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淄博市初中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再度相聚线上,通过“过程写作教学展示”,共同交流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本次教研由刘双云老师主持,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赵石磊老师、沂源县沂河源学校娄燕虎老师分别做了发言。
赵石磊老师以“灵动写作,坐“想”其成——发挥联想与想象”为题,阐释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贴着学生实际导入,借助学过的课文,让学生体会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引导学生认为其思维机制,然后借助教学支架的搭建与运用,帮助学生写作。
娄燕虎老师阐释了《表达要得体》写作指导的设计过程。其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得体交流,引出“得体”;创设情境,辨“得体”;课文引路,说“得体”;搭建支架,写“得体”。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掌握写作知识与方法。
自由讨论阶段,大家各抒己见,既从理论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又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释,展开了一场精彩的交流探讨,在不同的观点表达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胡崇海老师:
听了赵老师和娄老师的分享之后,收获良多。赵老师指出,作文教学应该追寻学理,深以为然。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可能最理想化的作文教学是这样的一种形态:从笼统的、模糊的写作概念中,提取出核心写作要素,并且希望以“一课一得”的方式,将写作要素以课程化、活动化的方式熔铸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善于教写作的人,内心一定非常丰富,娄老师的课非常具有个人魅力,今天再观听其报告,又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表达要得体》这一课中,娄老师选择的点非常巧妙,将“得体”与中国传统的“礼仪”相结合,用文言文做例子,将“得体”转化为“礼仪”内涵的解读,这样,就让相对笼统的写作训练变得具象化、深入化和可操作性。而且,娄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化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利用同一个写作话题或素材,不断给予支架,逐次深入,专项训练到位;利用课内的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稔熟的素材中,开发出了新意。
总之,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 强化学生的个体体验;
2. 将学生逼入到不得不思考的境地;
3. 让思维在支架中逐次提升;
4. 搭建基于生活的真实的写作情境。
张丽娜老师:
今天的学习会,我收获很多,对我的写作教学有很大的触动。
1.语文学科中学理的渗透和指导。赵老师关于想象和联想的《灵动写作 坐“享”其成》一课,就是集理论和实操两者并重且融合的实例。学理下的学科教学让我们的课堂会更有深度更丰厚些,学生的认知会更具有自我性和思辨性。
2.娄老师的这节写作教学,贴合学生实际,从身边的事例展开设计,搭建起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进阶平台,从浅入深,环环相扣,直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从实际生活中来,又回归到指导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这既提现学科的是实用性、工具性,也印证了新课标中强调的情境性和综合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强自己对语文学科学理的学习和外化,更加合理有效的指导自己的课堂。
周刚老师: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两位老师的过程写作教学指导,做了有益的探索与示范,听后受益匪浅。
一、贴着学生教。赵老师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优秀习作思考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娄老师通过“优质网课评选大赛邀请函”的修改体会“得体”的内涵,贴着学生的实际教学写作,同时,通过灵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写作的真实情境。
二、跟着课文学。语文教学如何充分利用“课文”这个抓手促成学习习作的生成,让学生在课文启迪下进行感悟,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两位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搭建支架训练思维。两位老师都通过写作教学支架的搭建与运用,让学生顺利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了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提升。
刘帅老师:
写作教学长久以来都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难题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寻求高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之前的体验式写作,今天的过程写作指导,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路径。
今天赵老师和娄老师展示的两节课都很精彩,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赵老师的教学主题是“发挥联想和想象”。在我之前的认知中,想象是不可教的。赵老师的课改变了我的看法。赵老师首先对联想和想象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破解,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寻找到了学理依据。之后依据二者的心理机制,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写作情境,搭建恰切的学习支架,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有效催生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应该说想象对于写作而言是最为关键的一种能力。即使在非虚构写作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想象。现代创意写作的理论认为相对于写作,创意才是第一性的。由此来看,想象之于写作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甚至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中剖析写作心理机制时,归纳出三种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达力。三种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其实是相互纠缠、相互渗透的:在审美感受的过程中一定有想象力的介入,而感受的结果也会对想象力产生影响和促进;人的思维一定受到语言的制约,即使是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语言影响,故而表达力不仅只是表达想象的成果,反过来也会影响想象力的发挥。总之,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机制是混沌的、非逻辑的。
赵老师的教学中,从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入手,以多首现代诗歌为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情境,搭建了写作支架,让学生在补写、续写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诗歌既作为情境,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又作为支架,催生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还做作为范例,示范了语言表达。这是在尊重和认同想象心理机制非逻辑性、混沌性特征的前提下,设计出的综合有效的教学活动。
而从正堂课的架构来看,则体现出一种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模仿到创造的有序推进,这显然也是合乎学生的认知逻辑的。
娄老师的课可以说完全应得上王安石那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所呈现的境界。他从当下线上教学的大情境中开发出具体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从刚刚学习的课文中归纳出关于得体表达的相关原则,并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迁移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目的意识、身份意识、场合意识,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得体表达。
最巧妙的是,他用的案例都来自刚刚学过的文言文。按照胡崇海老师的观点,这就将得体的内涵提升到了传统观念中“礼”的高度。而且,传统和现代、抽象和鲜活的对接自然而然,丝毫没有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吕晓雯老师:
写作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展现形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语文学科发展现状,所以它的难度对于教和学两个方面都极具挑战性,不仅学生怕,教师更是“苦于此久哉”。今天晚上听了两位老师的展示,自觉收益颇丰,不仅拓宽了写作教学的思路,也敦促我们去反思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问题。赵老师的课是文学性写作,按照学理研究设计教学内容,利用诗歌破题步步深入,带领学生揭开联想与想象的面纱,点燃学生心中想象的火焰;娄老师的课是实用性写作,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创设真实情景,巧妙利用课文,将学生置于“不得不发”的境地,有效驱动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纵观两位老师的设计与实践,都实现了研究先行、实践在后、重视反思的研究型教学,并通过创设情境、搭建支架、恰当举例来推动学生生成进阶,必将有效助益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当然,写作课从来也不是孤立的,它除了方法和技巧的教授外,还是“功在日常”,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观察、乐于表达、沉于审美的人,还需在其他课程内容如经典阅读等方面下功夫。
高倩倩老师: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今天两个老师的写作教学课例带给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步子小,每一步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降低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其次,实践多,教师的教是指向学生写作实践的,两节课都有充分的学生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再次,提炼准,赵老师提炼了想象联想的心理机制,娄老师提炼了三个表达得体的路径,写作知识提炼准确;最后,进步大,学生通过小步子、恰切的支架、充分的训练,提升了写作的能力。
赵伟珍老师:
听了赵老师和娄老师两位老师的过程性写作教学展示课,自己感觉收获很大。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更专业。备课时应该先去查阅一些相关文献、指南,基于学理的支撑再去研究课堂活动,让自己的课堂从“浪漫”逐步走向“精确”,能“明明白白教语文”。
二是学习娄老师“跟着课文学写作”,把学生文本学习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贴近学生实际设计实用写作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写作的必要性,主动参与到写作实践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写作的知识和方法。
伊玉雯老师:
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支架,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有法可依,也为我们老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思路和台阶,使得写作教学不再是迷途一片。关键是如何选择精准的教学支架,并全力用好这些支架,这确实需要下的一番功夫。今晚赵老师和娄老师在我们提供的教学范例中,就选用了恰当的教学支架,两位老师都拥有一双慧眼,选用了我们教材中例子,为学生铺设台阶,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促进教与学的生成。
最近的学习交流收获特别大,不仅仅是学到了多少方法技巧和理论,更多的是看到了老师们身上那种孜孜以求、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精神状态,学习真的是无止境的,只有真正学起来,读起来,才会有所收获。加油!
王梓宇老师:
认真学习两位老师的作文课及郭老师的点评指导,感受有以下四点:
一是作文课要有学理的支撑,如教学目的内隐性,写作序列化、情境化,有学理支撑,就可上出科学而专业的作文课,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效提升。
二是作文课要有结构的控制。平时教学中比较随意,课堂缺乏控制力,听课发现,教学结构需要严谨,又追求巧妙,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支架环环相扣,形成可复制、可转化的教学结构。
三是有灵动的生成。语文天生灵动,作文又需要灵感与创造,作文课的支架既在教学结构中,又有耦合成分,如教师本人及课堂中意外产生的效果,都可成为支架,这需要向名师大家学习,不断磨练。
四是有开放的空间。作文课毕竟有限,能给予学生写作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将作文天地营造成一方精神家园,应是老师的不懈追求。
谷纪燕老师:
今天听了赵石磊老师和娄燕虎老师的两节作文课,感受颇多,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这两节课都是有设计的作文课,都是有学理的作文课,都是指导有落点的作文课,落点就体现在写作要素的提炼上。同时,两位老师课堂上写作素材的选择和写作支架的运用都非常到位。
我们反思平时的作文课,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老师往往把自己认为有效的一些写作知识和技巧过早的呈现出来,反而对学生造成过多的干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二是老师也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支架,却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问题还应该在我们老师自己的身上。首先是郭老师所说的教师本身就是支架,教师不能贴着学情、新的生成进行恰切的引导和转化;其次,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教”而忽视了“范”的引导作用。老师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当我们提供了一个恰切的支架,学生依然不能进行创作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出口成章给出范例,大胆出示我们自己创作的范文,给学生一个可供借鉴模仿的范本,进而创作自己的作品。
因此,上好作文课,不但要进行有学理的教学设计,更要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提升自己不但能发现学生作文的问题,而且能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提升
郭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1.写作就是重写与修改的过程,要着眼于创生与修改;
2.写作教学的设计,要符合文章自然写作的程序;
3.写作训练与写作教学,要设计恰切的任务情境,精准的教学支架;
4.精准的教学支架如何搭建与使用;
5.教师本身也是支架,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推动学生构建意义。
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痛点,此次研讨与交流,实实在在分享经验,扎扎实实研讨学习,共通共享,互学互鉴,加深了对过程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必将对写作教学的实践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