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

用户2552437
创建于2022-12-03
阅读 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西安之行

                                            邱益民

提起西安,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大雁塔、小雁塔、古城墙、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华清池、碑林、骊山、钟鼓楼等,更是如雷贯耳享誉海内外。忆及我的西安之行,这就要回到40年前了。40年在历史的天空中,犹如弹子一挥间,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很久远的事。

回到1982年,那时,我国改革开放正方兴未艾。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而城市开放则从1979年,中央首次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灵活错施,打破了实行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传统。当时,我在一个中、小型国营企业上班,也在那一年,实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突破,通过自学考上了中央“电大”。社会在变革,年轻的我也觉得自己也该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于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在寻找新的出路。当时,在武汉一中附近,有一家出版发行社,正在招聘人员,主要负责发行一本《今古传奇》的杂志。由于我平时也爱看书看杂志。于是我和“电大”班的另一个同学王发根等,去参加应聘。聘用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西安发行《今古传奇》杂志,因此也就有了40年前的西安之行。

那个年代利用工作机会出一趟差,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接到任务之后,我和王同学一起到黄石路火车票代售处,买了二张去西安的火车票。记得第二天的傍晚,我们在大智门火车站,座上了去西安的列车。列车载着我们向西北方向驶去,沿途经过了孝感、广水、信阳、确山、驻马店、西平、螺河、临颍、许昌、长葛、郑州、巩义、洛阳、三门峡、渭南,于第二天的傍晚抵达此行目的地西安,全程约800余公里。

40年前,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刻骨铭心的,时至今日仍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傍晚时分列车到达目的地,当我和同伴步出西安火车站时,火车站一侧的黄土高坡立即映入眼帘。也许是深秋时节易让人感伤;也许是初次踏上大西北这片土地感到陌生;也许是长安古城开唐盛世十三朝古都的繁荣与眼前的实景产生的巨大落差;总之,苍凉之感油然而生!而且记忆犹深!当我们走出火车站,来到市区时,街上的情景又发生了较大变化。此时,街面华灯初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片繁荣的景象。我们就在附近找到一家小旅社住下来,旅社就是一排平房,室内灯光昏暗,一间房里分左右二排设单床十张,进房间门口有一个公共大柜子,供旅客临时存放行李,地面墙面没有任何装饰,那时的旅社也就那样无可挑剔。短暂休息后,我们出门找吃的。来到街上,人来人往过客匆匆,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小商小贩幺喝声此起彼伏,各类小吃令人眼花缭乱。那时,武汉已有了烤羊肉串,路边卤菜等小吃。当我们来到当地烤羊肉串的摊点前,一阵浓郁的羊肉香味朴鼻而来,且羊肉新鲜,个头比武汉的大多了,感觉是来到了吃羊肉的产地特划算,于是羊肉串买了二十串,卤猪蹄四个,卤鸡蛋四个,卤干子十块,二碗方便面。当时我和王同学都不会喝酒,不知是上述烧烤卤菜适合喝酒,还是受大西北人豪放性格的影响,怎么竟还买了一瓶白酒。回到旅社,在床上铺了一层报纸,将烧烤卤菜白酒悉数上来,开始了我们西安之行的第一餐晚宴。当时我和王同学如其说是喝酒,还不如说是喝心情,酒到嘴里没感到香醇,只感到辛辣,但越喝越兴奋,话也越来越海阔天空了。不一会房间回来一位室友,他也和我们一样,在街上买了小吃,准备回来一人享用。见此先生文质彬彬,戴一副眼镜,身体微胖,说起纯正的四川话来和颜悦色,年龄也比我们长些,于是我们邀请他和我们一起就餐。多了一人,菜肴更丰富了,酒也增加了,大家谈兴也更浓了。通过交谈得知该老兄,姓富名泽丽,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此次来西安系下海创业寻找商机。不愧是名校大学生,谈吐不俗且引经据典,让我和王同学羡慕不已。尤其他给我们讲述的一段名言,更让我受益终生。他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段名言是这样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时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如今由于社会发展,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变化,上述名言因人而异自不必说。但人活着不能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我想这是大多数正常人都能接受的吧。如今的我虽谈不上事业有成,不富也不贵,但这段话却激励了我一生,生活工作中时常告戒自己,不能碌碌无为。当晚,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酒,由于相言甚欢志趣相投,竟然喝了半斤多,往后几年也从不沾酒。酒后大家清理完现场,洗漱完毕倒头就睡。第二天,八点多各自早餐后,分头忙自己的事去了。后来几年我和富泽丽时常还有书信来往,只可惜多次搬家,现在这些难得的书信交流已石沉大海!但富泽丽这名字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感谢这位仁兄对我受益终生的激励!

第二天,我和王同学利用半天的时间处理完公事,紧接着就开始了我们西安参观游览之旅。

我去过很多城市,也到访过许多名山大川,然而回忆起西安,却是沉甸甸的历史沧桑感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繁荣景象。她像一座高山令人仰望,她像历史的苍穹博大精深。西安是我国十三朝古都,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的世界历史名城,其历史美名享誉海内外!

这座城市地处我国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绕长安”的美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其简称“镐”,古称“长安”,系陕西省辖地级市,陕西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城市,国家重要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人”在此建立部落,在半坡人的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林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农作物。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头、陶片、兽骨、鹿角等制造出来的。除粮食生产外还有蔬菜,饲养家畜也出现了,有猪和狗,以猪为主,打猎捕鱼在当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西安作为都城源于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武王分别建立了丰京和镐京,镐京为政治中心,丰京为宗教、文化中心。周武王灭商建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就是最初的西安城了。公元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使之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曾有“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之说,由此推论汉长安城,已进入世界视野。汉承秦制,汉在秦咸阳遗址的基础上,所建的长乐宫和未央宫,如今均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也时常出现在当今古装影视剧中。唐朝定都长安后,改隋朝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贞观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当时的宫城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一致,可见,西安的古城墙遗址保存得多么完好,甚至可想象,如今的西安就是在当时长安城基础上,逐步演变发展兴盛起来的。长安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至元十二年(1275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在游历长安城后写道:“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自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须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至明朝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之名也源于明代至今。西安不愧为我国四大古城,也是世界四大古城。

谈古论今,走近西安,就从我们参观游览西安几个主要景点开始吧!当天下午,我们游览了以下四个景点:

大雁塔小雁塔: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标。位于唐长安城安仁仿(今西安市南郊),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遗址。小雁塔在唐、宋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大、小雁塔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有什么区别呢?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寺,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乃雁塔。此处谈及玄奘,我想还是顺便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至今还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我国唐代著名的佛教大师,他对中外文化交流,对佛教事业所作出的不杇贡献吧。玄奘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镇)人,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唐僧”。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钻研了当时很多著名经论。因感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辗转到达印度。其间,克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行程五万里,到达110个国家,带回657卷梵文经书。所到之处辈受佛教界人士尊崇,并希望玄奘与他们共创佛教事业安邦定国。玄奘不忘故土,于贞观十九年(645年)返回长安,百姓奔走相告,摆市欢迎玄奘归来,并受到唐太宗接见。太宗信道不信佛,为什么能原谅玄奘私自出行印度,是他看中玄奘19年的西行经历。逐步收复西域,恢复丝绸之路的秩序,急需玄奘西域见识。为此,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翻译经书作序,这便有了《大唐三藏圣教序》。玄奘也在翻译经书的同时,完成了唐太宗布置给他的作业,著下了极具历史地理价值的《大唐西域记》。玄奘也因此成为长安城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获得朝廷支持修建慈恩寺塔来贮藏经书。那座塔就是玄奘以在印度那烂陀寺见到的一座塔为参考,亲自设计的大雁塔。纵观玄奘的一生,他以一己之身,舍弃一切去度化众生的精神,不远万里,无畏艰险,西行取经的精神,对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备受世人景仰,如今玄奘的遗骨,分别由中、日、印三国供奉。回到小雁塔的来历,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法师在荐福寺主持,建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规模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沿袭至今。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型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历史上损毁和地震,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史藉中记载小雁塔为,“景龙中宫人率钱所立”,所谓“率”就是聚敛、网罗,也是当今所言集资。显然,小雁塔不是官修,是活着的宫人集资而建的。所谓“七宫亡人”,“亡人”是指宫廷里那些已经去世的下等人,自然绝大部分是女性,“宫人”则指那些没有名份的宫女。唐朝虽说开明,但宫人的数量仍然很多,通常有数万人。这些人是皇帝的奴婢,命运非常凄惨,于是宗教信仰,成为宫人们主要精神寄托,将改变命运、那怕是来世的希望,都寄托于佛教。因此,当我们今天面对这二座塔时,不应该忘记当初这塔是怎么修建的,也不能忘记这座塔,曾深深地寄托着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的期昐。

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15号。占地面积3.19万平方米,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主要有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石刻艺术馆所组成。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地方专题性博物馆。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经过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维修和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品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之后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其中,陈列在碑亭中的《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由唐玄宗李隆基注书,被誉为“迎宾第一碑”,是最早移入碑林的藏品之一。汉《曹全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等,可看作是镇馆之宝。碑林共分七个展室,第一展室陈列有《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分别收藏有欧阳询、欧阳通、张旭、柳公权、王羲之、颜真卿等历史书法大家的作品,实在是难得的书法真迹。第三展室陈列的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隶书有汉《曹全碑》、楷书有唐《臧怀络碑》、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等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四十年过去了,参观碑林的游历还时常在脑海里浮现,现在回想起来,没有拓几幅名家书法作品保存下来,真是太遗憾了!当时很多当地人备有宣纸油墨等,游客付费即可获得你所想要的名家名字,我想,现在不可能轻易有这样的机会了!世事难料世事难圆,这是每个人无法逃脱的规律,其实也不必太在意。

古城墙: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A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唐城墙和明城墙,但大多指狭义上的明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主城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在古城区中心。主城门共有四座,东西南北门分别是: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这四座城门是古代原有的城门,从民国开始至今,为方便人们出入古城区,先后新建了18座城门。

明城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年后竣工。当时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皇训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为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此,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明城墙可以说完全是按“防御”战略体系而建的,军事意义十分明显。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最初的城墙是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固,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和独特的智慧。整个城墙分五道防线,且说第一道防线护城河。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出入,晚上吊桥升入空中,就断绝了进城的通道。这种情形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及当代影视剧中,我们还能时常看到,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御敌之设施。其它四道防线依次是:间楼、闸楼、翁城、正门。总之,明城墙在当时来说可称得上“固若金汤”。见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的战例,倒是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此战就是发生在民国时期,著名的“二虎守长安”之战。1926年春,吴佩孚属下河南军阀刘镇华,率所部“镇嵩军”十二万人马由河南入陕,围攻国民军队控制的西安城。城内督办李虎臣和二师师长杨虎城,所部人数不足三万人,被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其中,东关战场由杨虎城的一个营担任守城任务。敌军在城外设置炮兵群,炮轰西安城,在城外挖地道偷袭城内,最后将城外四万亩成熟的麦子,全部烧毁,冲天火光延续了五六天,以期困死国民守军,结果攻城所有企图全部破灭,东关战场始终没有被攻破。在冯玉祥奉命援陕,打退刘镇华军后,西安城依然在守军之中,可见西安城“固若金汤”之一斑。

如今,明城墙屹然矗立在西安市中心城区,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不应该忘记她六百多年的古老历史,不应该忘记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应该感谢世世代代当地百姓,是他们的精心呵护,才得以使这座古城墙系统完整的保存下来,让后人见证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鼓楼的和称,位于西安市中心古城区,是西安城标志性建筑,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852年)迁于现址。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为基座、楼体和宝顶三个部分组成。地面到宝顶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二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都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代动物走兽图案组成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在参观游览钟楼的过程中,一则事关钟楼的神话传说,深深吸引了我。据当地人介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可以爬到钟楼附近的地上,或者钟楼的墙边去仔细听,一定能听到海水汩汩的涌动声,乌龟长眠的酣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传说,从前,关中八百里秦川,是一望无边的泽国,西安就湮没在这大海之中,海水不是河流汇集而成的,是从钟楼位置上泉眼里涌出来的,海里有一只数丈长的巨型乌龟整天在闹腾,只要它一动,就会有翻山倒海的巨浪。半坡先民依山傍水而居,他们的住处屡遭水淹,为保一方平安,也为自己的住所不再有水患,先民们就请来了神仙工匠,修建了座钟楼盖住了涌海水的泉眼,为了不让这乌龟再兴风作浪,专门求神仙用锁心链把它锁住,使它在泉眼里长眠不醒,将它巨大的身躯当作堵水栓,使海水不再冲出。关中这海底平原才得以渐渐露出容颜,这就是在钟楼附近地上墙边,能听到海水涌动和长眠乌龟的酣声。这一神话传说,更增添了钟楼悠久的历史感和神秘感,除了地标性建筑,也让人们更加景仰她了!

鼓楼,西安鼓楼是我国目前所存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较钟楼早建成四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也大700多平方米,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说。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一共报五次。

风雨飘摇六百年,钟鼓楼的诞生及保存不愧是华夏之幸,国之瑰宝。两座灿烂辉煌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悠久的历史文化,令国人自豪,令世人嘱目,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上述四个景点,便是我们到达西安,第二天上午办完公事后,下午游玩的景区。当时年轻且好奇心强,在没有的士更没专车的情形下,全凭双腿和公交,辗转于四个景区。好在大小雁塔、碑林、明城墙、钟鼓楼都相对集中,距离也不是很远,所以游玩得轻松尽兴。当然,走马观花也还是有的,如前面所提,没有拓几幅名家名字,没乘马车体味达官贵人出游的风采,顾不上寻找舌尖上的美味…我曾多次说过,遗撼伴随人生始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好在还有余生,有机会一定再访西安。第二天,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中心30公里。当时我们在市内乘坐的是市郊班车,大约一个多小时直达目的地。室内明文规定和讲解员现场要求,对所有文物是不能拍照的。我们随着人群,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游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高大雄伟,据史书记载,陵墓的封土高达120米,经过2000多年风雨侵蚀,封土的高度已经降到76米。即使这样,秦始皇陵依旧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最高大、最雄伟的一座。

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发现了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陶俑,经专家考证,这里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

公元前246年,秦国国君嬴政继位,史书称他为“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国横扫六国,终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当年秦始皇依靠强大的军队完成了统一大业,谁也不会想到,在秦朝灭亡2000多年后,秦国军队的强大阵容,还会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已经发掘的从葬坑共有四座,除了四号坑是空坑外,其余三座都整齐排列着由陶俑、陶马、战车组成的兵马俑军阵。这一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被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面向东方,有序排列在前厅和墙与墙之间的巷道里。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按原样摆放,有步兵、骑兵、车兵、弩兵等,组成一个个战斗方阵,俨然是一支威武雄壮的地下兵团。一号坑最大,面积14000平方米,兵俑数量超过6000件,象征着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6000平方米,有兵马俑1300多件,象征着以弩兵、战车、骑兵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最小,只有520平方米,从布局上来看,应该是军事指挥部,可惜它还没有完全建成。兵马俑阵容强大,分为步兵、弩兵、车兵、骑兵四个兵种,各兵种既独立又相互配合,组成了不同的战斗方阵,利用重复有序的排列,营造出排山倒海之势。

据估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的兵俑数量近7000件,陶马超过1000匹。陶俑分为不同的种类,形态各异,有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驾车俑等,陶马分驾车的辕马和骑兵的鞍马两种。仔细观察,兵俑的脸型、发型、体态、身高均有差异,说明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是一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军队。陶俑装束也有差别,不同兵种有不同装束,将领和士兵装束不同,将领之间因级别不同,装束也不尽相同,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秦军的军容整肃,等级分明的风貌。

俑是古代陪葬用的人偶,一般都用陶土烧制,也有用木头、石材雕刻。东周时期,墓葬中就出现了陶俑,秦汉到隋唐是陶俑最盛行的时期,宋代以后,陶俑就逐渐减少了。

各位朋友,我想大家看到上述,多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一定会在脑海里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兵马俑这个大型地下军团?让我来进一步向大家解说一下。目前对此问题,我国相关专家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它们再现了秦始皇的卫队,是秦始皇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二是象征着秦军打仗的阵形,描绘的是战斗场景;三是模拟了为秦始皇送丧的军阵……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到底哪种说法属实,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雄壮的兵马俑再现了秦国的军事生活,为研究秦国的军事和装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从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出来,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秦始皇陵的高大宏伟,拨地倚天,气势磅礴,秦兵马俑阵势浩大,威武雄壮,军威整肃。继而联想到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们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霸气,我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也激励了我热爱国家民族的自信心。我曾在我的《沪上行》游记里,就记述过秦青铜马车,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截至目前二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的基础原理之根。总之,参观游览秦始皇陵兵马俑,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再来看看骊山脚下著名的华清宫吧。华清宫:位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同一个区域临潼区,相距也不远。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也称“华清池”,背山面渭,依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早在三千多年前,周、秦、汉、隋、唐历代帝王,都曾在这里修建过离宫别苑,只不过名称规模各异,都没有华清宫的规模名气大。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造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之乱,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也迅速衰退,唐朝以后各代皇帝也很少出游华清宫了。虽历代皇帝都对华清宫进行了维修,但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廖落,宫殿萧疏。解放后自1959年,人民政府对华清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才得以保持昔日的金壁辉煌,让人们能够领略盛唐时期歌舞升平的景象。当年玄宗帝游幸华清宫,那是大张旗鼓,热闹非凡,有诗为证:“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朝有宴饮暮有赐”。游幸期间,等于把长安的政府机关都搬到了骊山,竟然以华清宫为中心,短期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 唐诗人白居易,在其《骊宫高》诗中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反映了华清宫昔日的辉煌与高贵,在这里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同时还有青松翠柏、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分布其间,把整个华清宫装扮得分外妖娆。游华清宫,很多典故必然避不开。如贵妃醉酒,讲的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有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好宴席候驾。但是唐玄宗车驾竟候不至,杨贵妃忽然接报,唐玄宗已幸江妃宫(江妃即梅妃,江采萍,此妃系剧中人物,史上无记载)。杨贵妃闻讯,哀怨自伤,借酒浇愁,三杯亦醉。于是春情顿炽,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表现醉态求欢猥亵,此乃贵妃醉酒也。出自著名京剧单折戏,是梅兰芳梅派代表作之一。同样出自于唐白居易诗《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讲的是唐玄宗为讨好杨贵妃,大肆修建华清宫,常常带杨贵妃及杨氏姐妹去华清宫玩乐,让宫女服侍贵妃洗澡,唐玄宗就坐在凉台上饮酒听乐,看美人出浴。还有晚唐诗人杜牧,在《过华清池》一诗中,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了唐玄宗为满足贵妃吃到新鲜荔枝,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五里一驿,十里一骑,快马加鞭,将四川的鲜荔枝运回长安,只为博取红颜一笑。唐玄宗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溺宠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重用安碌山,结果导致八年“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功过集于一身。关于该帝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直至今日许多文艺作品,仍乐此不疲,可见是-个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这一点我们不应否认。

西安,我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渊源流长,卷帙浩繁,秦砖汉瓦遍布八百里秦川。和大家分享了古城西安、大小雁塔、碑林、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宫后,我想再和大家谈谈与西安密不可分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我去过的两个景点。捉蒋亭: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携部分党政军要员抵达西安,要挟张学良与杨虎城,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两人力劝蒋委员长联共抗日,遭蒋拒绝。两位将领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住地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后,在贴身卫士的帮扶下,越窗逃往骊山半山腰的石峡洞内躲藏。后来被搜山部队,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老蒋当初在骊山躲藏的地方,就成为了华清池景点之一:捉蒋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为了给蒋介石歌功颂德,在骊山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正气亭”。1946年,在临近西安事变十周年之际,胡宗南令属下桂永清,在原址修建了一座西式四角亭,高4米,宽2.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亭子的柱子用洁白的大理石砌成,材料从美国进口,资金由黄浦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捐款而来,匾题“蒙难亭”。亭子落成后陈诚、戴季陶、陈立夫、陈果夫、胡宗南、卫立煌等,先后至此瞻念颂蒋,并分别题词,镌刻在周围的山石上。1949年5月,临潼县城解放,“蒙难亭”未遭毁损。到了9月,杨虎城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惨遭杀害的消息传来,临潼人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便上山砸毁了“蒙难亭”上的匾额,并插上了“蒋贼被擒处”的牌子。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整修了亭子,并改换了名称,径直叫“捉蒋亭”。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开始缓和,1986年在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前夕,“捉蒋亭”更名为“兵谏亭”。本人于1982年到访此处,当时处在骊山半山腰的这座亭子还很简陋,“捉蒋亭”的牌子依稀可见。费了好大劲爬到半山腰,见到的华清池景点之一“捉蒋亭”,确实让我有些遗撼。但这是一段历史,反映了当初“捉蒋亭”真实的原貌,想到这里心里也就释然了。上述所说的“兵谏亭”,其实“兵谏”二字早在西安事变发生当日就出现了,那天张、杨把蒋介石安顿在新城黄楼后,便商量“这事该咋称呼?”,张学良的一位高级幕僚高崇民说:称“兵谏”如何?大家都说好。于是《西京民报》、《西北文化日报》,当日就发了张、杨对蒋“兵谏”的号外,第二天,张学良在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讲话时,也用了“兵谏”一词。“捉蒋亭”几易其名,这其中实则是反映了“国共”双方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对蒋介石不同历史评价,一介草民知其一即可。 另一个与西安事变有关,也在华清池景区的景点是五间厅。五间厅又称“桐荫軒”,位于骊山脚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光绪西逃途经临潼时均下榻五间厅。1936年10月、12月老蒋二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也正是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五间厅是一排五间坐南朝北的砖木结构西式平房,前檐有廊,平面呈矩形,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16平方米。由西向东依次为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均保留有,西安事变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设。本人当年在参观五间厅时,除了对上述摆设好奇外,对墙上悬挂的老蒋书法作品,更感兴趣且记忆犹深,一手正楷书法,刚劲有力,笔酣墨饱,结体遒劲。从书法的角度来说,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值得点赞。因五间厅在骊山脚下,当时是先参观了五间厅,然后由下往上去参观“兵谏亭”的,我想因写作的需要,把参观的顺序颠倒一下,也不影响游记的内容,应该无伤大雅吧。

参观完兵谏亭,已是午后二点多钟了,肚子也开始抗议了。我们从骊山半山腰怱怱往山下赶,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吃饱肚子就行,于是在景区外的一个小饭馆,炒了二三个菜,吃饱肚子就算完了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休假制,没公休也没有双休,加上当时老百姓普遍都不是很富裕,一般人经济上都很紧,更没有旅游的概念,所以此次参观游览的上述景区,都不是很多人。不像现在每逢节假日,各地各景区都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人们对旅游的概念、兴趣十分高涨。加之,各地文旅部门大力发展文旅事业,加快旅游景区改扩建,提高景区各项基础功能,发掘景区历史文化底蕴,就是在大疫三年期间,每当疫情形势稍有好转,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赴流连于各个景区,把旅游作为日常生活中,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让人不禁感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正向世界强国走来。正如《万疆》所唱到的: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难同当福共享,挺起了脊梁……回到市区,已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夜色斑斓。大西北特有的人间烟火气渐渐浓起来了。看着街面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灯红通明的大街小巷,小商小贩们不停的叫卖声,我们被古城的夜色吸引了。同时为了解决晚餐,经询问当地人,我们来到离钟楼不远的西安回民街。这是老城区中的一条千年老街,也是西安著名的美食一条街。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代表作之一,是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所共同组成的。在这条街上,汇聚了许多具有千年以上,西安驰名的特色小吃。如肉夹馍:是陕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区著名的小吃,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吃时切少量腊汁肉,夹入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腊汁肉是用腊汁煮出来的肉,酥烂而滋味鲜长,外酥里嫩,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凉皮:是西安当地的名吃,其做法多样,尤以秦镇凉皮最为有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透香,味道爽口,顺滑Q弹,深受当地人喜爱。牛羊肉泡馍:是闻名遐迩的西安小吃,用优质牛羊肉加入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看来,西安除了灿若星河般的历史,美食文化也流传深远。那些经历了风雨的百年美食老店,在时间的沧桑变幻中辗转变化,几代人的传承,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那舌尖上的老西安味道。走在这条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古老街道上,满眼充斥的是各色地方小吃,大街小巷里各式酒楼饭店,生意红火,食客满堂。浓浓的西北音乐声,夹杂着西北汉子喝酒猜权行令的吼叫声,把这条老街喧染得热闹非凡,使我们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触景生情,让我联想到,贾平凹于1993年首次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废都》,小说取材于西京,也就是西安。书中对西安市井生活的描写,非常有地方特色,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当晚,我们吃了著名的羊肉泡馍,如上所述,回味无穷,至今记忆犹新。回到旅社已是夜色阑珊,好象整个西安城也安静下来了,街上只有匆明匆暗的灯光和零散的行人。想到明早就要启程回汉,我们简单的把各自的行李收拾了一下,洗漱完毕上床睡了。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我们座上回程的列车,大约经过了十七八个小时,于第二天的清晨返回了汉口大智门火车站,结束了西安之旅。四十年过去了,参观游览古城西安的情景,还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总感觉意犹未尽。南唐后主李煜有一首词《相见欢》里有这样一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表现的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我取其思乡之意,表达我对西安城的怀念,每每回忆起西安,还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由于对西安的这份情,所以平时对西安也特别关注,尤其对古城景区的发展变化更感兴趣。下面我再与大家一起去分享,享誉中外的汉长安街未央宫和唐长安街大明宫吧。汉长安街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门,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以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多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依然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2013年,习主席提出发展“一代一路”经济带合作倡议,其中就包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源就始于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就是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旨意出使西域,从而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未央宫在今西安市西北约三千米处,为什么取名未央宫?我想大家也想一探究竟吧。未央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中的未央解释为“未尽、不尽、未已”。随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平安、长寿、长生”的意思,因此,我看未央宫也可看作是,象征国泰民安或长治久安吧,不知你有何感想?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殿的正中,其它主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而建,内有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它们为传播文化知识,保护中华民族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有关文献记载,未央宫以清香名贵的木兰为栋椽,以纹理雅致的杏木为梁柱,屋顶椽头贴敷有金箔,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各色宝石,回廊柱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为青色,雕饰着古色古香的花纹。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前殿作为西汉一代大朝之地,其建筑之豪华为其它宫殿所莫及,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均在此殿举行。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5平方千米,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分布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官城建筑的基本格局。1961年,未央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未央宫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宏伟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唐长安街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级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40多年。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在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开始兴建,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整个宫城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内庭有太掖池,各种殿、亭、观等30余所。丹凤门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可以说大明宫,是中国官殿建筑的巅峰之作,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的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大明宫当时的盛景。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唐朝盛世,八面威风,万国来朝,跃然纸上。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史诗记录片《大明宫》在联合国总部首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联合国首映的先河。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遗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4年,大明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势高亢人称龙首原。龙首原为隋大兴城北的三九临射之地,内有观德殿,是举行射礼的地方,唐因袭这一功用。有关大明宫的来历有-个传说,初建之时,从工地曾控掘出过一面古铜宝镜,魏征认得是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叫“秦镜”。传说它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纤毫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国运的兴衰。大明宫峻工后,秦镜就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以后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宝镜镇守,自是一派正大光明,所以称为大明宫。自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不断下降,国库空虚,已无力大兴大明宫了。尤其是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大明宫遭到极大破坏。至宋代,大明宫的晚唐遗物,要么被当地官府征为他用,要么被附近居民拆走,作为建筑房屋的材料,所剩无几。从此,大明宫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

大明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就进行了重点发掘,初步弄清、复原了大明宫遗址,到了07年08年,就完成了遗址范围内的拆迁,全面启动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于2010年10月1日,全面建成开园。大明宫这座千年古城,得以重见天日。以宏伟壮丽、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崭新形象,展现在中外游人的眼中,响誉海内外!西安,一座传奇的古城,一座美丽的古都,她是世界东方人类文明的象征,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占据看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是华夏大地的根基,是一座让人去了就生生难舍,记忆深刻的城市!再见西安!再见古城!择日一定重访十三朝古都——西安!


邱益民

2022年11月15日于武汉盘龙城 

阅读 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