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为了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升教师创设、指导角色游戏的能力,正确把握角色游戏推进的方向。2022年5月13日,我园开展了角色游戏小组返岗研修教研活动。
小组成员围绕小班年龄特点、角色游戏的导入、区域布局摆放、氛围营造、材料投放、师幼互动等方面,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下进行研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所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要及时介入。
游戏开始前的计划,教师以“今天你们想去哪里玩呀”“你打算扮演什么角色”来引导幼儿做计划,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说,敢说!
游戏过程中,教师直接参加游戏,扮演游戏角色,进行间接指导,促进游戏的发展
游戏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在孩子进行游戏时,教师认真仔细的观察孩子,并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孩子情况的不同给予适当的指导。
游戏的教育指导策略可以有:以教师自身为影响的媒介,以活动材料为影响媒介,以孩子的活动同伴为影响媒介,以规则为影响媒介。教师要灵活、综合的运用多种媒介、多种方法对孩子施加影响,以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后的回顾,对角色游戏的升华。
钟卫瑶老师对《宝贝家》进行反思,她讲到游戏创设的条件是清楚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为孩子设计游戏时,把握游戏的难易度,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黄方良、刘大菊老师对《宝贝家》进行评课,游戏中能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玩具材料,为孩子创设足够宽敞的游戏场地,在精神方面,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形成愉悦的精神氛围,让孩子乐于参加,急于参加,并能很快地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来。
一场研修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终点
角色游戏的真谛还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且行且思、边学边研
我们将在学、思、践、悟中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不断探索幼儿园的“真游戏”
让带有温度的游戏呵护孩子的童年
让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
编辑:辜梦源
图片: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