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疫情防控 关注心理健康

创建于2022-11-27
阅读 17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期昆明市疫情呈现多地散发态势,疫情的反复无常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选择。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请您查收这份《中小学生防疫心理调适指南》:

学生篇

1.适度关注,坚定信念。

      适度关注网络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政府在疫情防 控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应对经验和处置能力,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积极应对。

2.接纳情绪,自我调适。

      认识到疫情背景下出现担心、紧张等是正常现象,接纳负面情绪,积 极自我调适。例如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转移注意,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心理暗示。

3.合理安排,规律作息。

      居家期间能坚持早睡早起、健康饮食、适度锻炼,与学校作息时间保持同步。通过整理房间、课外阅读、自习直播、好友打卡等方式丰富生活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4.感到无助,及时求助。

      如果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伴随身体明显不适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在自我调适无效的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见文末)。

家长篇

    1.积极引导,保持乐观。

      家长应以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方式,利用恰当的资源(例如绘本、案例等)进行疫情解读,传递积极信念,培养积极心态。

    2.情绪稳定,行为示范。

      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家长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3.关注心理,管理情绪。

      家长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引导其掌握调适方法。同时要体察自我情绪,不随意迁怒于孩子。

    4.规律作息,亲子互动。

       根据疫情的发展态势主动调整家庭计划,维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提倡亲子互动,共同参与,增进感情。

    5. 寻求帮助,及时干预。

      当孩子出现了以下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严重畏惧。与之前相比,更加害怕黑暗、害怕想象的怪物、害怕正常的声响,不敢独处。

      睡眠失调。入睡困难、惊醒、反复做噩梦。

      退行性行为。行为退化,特别黏人,大小便失禁。

      行为失控。频繁地无故哭闹,易怒,攻击行为大量增加,注意力不能集中。行为表现明显与以往不同,且影响正常生活。

教师篇

    1.关爱自己,自我调节。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校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量和难度明显增加,身心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学生的守护人,老师首先关爱好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学会识别自身出现的恐惧、焦虑、愤怒、忧虑等应激反应,接纳负性情绪,用积极心态协调好防疫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尝试以下方式进行心理调适:

   (1)自我觉察,认识自己。

      通过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体验平静和愉悦。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探索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2)过滤信息,避免创伤。

      在关注社会新闻和疫情发展情况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选择性接受信息,避免产生替代性创伤。

   (3)正念冥想,躯体放松。

      尝试运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减缓焦虑情绪。例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默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有益身心放松。

    (4)学会感恩,乐于助人。

      得到他人帮助时,学会表达感激,激发主观幸福感;主动做出亲社会行为,保持微笑、多行善举、服务他人等,提高自我价值感。

      2.用心陪伴,守护心灵。

      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安抚、指导,或向学校心理专业人员反映以获得专业支持;学习有关心理防护的知识,了解可以提供心理防护的机构信息,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家校共育,安全保驾。

    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关心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主动向家长普及防疫期间家庭教育注意事项,家校合力,协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坚守岗位,寻求支持。

      坚守自己的岗位,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找到并善用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求助,舒解压力。

社会支持篇

      面对疫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并持续2 周以上,请联系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专业平台,及时寻求帮助,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1.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

     2.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4.感觉无助、感觉空虚、情绪持续低落;

     5.感觉自己变得迟钝及麻木;

     6.感觉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变得内向,感觉非常孤独。

    专业平台:昆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预约方式:

    (1)线下预约: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208 号昆明市联合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一楼)

    (2)电话预约:0871-12355

    周一至周五9:00-20:00

    周六及周日12:00-20:00(法定节假日除外)

(3) 网上预约:

    心理热线:

    1.昆明市教体局:

    67481100  67485500

    周一至周日 8:00-12:00   13:00-17:00

    周六及周日(法定节假日除外)

    2.云南省精神卫生中心

   24小时心理援助:65011111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

    梁永红:13354636598    

赵娜:15925169908

    

我们相信,冰雪总会融化,春天总会到来。疫情过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坦然迎向日光,心中没有半点蹉跎岁月的失落。

阅读 17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