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遇“稻米”之美味寿司

燕🐯子
创建于2022-12-11
阅读 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基于孩子们的问题,我们结合丰收节活动开展了“遇‘稻米’之美味寿司”的主题课程,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探究之旅吧!

    缘起

丰收的季节到了,各种果实也相继成熟了,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柿子、金灿灿的稻谷等,上学路上是秋天送给我们的五颜六色。恰在此时,我们幼儿园的丰收节也开始了,那么,丰收节想做什么呢?一场大讨论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佳琪:“中班的时候我们做了橘子游戏,今年再接着做吧!”

    雨薇:“我们可以像以前的哥哥姐姐那样做饭团来卖,那个时候我买来吃了,挺好吃的。”

    晨晨:“我们弄一个寻宝游戏吧,把秋天的果实藏在幼儿园的各处,看谁找到的多。”

    ……

    从孩子们的讨论声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米制品的呼声比较高,因为大家都对售卖感兴趣,对于在中班时候的丰收节上花钱买的米糕、饭团等还记忆犹新。

    稻田游记

    有了在丰收节的时候制作米制品售卖这个目标之后,孩子们对于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米的由来,我们从调查“丰收的田野”入手,设计调查表,让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到田野里“探稻田,知稻谷”,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调查表,在幼儿园里一起观看水稻的生长过程,了解米的一生。

    宇欣:“米是又稻谷变成的,我看到了很大一片稻田,很多万万的稻穗。”

    子沐:“米是由稻谷变成的,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俊磊:“稻谷是从一颗种子慢慢长大的,最后结出的稻穗上面一颗颗的就是稻谷,稻谷里面就是米。”

    ……

00:13

    稻谷脱壳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将稻谷变成白白的米呢?科学活动《稻谷脱壳》让孩子们积极探索脱壳的方法。通过小组商议,对脱壳的方法以及工具进行讨论与分享,实践中,孩子们有的用手剥、有的用榔头敲打、有的用擀面杖赶、有的用嘴巴咬……

《指南》中指出:“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们通过实地探查、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得了很多关于米的经验。在活动中还有惊喜的发现:比如剥水稻时要先将稻谷一端尖尖的去掉,米粒就能轻易取出;将稻谷在水里泡一泡会更容易脱壳等。

    好吃的米制品

    在了解了米的由来之后呢,我们正式开始计划丰收节的活动了。

    1.谈话:你知道的米制品有哪些?

    坦恩:“米饭和粥”

    彤彤:“八宝饭”

    轩轩:“饭团”

    宇欣:“寿司”

    ……

    从谈话中,梳理出了几种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米制品:饭团、米饭、年糕、米酒、寿司、米线等组织投票,最终确定丰收节的时候要制作寿司。

    2.初探寿司制作

    接下来,孩子们围绕制作什么样的寿司这个话题,进行设计寿司,同时分小组讨论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芮果:“我知道做寿司需要海苔皮,和米饭。”

    雨薇:“里面可以裹上黄瓜和火腿肠。”

    汶涵:“还可以放沙拉酱,酸酸甜甜得到。”

    ……

    然后,在钉钉群发布制作寿司的通知,让家长帮助孩子们准备米、寿司帘、刀、海苔皮等。

    第一次制作寿司中,孩子们很兴奋,分组后都能积极的投入制作,但是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海苔皮卷起来漏了、卷寿司的时候方向不对卷不起来等,制作的寿司只能当场做当场吃掉,不能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品尝了。

    3.讨论失败的原因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讨论:“为什么失败了呢?”平时观察很仔细的孩子马上发现了问题所在:

    (1)寿司皮买太小了,不能用波力海苔的,要买专门的寿司皮;

    (2)卷起来的时候,要从放黄瓜火腿肠那面开始卷,不然卷不起来;

    (3)米饭要热的,放在寿司皮上要铺开,不用很多;

    (4)卷完还要用寿司帘压压实,不然很容易散架。

    在米的由来到寿司制作这一过程中,以计划、实践、讨论为手段,我们发现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很大,遇到问题会积极的讨论解决或者寻求成人的帮助,由此可以见,课程的实施对于激发孩子的内生动力,从而使其主动学习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米博会现场

    终于到了丰收节这一天,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这次准备的东西比第一次更加丰富,我们也提前在钉钉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孩子们积极参与寿司的制作等准备工作。

    首先将带来的黄瓜、胡萝卜等洗净,削皮、切成条,将材料分散到各组进行寿司制作;

    接着,组织孩子们制作展板和邀请函,邀请小中班的弟弟妹妹来品尝我们的寿司;

00:06

最后搬柜子、铺桌布,布置好寿司摊,分别是品尝区和体验区。

丰收节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不光品尝自己制作的寿司,还去别的摊位品尝了饭团和米糕;同时来到小班观看波洛克T台秀,玩一玩中班的桔子游戏,开心的心情溢满了整张笑脸。

00:24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说出了本次活动的感受:

    小郭:“我们的寿司真好吃,弟弟妹妹们都来品尝了。”

    婷婷:“丰收节真好玩,我和马宇欣去看了小班的波洛克画展,还去红毯上走了一下,很开心。”

    佳怡:“今年我们为什么不卖寿司呢?我都准备钱了,我们的寿司都不够了,如果卖的话肯定能卖很多钱。”

    ……

    从孩子们的感受中,我们捕捉到了这样一条线索,那就是——卖寿司,因为今年我们的活动是以品尝为主的,因此取消了售卖的形式。《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从佳怡的感受中,我读懂了她的遗憾。买卖活动是留白游戏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交往行为,如果能够将这一交往行为变成现实,相信孩子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售卖的意义。

    我的感悟:

    一次秋收,一次释放,更是一次成长,小朋友们通过一系列的对米的探索,对米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探寻大米的奥秘到寿司制作,孩子们通过查一查、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大米有了更多的认识。

    1.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支持幼儿进行多次的探究,这些实验性活动的周期性较长,需要幼儿长时间的观察与记录,在这过程里,需要孩子们不断思考存在的问题以及后期调整的方向。孩子在这个过程里思维不断碰撞,想到了许多的方法,这些方法促使孩子们不断地深入探究,而我们老师在这类活动中始终坚持后退,做好给予孩子前期设想、中期观察、探讨(为什么?怎么办?)、后期调整再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一步一步,由浅入深。

    2.大班幼儿的合作性较强,在主题开展中,我们给予孩子更多小组合作探索的机会,如水稻收割、水稻脱壳等,在活动开始前,引导孩子们按意愿分组后进行计划商讨,做好活动后的经验分享,以“找问题、寻对策”以及“找亮点、勤模仿”等方式进行分享、探讨活动,帮助幼儿共享同伴经验。

    期间,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本次课程活动中的点滴变化,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期待我们更多的探秘故事吧……

阅读 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