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联动促衔接,作文教学有策略 ——锡山区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研讨暨区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晒太阳的懒猫
创建于2022-12-08
阅读 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2月伊始,冬日暖阳融融,区内名师云集,锡山区语文盛宴——“锡山区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研讨暨区内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线下展示和线上直播同时进行,精彩纷呈。

一、学员课堂展风采

       来自“江雪松名师工作室”“储建明名师工作室”“倪凯颜名师工作室”以及“施萍一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代表共同聚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1. “施萍一名师工作室”成员陆晓凤

       陆老师从明确中心意思出发,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罗列素材;再以《戏迷爷爷》为例,指导学生参与整理、排列、确定详略,完成习作提纲;最后,借助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让学生明白多个事例在一篇习作中合理运用的方法。例文支架和方法支架的使用,为学生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倪凯颜名师工作室”成员孙洁

   孙老师以“猜猜那个字”情境任务贯穿始终,以“甜”的不同内涵为例,引导学生围绕汉字列举材料;出示常见的括号图、流程图,帮助学生拟提纲;以修改“忙”的提纲,指导学生有详略、有层次筛选、安排材料。孙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文为扶手,借教材教作文,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难点。

3.“储建明名师工作室”成员荀启艳

  荀老师以学生前置性作业为教学切入点,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辨——猜——写——评。辨一辨同学习作所选事件,引导学生明晰围绕中心意思要选择一件主要的事件真实表达;猜一猜谁是习作中的“双胞胎”,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件中写出人物的差异,显示人物的特点;写一写环节,让学生在互改中,在巩固写出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所选事件的合理性;评一评环节,放手让学生共编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围绕中心意思应有中心、显特点、合情理地写。

4.“江雪松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伟

    李老师压轴出场,将学生习作和初中学生完成的作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小学作文其中的不足进行点评,删减其中不必要的描写,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要围绕着中心来进行描写,不必要的内容可以先删除,从而形成基本的写作路径:定中心;选材料;重描写。

    

二、伙伴心得有思考

     这次的活动特别有意义,选择六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为主题,小学上两节课,初中上两节课。听完课,可以说,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的课堂真的是风格迥异。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精妙的设计和创意,下面结合课例分别来谈一谈。

     第二节课,安镇实小的孙老师整堂课围绕着教会学生写提纲来展开教学。她的一个教学设计特别巧妙,就是出示十几个表达情绪的汉字让学生任选一个说一个事件,然后把相同 情绪的事件记录下来,板书,并且用大括号连成一个整体,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提纲。这样的教学环节既生动活泼,又拉近了学生和写作的距离。

     第三堂课,二泉中学的荀老师课堂伊始给学生出示了两篇同学的习作,从写作内容上来讲,几乎是差不多的。荀老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这两位作者是双胞胎吗?然后请两位小作者谈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并且请作文的描写对象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一教学环节,指出了一个学生在写作中经常犯的问题:很多描写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可谓发人深省。

第四节课,天一实验的李老师整堂课的设计十分简约精妙:出示四篇分别是六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写的同一个题目的作文,让学生在猜一猜、谈一谈、练一练三个教学环节中作文升格。

    江雪松老师的讲座《成长链条中的这个“点“》让我醍醐灌顶。江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引导学生的高妙艺术,江老师也在讲座中向我们强调了初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受益匪浅。(王倩)

    12月5日,有幸参加了锡山区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研讨暨区内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写作训练:围绕中心意思写”。4位老师的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来进行指导训练,增强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观念,提升了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力,指导过程细致、学生能收获实际可用的方法。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写作指导课。

    在评课讲座环节,江老师对我们写作观的指导令人深思,不是仅就作文课而作文课,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写的兴趣;从育人的高度,来感悟文学对人精神的影响。这是从深远来思考写作指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写作常常需要行而上的感受,在日常的随笔中,享受学生观察的世界,感悟的世界,随时多交流,多沟通,多鼓励。

     储建明老师强调要将写作课上得有意思,有意义,文章要写出情味,意味。可以用一篇文章作为母体材料,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进行加工,写出有情味的文章。上课时要注意过程性评价,使评价起到过程性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教学建议。(王丽萍)

     基于学情的作文教学,首先要做到的是对真实学情的了解和把握。初小衔接的作文教学,有助于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交流互通,从而打通作文教学路径。四位老师不约而同的展现了自己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都在课堂作文教学中使用评价量表,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理念。

    所不同的是,小学的两节作文课,更侧重于老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呵护与帮扶。两位老师在立足于单元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和提炼,来厘清概念;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以及关键字的选择,来帮助孩子搭建“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支架:他们或通过“根据中心选择素材、筛选素材、重组素材”来完成习作;或通过“括号图”、“流程图”等方式拟定作文提纲,根据提纲完成习作。在老师的帮扶下,孩子们心中的写作方向逐渐明朗。

    两位初中老师的课堂都侧重于如何围绕中心意思真实地表达。区别于小学老师的帮与扶,初中老师更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摔跤”。作文教学指导为写后指导,在对学生具体问题的辨别与分析中,帮助学生建立围绕事件或人物特点合理选材的观念,加深学生对于真实表达的理解。

    综上,四位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都体现了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理念,而初小联动是一次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

(郑婷)


     今天线上学习了四堂同题异构小学作文课,前两节为小学老师执教,后两节为初中老师执教,可以说小学、初中老师教学风格鲜明,各有千秋,不同的风格也恰恰体现了初小衔接的一些核心问题。从教学目标上说,小学老师更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写前指导,帮助孩子们明确写作要求,厘清写作思路,寻找写作内容,罗列写作提纲,最终落实到笔头上时,能够基本写像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而初中老师在写作要求上则有进一步的提升,希望学生不仅能写像,更要能写好一篇作文,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也许是受中考思维的影响,更多地思考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因而,课堂也呈现出两类不同的课型:两节小学课堂属于写前指导,初中课堂属于写后的升格指导。教学方式上,小学课堂扶着学生走,环节清晰,范例典型,适合学生模仿、操作;初中课堂的思辨性更明显,老师会抓住一个核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辨析、探究、提升。初小课堂呈现的不同风格,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日常作文教学:年龄的增长、学段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写作能力一定就水涨船高,尤其是初一阶段,步子不能一下子迈得太大太开。作文教学中升格指导课固然重要,能够帮助一批有能力的同学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只有写后升格,忽略写前指导,这对一部分能力比较一般的同学来说,作文训练就是走过场了,他们连基本的框架都搭不出来,更谈何升格。因而,在今后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课堂要面向所有学生,既要注重写前指导,对有写作困难的学生扶一把,带着走两步,帮助他们写出像样的文章,也要注重升格指导,激发学有余力的同学深入思考,锤炼细节,向更高处攀登。 (龚颖婷)

     陆晓凤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来教作文,帮助学生来解决习作中真真实实的难点。先让学生整体感知4篇课文的一个结构,明确中心意思,广泛罗列相关素材,再让学生去参与整理排列,完成习作提高。最后他又用《爸爸的计划》这一篇习作例文,让学生明白结合多个示例来写作,并能合理的运用。   

     孙洁老师以“猜猜那个字”为由游戏贯穿始终,以不同的内涵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记忆。围绕具体汉字来列举材料。列举之后,同时出示常见的括号图、流程图来帮助学生拟好习作的提纲。又以修改妈妈的忙提纲来引导学生有详略、有层次的进行筛选,安排材料。   

     荀启艳老师设计了预习作业,从12个字当中,挑选一个感受最深的字,写 200 字的小作文,并基于写作当中暴露的 3 个问题进行解决。第一问题选取的示例比较多,比较杂。第二问题是千人一面,不能写出表达中心意思的事件的特点。第三是存在着为写作而写作,不能合情合理的问题。课堂设置了4个环节。印象深刻的是第二个环节,荀老师让同学们猜一猜,从习作当中发现两个小书迷的双胞胎,但事实上他们应该是有差异的。接下来我通过马新亚同学的一篇习作再来纸上请同学们修改,是着重于从一个事件上写出画画的特点。最后一个环节让同学们自编评价量表,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整合,形成自我评价的一个标准规范,从而落实到自己今后的作文。 

      李伟老师的课堂幽默而条理清晰。作文核心任务定中心,确定文章的主题。第二选材料,最能够体现中心的材料。第三重描写。他认为一篇文章写什么是最重要的,怎么写其次。而在写的过程中一些技巧方法,则可通过训练达成。   

    江雪松老师的讲座《成长链条中的这个“点”》让人受益匪浅,他认为文学是美的,语文的课堂是活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活泼的、灵动的、诗意的。我们要尊重它,我们要把它的长处、优点升华出来,而不是扼杀掉。他给大家推荐阅读王鼎钧写的《作文四书》,这几本书都很浅显,小学语文老师可以看,初中语文老师也可以看,甚至这里的作文蹊跷小孩子都可以看。(朱晓曦)

      12月5日参加语文中小学衔接教学研讨,小学与中学各位老师针对作文教学中“围绕中心意思写”开展教学,让从来没有参与和思考过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我感受颇深。

     2节小学老师的课,充分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教材文本中学习写作,围绕关键字,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选材,亲和耐心的互动,循循善诱的引导,让人如沐春风。2节中学老师的课,则强调在一件事中做文章,关注所选事件的品质,要有特点,要合情理,要扣中心,最终是为了能让文章有辨识度。

     不同的学段,不同的目标,呈现了完全不同的课堂设计。就如江雪松老师讲座的标题,这些课堂是学生“成长链条上的点”。从教师的角度,不管是哪一个学段,教师的站位和目标决定了课堂的视野,决定了学生的视野,最终将决定学生素养的高度。“你所看到的东西受到你知识信仰的限制”江老师的话犹在耳边,提醒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不能因为工作停止了阅读,停止了学习和思考。从学生立场,任何课堂的优秀一定来源于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作文课的问题一定从学生的问题设置任务驱动,寻求更有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

(曹华)

     听了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同题异构的作文课,感受颇多。

     之前几乎没有听过小学的作文课,这次听后,感觉小学老师作文课上得很扎实。实就实在:帮助孩子逐句分析写作要求、确定作文主题、围绕主题去搜寻素材、初步拟定写作提纲、然后才敢放手让孩子们动手去写,最终呈现出一篇篇有模有样的小学作文。我们初中老师的作文课,重心往往在于引导孩子写出特色,体现个性,让自己的作文能够“出头”。小学、初中的两类作文课,前者十分注重写前指导,后者特别在意写后升格,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我认为初中的作文课,尤其是初一、初二的作文课,是不是应该再多一些小学作文课的味道?不少的孩子,虽然人在初中,但其作文水准也许还停留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如果我们初中老师不顾及他们的实际写作水准,在作文基础相对偏弱、作文还不完全像样的情况下,一味要求特色、个性、出头,也许最终会事与愿违。

    初中的作文指导策略,真的要面向全体孩子,不能一概而论。在不轻易放过“写前指导”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特色、个性、出头”,也许就“心想事成”了。(倪飞)

    六年级学生尚幼,写作的方法自然缺乏,所以小学教师普遍在课上传授写作的知识与方法就显得多。初中学生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方法习得较多,初中教师上作文课,更常见的表现为操练,写后教师批,批后学生改,在修改的反复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比较驾轻就熟。所以会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进行修改,一起进行作文升格。

   与时俱进,是小学教师给我们的及时提醒。日常教学中,可以不时渗透试验新的教学方法,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材料聚焦,是初中同行给我们的及时指引。日常教学中,一课一得,目标简约,材料集中,过程简单,板块明晰,思路顺畅。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习惯性的教学状态,讲座更让我们如当头棒喝般的豁然开悟。首先要站位高,高屋建瓴,最好能做到高瞻远瞩。讲座者,都是名师名家名校长,有小学的管理者,有高中的特级教师,有教育局的老领导,有教学一线的名家,通过他们的讲座,明显让自己开阔视野。

    当然,我们也不必因为太过自谦而导致负面的自我暗示,或者凭此类借口有意无意地限制自己的前进步伐。我们还是应该明确自己的长处,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看清自己的短处,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练就提升自己的科学方法,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自己补足短处,与时俱进,增教之效、赋学之能。(刘长清)

    

三、导师讲座引方向

1、江苏省特级教师施萍一老师  

      施老师以《把“想表达的”“表达出来”》为题,从选材到组材,向大家介绍了作文教学中的逻辑思考,与老师们一同审视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特别强调基于选材和组材的课堂评价范式。

    2、江苏省特级教师倪凯颜

     倪老师分享了《搭建支架: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设计变革》。她结合孙洁老师的课,从搭建目标支架、搭建方法支架、搭建评价支架,三方面讲述了“搭建支架”的必要性和暂时性,让老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工具,师生评价有标准。

3、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雪松

     江老师的讲座《成长链条中的这个“点”》让人受益匪浅,他认为文学是美的,语文的课堂是活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活泼的、灵动的、诗意的。我们要尊重它,我们要把它的长处、优点升华出来,而不是扼杀掉。他给大家推荐阅读王鼎钧写的《作文四书》,认为此书言浅而意深,甚至可以师生共读。

    江老师所说 “你所看到的东西受到你知识信仰的限制”,一句话如当头棒喝,提醒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不能因为工作停止了阅读,停止了学习和思考。从学生立场看,任何课堂的优秀一定来源于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作文课的问题一定从学生的问题设置任务驱动,寻求更有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

4、无锡市学科带头人谢明尧

      谢老师从随笔《阅卷者手记》谈起,分析了初中学生在作文立意上出现的主要问题;围绕“如何让思想和情感看得见”这一话题,从“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态度”、“编者立场和学生立场”、“语言经验积累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畅谈解决办法,分享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并强调要重视写作实践活动,重视思维可视化,重视评价过程化。

5、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储建明

      储特作总结发言及主题讲座《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少》,他就“有意思”还是“有意义”抛出了话题,认为“围绕中心意思写”要:积极、集中、新颖。随后,他又向老师们提出三个问题:“听说读写,哪个更重要”?“听说读写,怎样才能一家亲”? “听说读写,实践之中啥启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领老师们明确听说读写的重要性,习得听说读写的基本策略,达成“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少”的共识。


      时光总是匆匆,但语文人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止。在导师的引领下,在伙伴们的互助中,在初小联动的碰撞下,在主题的研讨中,我们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真正让中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主阵地。

阅读 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