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

用户2387339
创建于2022-12-14
阅读 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从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疫情整整持续了三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公共场所要扫健康码,也习惯了居家办公、上网课……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我们终于要迎来后疫情时代了。

    你准备好该如何迎接后疫情时代了吗?我们应该保护自己。有人说过,疫情防护的接力棒,已经从国家移交到了我们个人手中。每个人都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尽量避免被感染。出门必戴口罩,回家全身消毒,避开人群聚集的地方。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家里常备药物,有备无患。要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只要及时正确疏导,就能维护好心理健康。后疫时代,更要关心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解除后顾之忧。

     三年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与病毒比拼最终拼的还是免疫力。每天坚持规律作息、加强运动、健康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身体好,抵抗力强,才不容易被病毒侵袭。

     面对后疫情时代,我们应不恐不慌。昨天,看到钟南山院士的一段讲话:奥密克戎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99%的感染者7到10天时间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种种迹象也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已经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所以说,大家大可不必太过恐慌。过度担忧、恐惧情绪,反而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好的心态,是战胜病毒最好的“心灵免疫力”。富兰克林说过:“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恐慌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慌只会增加痛苦。 ”

     后疫情时代,学会调整心态,改变那些我们能够改变的,接纳那些我们改变不了的,心平气和地迎接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了近3年,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个别地方封控时间过长,突然现在大规模的放松,部分人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了焦虑、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绪。如何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健康呢?要理性对待后疫情时代,不要过度紧张,积极调整心态,维护心理健康。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人们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不良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有了过度反应,消极、忐忑、暴躁等情绪就容易产生。此时,更需要守护好心灵家园,及时、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或接受专业心理援助。

     什么是心理健康?通俗地讲,就是能保持对工作生活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够调节与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在健康中国行动中,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其目标是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减缓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等。因此,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心理防护非常重要。

     疫情防控期间,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呢?一要减少手机刷屏时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一些人在关注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时,容易出现恐慌等负面情绪。其实,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焦虑程度。建议公众多关注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而且一些信息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夸张、内容片面,这样的信息尤其会增加焦虑恐慌情绪。因此,要学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不是一直刷屏了解各种小道消息。二要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每日规律三餐,多喝水、多摄取新鲜水果蔬菜,每天进行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居家办公期间,可以做做家务,和朋友家人聊聊天,读读书,听听音乐,多运动,深呼吸,洗个热水澡,让自己放松身心、精神愉悦。三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面对疫情,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和不适感是正常的,比如睡不着觉、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头昏、烦躁、易怒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不必过度担心,要积极自我调适。可以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有氧运动等,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也不要试图通过吸烟、酗酒来缓解紧张情绪。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应激障碍时,一般通过心理调适是可以缓解的。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的,建议拨打政府部门、医院公布的心理热线或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严重的需要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只要及时正确疏导,就能维护好心理健康。这场暴风雨已经下了三年。没人不知道它还会下多久,也不知道会不会还有另一场暴风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用勇敢的心去迎接后疫情时代,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武平县中医院钟秋玲)

阅读 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