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敏感器?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的短暂时间里,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并且在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度过这个时期后,这种敏感就会消失。孩子的敏感期,是需要家长仔细观察的。
2-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说不,或者有的特别需要妈妈,这些其实都是2-3岁孩子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2-3岁时,是他们儿童时期的敏感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会有很多表现和反应是我们成年人很难理解的。
秩序敏感期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说“不”?去年我们曾经分析过2-3岁儿童的状态,但那时只是讲了一个大的提纲,今天我们就来细分一下,到底2-3岁,我们家长要学习什么?怎么来陪伴小孩?比如说第一个,2-3岁的孩子,是一个秩序敏感期,什么是秩序敏感期?举个例子,孩子如果看到妈妈用爸爸的杯子喝水,一般的孩子就会说,不要喝,这是爸爸的杯子。这其实也是一种“不”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妈妈着急去上班,为了避免孩子着凉,会先给孩子穿上衣,然后穿裤子,再穿袜子,但是有的孩子他会喜欢光着身子先穿袜子,再穿裤子,最后穿上衣。这也是一种“不”的表现。
孩子在2-3岁,甚至有的会在1岁半,(按现在孩子的心智发育,1岁半也属于正常情况),就开始有说“不”的表现了,这其实是孩子在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秩序感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强加阻止,就会破坏孩子在这个时期的秩序敏感性,会导致孩子没有办法按照自己内心的秩序感来面对社会生活。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孩子在8个月时,开始有自我意识形成,当他有自我意识形成时,他就会开始区分自己与外界的差异,这时,他就会发展一套自己认为合理的秩序,比如,在孩子眼中,先穿袜子,再穿裤子,最后穿上衣这套秩序是合理的,那么他就会坚持自己的秩序,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哭1、2个小时坚持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为止,他其实是不懂得不穿衣服先穿袜子是会着凉的。
例如,悠悠刚刚2岁,有一天外面下很大的雨,她就要穿在衣服在外面淋雨,头发都淋湿了,当时估计看到这一幕的我们小区的其他人会心想:这个孩子的妈妈怎么不管自己的孩子,放任孩子淋雨着凉,但是我没有阻止孩子,而是跟她一起淋雨,并和她说:“宝贝,这里是不是很好玩呀”孩子妈妈问她是不是好玩,是因为对我的孩子比较了解,因为妈妈陪伴得比较多,她经常看一部动画片,叫《佩佩猪》,在《佩佩猪》里的一家四口就经常在泥里跳来跳去,而且经常淋雨,当然猪淋雨是没有问题的,但孩子在这个敏感期的时候会认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所以她想尝试一下,那么她尝试淋雨就是模仿动画片中看到的情节。所以当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了解孩子,就会理解她的行为,于是妈妈就跟她说:“宝贝,我们还没穿雨鞋呦,佩佩猪是穿雨鞋来跳雨,我们上去穿上雨鞋好吗”这样就很容易把孩子抱回家了,然后冲凉、准备时,孩子就很容易忘记刚才发生的事。
当面对孩子有“不”,有拒绝的行为的时候,不要按成人的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在这个时期,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规则感和秩序感: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所以,我们经常讲的4岁要建立规则,其实在建立规则之前,要给孩子一个自我体验和消化的机会。
当然,刚才的例子也会有妈妈看到这个情况后,会强行抱回去,但这样也许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再也不会体验自学,他会认为,反正都是爸爸妈妈说的算,我也没必要按照我的意思。孩子的自我就会很难跟父母分离出来,父母怎么觉得,孩子就怎么做。
秩序敏感期的陪伴方式
家长可以和孩子练习以下游戏:
a) 如何让玩具物归原处;
b) 给小娃娃配衣服;
c) 把物品分成两半,然后让孩子配对。
d)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秩序感和规则,这比我们强行建立规则要好很多。有的妈妈在孩子没有建立规则的时候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么是打骂,要么是妥协,其实这些方式对孩子都不好。应该让孩子体验过消化过,他获益了之后,自然知道这样是可以的,家长再稍做引导就可以了。
e) 建立规则,人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