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山东省高中地理特级教师工作坊临沂群组“共读一本书 分享促成长”直播分享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由临沂群组主持人朱爱华老师主持,群组成员吴海园、崔颖、谢娜、王秋雁、赵静静、宋金平六位老师参加了展示分享,最后还邀请了正高级教师吕璐通过分享自己专业成长的感悟引领群组年轻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少走弯路。群组全体成员及部分学校地理教师参加了本次直播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于2022年7月份启动。朱爱华老师从推进工作坊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等方面阐释了“共读一本书 分享促成长”活动的意义,在朱老师倡导下,全体群组成员积极响应,不仅认真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地理学与生活》等推荐书目,还阅读了自己喜欢的其他图书,并从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回忆、提炼读书感悟,撰写文字、制作PPT,为直播分享作准备。直播分享活动于2022年11月18日、11月23日、11月28日、12月3日分4次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
一、临沂三中吴海园老师《读书与专业成长》分享
11月18日晚临沂第三中学的吴海园老师展开首次分享,主题是《读书与专业成长》,吴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从四个方面对自己的读书感悟进行了解读,富含情境的深度分享给了大家很多启发,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
一是“要做先生,先做学生”。吴海园老师介绍了自己2018-2022年间参与的全国、省、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分享了赛课期间为促进专业发展潜心阅读的一些书籍,既有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大学地理教材、多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更有诸多如《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类的专业书籍。吴老师从“地理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地理实践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概念式教学”“学科融合”等方面谈了读这些书的感受和诸多收获。
二是“自我挖潜,勇敢成长”。吴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方面的尝试与突破,以及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读过的一些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读后实践 。在分享中,吴老师提到:我的成长离不开我们各位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也离不了读书,我自己有个优点,就是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就会去咨询、去学习、去请教、去读书。 吴老师在不断的挖潜,也在不断的成长。
三是“思辨读写,助力成长”。老师分享了自己所写的一些随笔、平时的一些记录习惯以及临沂第三中学地理团队整理成册的校本课程。并谈到:专业发展要趁早,不要等,时刻准备着储备知识,夯实基础,把深度学习当成自己的家常饭和必修课。
四是“借助平台,珍惜机会”。吴老师表达了自己能够成为工作坊一份子的幸运,也对自己以后的成长之路做出了规划和布局。
二、临沂二中崔颖老师《读书感悟和黄河研学课程开发》分享
11月23日晚,临沂第二中学的崔颖老师从三个角度展开分享,一是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二是她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三是黄河研学课程开发。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收获一片掌声和赞扬。
第一部分,崔颖老师详细认真的总结了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的两点感受:是一本很好的设计工具书,也是特别接近本质的教学设计的书。
崔颖老师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该书提出的“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她认为“逆向教学设计”提倡评价设计优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即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基于目标预设评价方式与标准,最后设计教学活动。评价优先的“逆向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系统的结构优化,使教学步骤有序化,有力促进教学和评价的一体化,实现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具体做法分三步:第一步,确定大概念,即核心任务、教学目标、育人价值;之后根据课标要求、资源分析、学情分析来确定学习目标;最后筛选相应的教材内容以及补充适当的课外材料。第二步,运用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来评估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通过分类、习题、展示、提问等方式对教学目标下的各个活动选择合理的评估依据。第三步,安排学习活动和教学,设置大情境——难度逐渐深入。每个教学活动都有相应的评价方式。
逆向设计能够让老师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活动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境。崔老师最后总结说,“第一章逆向设计和第三章明确目标”让她想起了史蒂芬科威提出的以始为终的习惯,四书中《大学》有几句体现东方智慧的语言也有这样的思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终为始,有目标导向,教学中就不容易跑偏。
第二部分,崔颖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好的做法。
一是“理念的转变”。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现代的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解放,教师也是如此。做一个音乐老师,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做一个体育老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总之要放手,要相信学生有天生的学习能力,潜力无限。理念的转变不仅仅在教师,学生也要树立新的学习观:“课堂是自己的,课堂中我要主动参与,而不是来听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关键就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有没有真正的觉醒并且发挥起来。
二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以生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式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动有趣、重点突出、互动民主、条理清晰、拓展提高、有自由空间”等都是学生喜欢的。面对学习任务,师生彼此互动,各有舞台,又相互交叉促进;不一定有明显的预设,却一定感受到鲜明的生成。让整个课堂都动起来,学生不仅有动脑思、动手写、动心记,还有动口说、动身演等。“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信,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和老师互动的空间。
最后崔颖老师又和群组成员简单介绍了一下黄河生态保护研学课程开发准备情况,并进行了一番讨论。
三、临沂一中谢娜老师《新的周期 新的开始》分享
11月28日晚,临沂一中谢娜老师进行了以《新的周期 新的开始——精益求精 新益求新》为主题的分享,她从读书感悟、个人成长、点滴积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分享内容十分精彩,让人收获颇丰。
一是读书感悟。开卷有益,谢老师从《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的整体构架及精彩内容说起,详细介绍了这本书作为美国教科书、科普类“网红书”的原因。《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整本书插图真实生动形象、专业性强,突出了地图的重要性,可读性及趣味性强。谢老师对本书的作者生平也进行了解读,尤其是本书中的中国元素及女性元素的介绍让人不自觉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书作为美国大学地理学的入门级通识教材,比起我们的高中课本,其所涵盖的知识点,范围更广,深度更大,每一章节都加入了生活与地理相关的专栏,并在专栏基础之上提供了相应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方向。谢老师不只介绍了本书的优点、阅读的技巧,同时进一步思考了它与日常教学的关系,也对自身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二是个人成长。谢老师回顾了自己十二年教学生涯的难忘瞬间,“学最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是她的行为准则,她认真、细致、严谨的教学态度让人佩服。谢老师面对新教材、新高考,破旧立新,不断打破原有的自己,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课堂教学中,她认真思考并实施主题探究式课堂模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基础知识内化的方法。面对疫情下的网课,她与时俱进,也不忘积极探索提高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是教有所思。谢老师注重日常的点滴积累。面对新高考,她注重《“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阅读,注重素材的积累。为了研究明白一个题,去收集一类题,查阅大量的相关论文、公众号、网页新闻等材料。面对新教材,她注重课堂、教材的研究,思考教材中的细节,提出关于海水盐度曲线、以及个别题目配图不严谨(如:瀑布形成过程)等问题。关于地理实践,谢老师提出可做的一些项目:(调查类、实验类、项目设计类)课题研究、创意环境绘图、地理模型制作、地理主题摄影、地理绘图、地理海报制作、地理游记等;对于现在正在教授的鲁教版必修一内容,也提出并践行相关实践活动的一些设想,如第一单元模型制作;第二单元海绵城市、海绵校园调查,校园、小区植被调查;第三单元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家乡河流调查, 冲积扇、沙丘模拟形成实验等;第四单元防灾减灾宣传等。
四、临沂一中王秋雁老师《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分享
11月28日晚第二位分享的是临沂一中王秋雁老师,主题为《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强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依托就是“教材”,所以教师对于教材的研读要做到精益求精。分享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教材”,从三个层面:“研”教材、“延”教材、“验”教材进行深入展开。王老师的分享,内容细致,案例鲜活,引人入胜。
首先,“研”教材。王老师从四个层面展开:一是新教材之新增内容,二是新教材之变化感悟,三是新教材之困惑解疑,四是新教材之对比融合。对于教材的研究,王老师做到了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一个专业术语,一个图片的出处,一个概念的描述,一个案例的选取等等,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于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疑惑,如地膜保温作用的原理(是否是地膜阻挡了地面辐射),查阅繁琐的资料来印证(地膜可以透过90%以上的红外线),这种质疑探索的精神,令人感动与折服。另外王老师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融合重组,取长补短,让教学素材更加全面精准,也给老师们备课、教学作了示范。
接着,“延’教材。王老师谈到了很多进一步拓展教材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读书、网络优秀公众号、写作。王老师还给老师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读物,例如《天道与人文》《地理学与生活》《气象学与生活》《棉花帝国》等等。读书使人谦虚,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自知……而写作是输出,通过写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对于高中教师而言,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老师们沉寂下来思考凝练的时间少之又少,能够坚持写作记录,需要很大的付出。输出倒逼输入,虽然艰辛,确是一个良性循环。
最后,“验”教材。王老师强调任何知识的学习最后要落实到核心素养培养上,通过实践“验”教材,比如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等。通过具体的地理实践力案例的呈现,也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老师灌输再多的知识,不如学生自己思考践行,老师只是领路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以学生为核心是我们教育教学永不变的主题,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五、临沂三十九中赵静静老师《学所以益才 砺所以致刃》分享
12月3日晚,在第四场直播分享活动中,临沂第三十九中学赵静静老师以《学所以益才 砺所以致刃—共读好书之所想》为题,首先进行了分享。赵老师对推荐书目《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阅读,泛读与精读结合,深入透彻,并用书中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中国国家地理》一书的阅读体会,受到普遍好评与肯定。
首先,分享好书之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先是分享了两个问题:何为UbD?什么是逆向设计?赵老师从书中的术语表和文字摘录来概括说明,其中的“UbD设计标准”图表非常引人注目;逆向设计中的“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也让人耳目一新。随后,又按书本章节顺序具体阐释了她对本书主要概念及设计理念的理解,如什么大概念、什么是理解六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怎样设计评价、怎样设计学习计划等,并指出学习计划设计是重中之重,从WHERETO七要素进行设计(第九章 设计学习),设计过程中还要反复修订、调整,从整体--局部--整体等。
分享好书之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赵老师说该书丰富的专业知识,直击当下热点,唯美的文字及专业的地理摄影,能带领大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本书是她的良师益友,更是她传播知识的源泉。
最后,赵老师以“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为题,阐述了通过读书,她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加了专业知识储备,也为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还说稳步前进,才能到达远方,不断进步才能有所作为,希望以后能继续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六、郯城美澳学校宋金平老师《共沐书香 智慧同行》分享
12月3日晚,赵静静老师分享结束后,郯城县美澳学校的宋金平老师紧随其后,以《共沐书香,智慧同行》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精准的时间管理方式和丰富的阅读之路,让老师们折服。
一是专业成长与读书。宋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阐述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宋老师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获取教育教学目标,让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宋老师从《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让自己的授课能力迅速提升。宋老师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班主任之友》等报刊杂志中汲取育人成才的智慧,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二是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和《地理学与生活》这两本书的个人感悟。十多年的教育成长经历让宋老师深刻明白,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教育书籍的钻研。所以,在钻研教材用书的同时,宋老师建议大家不能忽略对与专业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的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注重逆向设计,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端入手;另外,还要侧重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宋老师认为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都给我们许多指导,为我们点亮了明灯。
宋老师认为《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和高中教材相比,其所涵盖的知识点的范围和深度都深入一些,每一章节都加入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专栏,并在专栏基础之上提供了相应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方向,对教师课堂教育的延伸很有帮助。
七、特邀指导老师吕璐《教师专业成长感悟》分享
12月3日晚,在群组成员“共读一本书 分享促成长”直播分享完毕后,朱爱华老师又邀请了临沂第三十九中学援疆教师、正高级教师吕璐,在祖国边陲新疆喀什,通过线上分享了她的“教师专业成长感悟”。吕老师结合自己专业成长历程,围绕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有理论”“有目标”“有榜样”“有平台”“有团队”“有研究”六个方面和老师们交流她的思考。吕璐老师的报告,让年轻老师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只埋头拉车就行的,还要抬头看路,还要有教育的情怀,享受成长过程。
吕老师结合近段时间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书籍、案例等的收获,她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第一个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她向老师们推荐了《创造一门专属于自己的课程》这本书。她不仅介绍了她阅读的大量纸质书籍,同时向老师们分享她关注的和地理教育教学相关的六十多个微信公众号,利用各种新媒体,收集教学资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潜心教学研究,以此倡导多读书学习。
吕老师分享她援疆的初衷以及化身胡杨扎根大漠为边疆教育所做的工作,正是她“行万里路,只为大漠育桃李”的教育情怀和目标,促使她在援疆路上有奋斗的方向和内生动力,成为援疆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她说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曾有过迷茫和懈怠,所以,她衷心希望年轻老师一定要有目标,做好规划,逐步提升和成就自己。
吕老师认为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是身边的榜样,她是紧随成功者脚步来逐步提升自己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所以,她建议大家向自己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同时向网络资源中的名师学习,博采众长,就会不断成长。
吕老师鼓励大家要争取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她从自己参加各类比赛活动过程中的付出和收获认识到,正是机会和平台才督促我们去思考和努力,才能展示自己努力的成果。没有平台展示自我,我们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她介绍了临沂第三十九中学地理学科组多年来老师们一起搞教研、切磋教学、撰写论文和研究课题情况,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更加突出得成绩,凸显“独行速,众行远”的团队力量。
最后,她希望老师们要有问题意识,基于备课、上课中的一些问题,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再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把研究的成果整理成校本课程或论文发表并加以推广,做一名有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吕老师说:我们只有一桶水还不够,我们还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我们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去不断学习和研究。
分享活动结束后,群组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分别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下次活动的期待。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此次分享活动,老师们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学习到了更多的教育智慧。活动的圆满结束也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大家纷纷表示在将来的教育实践中,要与书为伴、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群组主持人朱爱华老师做总结发言。朱老师高度表扬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肯定了分享活动的成效,对每位成员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更是对每位成员认真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朱老师对全体成员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做好职业规划,定好专业发展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较明晰的专业发展目标,并为此奋斗。如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成果支撑?为此你需要作哪些努力?并对所要努力的事情持之以恒。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二是做事要有成果导向意识。如对所探讨的教材疑惑、分享的教学感悟、教法学法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课程开发、作业设计创意等,要善于提炼升华,加工整理,形成小论文、随笔、案例设计等,并注重不断的打磨完善,然后投稿或申报课题研究,以物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成果。
三是对新生事物要有激情。要求年轻教师要敢于尝试、善于钻研。不逼着,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不尝试,你永远都不会有机会。朱老师以切身经历告诉大家,经历就是成长,你拥有的任何经历、成果,都是你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最后,朱老师对群组下一阶段的研讨任务作了安排,包括鲁教版教材疑惑问题研讨、大概念教学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学课程开发等。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分享,是为了交流互鉴而彼此成就。相信工作坊团队在舵手朱爱华老师的引领下,每一位成员都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撰稿:吴海园
编辑:宋金平
审核:朱爱华
作者简介:吴海园,临沂第三中学地理教研室主任,一级教师。兰山区优秀教师,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关注地理实践活动,其中课例《珍贵的土壤》,入选2022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学习课程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