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研学勤耕耘, 凝心聚力助花开——武江区胡秀兰名师工作室观摩学习“研师三人行”线上直播活动(七)

武江区胡秀兰名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2-12-14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为更好地提升工作室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营造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氛围,本周三晚7:30——10:30继续开展线上观摩学习研师三人行关于《课标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学教评一致性”下的核心素养落实与评价”系列活动。本周主题为:精选内容进行课例重构(数据意识《平均数(重构) 》)。

专家观点分享

1.章勤琼博士观点分享

        章博士再次回顾之前所提及的数据意识的相关内容,即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在现实生活中,章博士说要重视统计量的教学,教会学生表达一组数据,这个时候就可以更进一步的体会平均数。接着章博士以“求平均数”一课为例,提出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带着“众数”“平均数”这些名词在讨论,但是又不明白到底在讲什么,学生还不是基于对平均数的本质的理解来接受要用平均数,而是学生先入为主就认为,要么用平均数要么用众数就可以来处理问题,整个环节还没有真正聚焦到对数据的理解。根据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水平层次来检查学生能不能根据情境的统计量来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是通过计算解决,更要重视解决方式的合理性,这就更加需要形成关于统计量的理解。

2.陈洪杰主编观点分享

       陈主编针对“平均数的任务设计及后测分析”提出了几个围绕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代表一组数据“的必要性?如何用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达成共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含义?并对平均数的任务设计进行了3.0版本的改动。

课例观摩

         由 章博士带来课例展示《平均数》。用歌唱比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要用一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的必要性。而后结合五位评委的分数用平均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个体,所以每一个分数都是不能去掉的。随后提出“最终得分”,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据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用平均数是个合适的代表量。最后再对比两个选手的多个成绩,体会平均数的敏感性和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特性。

专题讲座

        由陈主编带来了平均数后测任务的回答数据分析,陈主编从多方面解读平均数的后测环节,通过学生作答的水平层次来检查学生能不能根据情境的统计量来解决问题,并研究学生的错误成因,整体分析不同版本下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最后进一步改进后测任务和教学的设计。

展望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一路学习一路思考。当三尺讲台压缩成一方屏幕,当一方屏幕转化为我们学习的阵地,胡秀兰名师工作室的全体老师将通过“专家指导—线上研修—线下实践—线上延伸”,致力于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打造立体研修平台,助力教师共同成长。感恩此次美好的遇见,期待下次更加愉快的交流!

图文:侯宜乐


初审:通讯组


终审:胡秀兰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