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研修班简报 第4期 2022年12月4日
为全面深化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府优质学科和科研资源向基础教育教师辐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与复旦大学共同建设上海市大中小学物理学科教师研修基地。2022年12月2日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举行了2022-2025年基地授牌仪式,开启2022年度为期三天的物理学科基地培训活动。
上午八点三十分,开班仪式由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物理学科研修基地负责人、复旦大学物理学系马世红教授主持。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高教与职教部杨洁主任为基地授牌,并为大家做了基地建设的解读,希望学员通过学术“浸润式”物理学科研修,通过“点—线—面”的培训方式及培训之后更深一层级的科研孵化共学共进,提升学科素养。
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上海市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中学物理)主任蒋最敏教授为学员带来“练好内功,教好物理”主题发言。发言中蒋处长不但解读了上海“双新”背景下物理改革的目的和要求,还指出“学生思维跃迁带来的成就感是教师的幸福源泉。教好物理,物理教师必须练好内功”。蒋教授鼓励学员: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练好内功,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正式研修开始后,马世红教授向参训教师们详细介绍了3天课程的具体安排与布置,并对参训教师提出了相应的任务与要求,以保证此次研训效果,让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收获。
三天的学习主要包括:科研和教研专家讲座、专家小组指导、开放实验室参观、大学实验操作、教学研讨交流、学习心得交流、结业仪式。
【聆听大师点拨】
前沿科学方面的讲座,从微观量子世界穿越到浩瀚星际,复旦大学物理教授们用连珠的妙语,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陈焱教授带来“奇妙的量子多体物理”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量子多体的发展历史,超导和超流现象,就物理学史教育和青少年物理入门等教师们提出问题给出建议。陆昉教授带来“信息化时代的基石-半导体”讲座,从半导体原理到信息化最新前沿,呼吁教学工作必须要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要知道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明确教学发展的方向。施郁教带来“诺贝尔看物理”的讲座,回顾近20多年的诺奖,梳理出四大板块,从基本粒子微观尺度到宏观宇宙学,将深奥难懂的诺奖级成就清晰地展现在学员们眼前。徐建军教授带来“恒星与宇宙”,从恒星研究史、恒星分类、能量来源、演化等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星际穿越。
教师教科研方面的讲座,从核心素养的解读到文章怎么写,从教学理念到教研实践,一系列顶级教学大咖图文并茂地为学员揭开教科研画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陈树德教授带来“物理教学”讲座,详细介绍了《物理教学》这本杂志,例举多个教研写作案例,抛出多个当前教研热点问题。前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秘书长复旦大学蒋平教授带来题为“提升教师的专业修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的专题研讨,通过20个最常见的生活问题小组协作闯关,引导物理教师思考物理教学问题的真实性,倡导老师注意问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
【亲历实验学习】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亘古不变的主题,物理教师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能动手实践。为期三天的学习中,从开放实验室参观到大学实验室开放,学员大开眼界,畅享实践的快乐。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副主任吕景林教授分批带领学员参观复旦大学开放实验室,学员们在电路实验中“怒发冲冠”、角动量守恒实验中“可快可慢”、光学偏振实验中“无中生有”,每一个自制实验背后都渗透着物理的育人观——“物理学习不仅仅是应试,更多的是思维;不变的是规律,变化的是方法;抓住主要因素,分清边界条件,以不变应世间万变”。
熬夜写实验报告,小组研习,细心操作,认真记录数据,科学数据处理,系统误差分析,实验反思和改进。学员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回到梦的起点,依旧是那群眼中有光的少年。
【分享学习教研】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很远”,学员们三天学习中,从小组破冰到全员介绍,从小组共同做题到全员讲题,从小组科研研讨到全员科研指导,以“点-线-面”多维度交流学习,共建教科研共同体。虽然突发防疫状况部分学员不能到现场,但基地克服各种困难,张梦霜老师线上汇报课题研究,陈树德等教授及时点评给予支持和鼓励,学员们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讨论学习中,学员们不断进行思想的碰撞,不断加深相互的了解,形成情感深厚,目标一致的教科研组织。星星之火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必成燎原之势。
【传承期望出发】
三天的学习很快就走向尾声了。在培训的最后一天,学员们纷纷走上了前台,领取了前辈们授予的证书,更传承了物理教育人的情怀与智慧。“练好内功”,“以研促教”,“点-线-面”不断扩大影响,一群眼中有光的人一起携手走向教育的未来。
【学习心得荟萃】
在吕景林老师的实验课中,老师用最简洁的实验展示了动量、惯性、偏振等实验,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启示。一定要把实验尽可能的带入课堂,这样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老师也强调,没有什么规律是一成不变的,任何规律都是有边界的。请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培养学生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经纬实验中学 朱勇)
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我想,平时的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同学们从内心想学好物理,才能有更大的内驱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美的,物理是一种世界观。
(交大附中 胡名翔)
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重返大学校园,内心有无限的感慨。经历过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才更加懂得做一位合格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的不容易。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教学大家的风范,内心很是激动,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依然要刻苦努力,低调谦逊。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刘建)
我再次体会了成为学生这个角色时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换位思考。想象了我的学生在上课的感受。当老师完全讲述时,学生的感受;当我们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的感受;当我们走进实验室时,学生的感受。反思之后老师会更加的了解学生,了解学情,也会更好的备课。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秦真科)
“学生思维跃迁带来的成就感是教师的幸福源泉,物理教师必须练好内功”,我们回到大学校园练功,从听报告到小组讨论,从做物理难题到实验室做实验,从奇妙的量子世界到星际穿越,再到《物理教学》聆听新课标的钟声。感谢师资培训中心和复旦大学物理系给位老师的辛勤付出。重回起点,仰望星空,再拾初心,依旧是少年的我们将重新出发,砥砺前行!
(位育初级中学 张梦霜)
经过三天“沉浸式”培训,享受的是过程,收获的是感悟。培训导师们深厚的物理功底使我意识到了只有练好“内功”,方能教好物理。如何发挥本次培训的效果,落实到今后自己的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是我后续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感谢导师与伙伴们的陪伴与指导。
(上海市澧溪中学 顾家瑜)
感谢复旦大学给我们参加培训的机会,第一天的专题研讨和实验室体验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蒋最敏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冷原子钟等前沿物理知识,蒋平教授则带领我们分析了一系列生活中看似简单的模型,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吕老师则是带我们体验了实验的魅力,实验装置丰富有趣,收获颇丰。
(进才中学 谷阳)
陈教授在讲座中强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教育要点燃一把火。呼吁老师们在实践的教学中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埋下一粒终身学习的种子。这一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将会把这一点视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上海市建平中学 朱呈炜)
这次培训很贴合教师需求,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科学的进步对一线教师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常年的输出使得老师们的思维出现定式,本次培训中专家老师们的课程设置合理,开拓视野,但由于中学物理课堂实际密切相关,甚至就是针对中学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做了拓展,非常贴合我们中学老师的工作需求;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诺贝尔奖……几乎所有的专家老师们都在向我们中学老师传递一种信号,物理思维方式才是我们应该教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本领,也是物理学科真正要传承下去的传家宝,只有思维方式理顺了,才能有创新力,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相信我们这些中学老师们一定会努力使这些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北虹高级中学 周涛)
两天的学习给我触动很大, 我们需要将这些讲座中学习到的精神发扬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它们变成指导教学的工具,同时实验环节生动有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安排学生实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上海市复旦附中附属青浦分校 蔡本再)
三天的学习让作为中学老师的我受益匪浅,知识面眼界更为开阔。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感谢复旦大学提供的机会和平台。教授们生动的讲解,让自己的知识更新源源不断。希望自己也能将这些知识思想更好的传递给学生们。
(新中中学 徐力)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在三天的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的力量。每一次的团队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了思维不断的碰撞,大家对于物理教学的热爱,真的感觉到什么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专题讲座中教授们准备的内容都非常翔实,涉及到的物理深入浅出,最大程度的帮助我们了解物理学的新发展,新动向,这次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是不是基本功扎实,可不可以把这些新的内容内化学习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合理合适地带给自己的学生,教好物理。
(徐汇中学 金煜依)
三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广阔,老师们的讲解、演示、指导开阔了我的眼界。兴趣、坚持、钻研,这些科研工作者们用这三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发了我在后续教学工作中要求实钻研,认真打磨课程内容、提升自身的能力、能够自主开发和应用适应于学生年龄阶段、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辅助工具,逐渐提升课程的质量,把更优质的课程带给学生。
(黄浦区劳动教育中心 罗淑敏)
3天的培训又把我带回了18年前的大学生活。充满学术气氛的3天让我心无旁骛,潜心学习。老师们亲切和善,尽显大师风范。多位教授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了研究的真谛,也进促进了我们作为中学教师的育人理念、方式的转变。通过参观实验,实践实验,进一步认清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做LCR串联震荡电路实验时,老师从实验原理,电路连接,数据获取及处理上细致分析讲解,耐心回答我们那些“幼稚”的问题,很赞。我认为3天的学生是自我提升的3天,是洗涤心灵的3天。希望有更多这样学习机会。
(莘庄中学 邵友娣)
备课要广泛涉猎,参考不同版本教材,国内、国外;对于教学中的每个问题都要勤钻研多思考;物理教学不应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物理思维的引领;关注物理实验教学,开发、借鉴可视性、体验性强的物理实验教具;关注物理学的前沿发展,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热情;总之,在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得到了很大启迪,新的时代教师要有一潭水,角色上要做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火的教师。
(七宝鑫都学校 康俊)
从单摆十问到物理二十问,让我认识到“只有练好内功”,才能“教好物理”;从“量子多体”到“半导体”、从“诺贝尔奖”到“宇宙与恒星”,让我领略到了物理的魅力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到努力钻研的伙伴,让我看到了何为真正的教育情怀。优秀源于勤奋学习,优秀源于努力钻研,三天基地集中培训结束了,但是学习不停、钻研不止!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盛雅娟)
从2020年第一次参加复旦物理基地班培训时的懵懂迷茫到如今2022年第二次参加时的向往兴奋,再次领略了高校物理教授们深厚的物理专业素养所带来的独特的魅力,不禁感慨提升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对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多么重要。正如蒋平教授所说:讲概念须有趣无霾深入浅出,说规律当见物达理启后承前。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练好内功,教好物理,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在教育道路上,逐步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教真知、育真人。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非常高兴今天一群物理人在复旦物理系的相遇,未来可期。
( 嘉定二中 陈晓敏)
陈焱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了物理最前沿的知识。陈教授在讲授过程中,绕开了很多数学的推导过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物理知识,并做了恰当的比喻。例如陈教授在讲解BCS理论时讲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两个小球掉落在弹簧床上的情形,非常的形象和直观类比了电子对的形成。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松江云间学校 王俊玲)
撰稿人:张梦霜 、罗淑敏
审稿人:徐玉堂、朱勇、胡名翔
材料提供人:刘建、秦真科、顾家瑜、张梦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