身学习》为题开展研讨。一是做“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好教师。爱是教育最基本的底色,也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心中有爱的老师,才能时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才能教出心中有爱的学生。二是做“专业深刻,细致严谨”的教师,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把“为学”“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的人生引路人。三是做个终身学习,自我成长的好老师。要具备课程意识、研修意识、总结反思意识。“教无涯,研无边。”相约云端学习研修,立足课标再次出发。做一个脚踏实地、矜矜业业的终身学习者,做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理想主义者,努力成为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执着追求的教育工作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讲座,打开了我思索的空间,明晰了我前行的方向。一路前行,难免遇到坎坷、挫折,但我不会停下求索的步伐。          

        杨伟斌老师谈到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培养人的手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在知识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在知识学习中成长发展。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具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过程。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就要求课堂里有思维的碰撞、有智慧的激发、有真实的问题解决、有理念的升华、有心灵的慰藉。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合理运用教育方式方法及教育的载体,提升育人效果,关注个体、尊重差异,以爱温其心、以智导其行,提高自身学识修养、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丰富课堂形式、课程内涵,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体现价值,收获付出与回报的满足感、成就感、喜悦感,才会看到素养在学生身上呈现成长。

       董晓霞老师结合最近市教育局的“飞行课检”,与大家分享“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共同为线上课堂提质增效。特色两点有细化环节,科学管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教书育人;进行学法指导,提质增效。但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常规欠精细、活动设计的实效性欠佳。并给出意见建议: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把握现有教材内涵,依据核心素养分析教材中可能的学习目标,从课程六要素分析教学内容,从学生视角设计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多研究新中考题型,找准教学的着力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架起脚手架。最后,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完成任务的时间,再请学生进行反馈,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上。

       李志强老师谈到在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我深刻体会到本次课标的变化所在、创新所在。我将其总结为:“重过程”“轻结果”“有升华”“成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除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外,我们还必须要关注到: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最终在学生身上生成核心素养, 也就是说,要“重过程”“轻结果”这样才能“有升华”“成能力”,这样做,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深度,有广度,有维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没有信手拈来的幸福,也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不愿迈出前行的脚步,就无法到达最美的远方;不肯跳出眼前的安逸,就无法感受生活的多彩。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让我们走出自我的小天地,专注当下的每一刻,用心做好我们的教育。


最后用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孩子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阅读 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