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说?

用户2517868
创建于2022-12-01
阅读 1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好多家长表示,“孩子好像跟我没什么话说,我都不知道他/她的在学校的情况”,或者“ 小时候说他/她什么,很少反抗,但越大越不听话,没说几句就嫌烦、也不听,甚至翻脸,沟通也越来越少了......”或者“我跟孩子好好说了,他/她根本就不动,我冲他/她吼了,他/她才动起来。所以,好好说不管用,吼甚至打才管用!”这个问题让家长头疼不已,每天与孩子的对话都在复刻昨天,这甚至让家长觉得“我家孩子生来就是这样”。

        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04:57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平静地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然后说出他们的感受是件不容易的事。而说教、打骂却是一件“简单”、“容易”、“立竿见影”的方法,可是从长期看来,这并不是高明的做法,而且是一种偷懒的方法,甚至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例如:

       “你的成绩怎么又这么差!”是为责备和问罪

       “怎么有你这么笨的孩子,这种简单的题都做不对”是为谩骂

       “你再考不到前10名,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了”是为威胁

       “你看我们为了你都累成什么样了,你连学习都搞不好”是为控诉

       “你看人家谁谁谁家的孩子学习又好、习惯又好……,比你强多了”是为比较

       这些表达内容其实是让孩子被迫接受他们需求外的事物,并且“堵上他们的嘴”。

       试想一下,当我们自己被忽略、被误解,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问题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呢?更何况是孩子。

       那家长们可以怎么做呢?

       如果父母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不做“暴力”家长,第一时间理智察觉自身情绪,思考自己生气的原因不让孩子单纯地作为出气筒,然后再去仔细倾听孩子的解释,把自己当作孩子,理解他出现的情绪,不表达指责、谩骂、威胁、控诉、比较等,不强迫孩子接受事件之外的内容,只描述看见的事实或者问题,并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建议,把孩子当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父母尝试这样说:“我看你这次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也感觉很难受。而且这会影响儿子你以后的升学,我想我们一起争口气,看看我们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把学习成绩追上去,我觉得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平时能沉下心听讲,静下心写作业,仔细思考自己的薄弱点,总结重点,下一次一定会有进步的。”

       “非暴力沟通”是有公式的,如下。供家长们练习。

        我看到你......(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

        我感到......(你的情绪)

        我觉得......(你对此事的看法)

       我希望......(清楚地说出你希望孩子如何做)

       当我们与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了感受与想法,孩子也更愿意表达他的感受与想法,这样才能与孩子心贴心。当彼此的情绪、想法被接纳和理解,孩子也就有了空间去想办法。而且生活中也不只是要解决问题,与孩子互相分享感受并接纳,本身就是很幸福的,这可以营造出民主的家庭氛围,进而会使孩子更愿意主动分享他们日常生活的信息。

       如果家长们苦恼于不知如何去做的话,这里提供一本实操性比较强的家教读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去阅读并练习。

       这是一本讲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的书。该书跨越了年龄差异、地域文化差异,回答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坚定地追求一种“肯定个人尊严和人性”的亲子沟通方法。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配有卡通漫画,还呈现了大量的家庭沟通实例和练习,不仅有趣、还易练习,便于家长们有效改善亲子关系。

阅读 1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