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应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组在教学中逐渐意识到,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曾经的“满堂灌”“一言堂”,更不能把历史变成课本上刻板的文字,而是要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客观的历史观,使其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礼记·中庸》谈到了学习的五个方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观点即使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在教研、作业、学生管理等环节中,都认识到了这句话的朴实的指导意义。
教研先行,明方向,解疑难。
每周新课之前,我们组都会进行教研,首先,教三个“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一致,日常作业和周末作业统一。其次,教内容,每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哪怕是课外补充点,我们都要逐一进行讨论,甚至对某个词汇、某句话、某次作业,都要进行深入研讨,以便弄清楚每个不理解或重点关注的地方。最后,教学生,就学生在教、学、课堂、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交流经验和认识,并为解决学生问题,敞开心扉献计献策,一起想办法做尝试,为学生进步努力。
作业设计,重基础,显重点。
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所学知识。但正如《礼记·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对此,我们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借助不同形式增加复现率,做好复习巩固。由于课业负担重,精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我们要精简作业,抓基础、抓重点,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不给学生课下增加太多负担。另外,我们还将作业和常规检测、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利用学生好胜心进行管理和检查,建立帮促学风。
学生管理,要共情,理智处。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之所以能听进去别人的话,一是能共鸣的话,二是想听的话。对此,我们在面对这些比没我们年长的“小大人”时,也要跟学生共情,让学生看到我们理解他们,明白他们;另外,不要觉得他们小什么也不懂,当面对利益取舍时,大人孩子都是一样的,让学生理智看待、认识事情,而不是教导他们要理智。这样,学生更容易与老师贴心,愿意让自己变得更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看到某些学生的明显变化,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即使遭遇疫情,即使网课学习,即使半夜抢网,即使师生们“可能”变成了“小阳人”,但都努力坚守在教与学的第一线,努力工作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
疫情终会散去,不负当下努力;
尽力向上生长,总会未来光明。
图片来源:八年级历史组
作者:黄美丽
审核: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