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共话心声

🌈Days🌀
创建于2022-11-26
阅读 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学教师对新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推进本校科学课程建设,同时为教师搭建教育教学交流的机会,11月23日下午,我校科学教师在实验室开展了听课、评课汇报交流活动。

       首先是第一节课的课后交流,王晶晶老师的课---《认识感官》,这节课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观察和学习要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渠道,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尝试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冷热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知道动物而是通过同样的渠道感知环境,有些动物的感官比人类更敏感。

       王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邀请学生学做感官韵律操,在轻快活泼的音乐氛围中,学生亲历了一次愉快的感官学习,学生回顾自己刚才的学习经历时,都能主动说出自己用到了眼睛、耳朵来学习,王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感觉器官。接着,通过游戏大闯关,学生依次利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观察,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不同物体的特点,从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上看得出孩子们都乐在其中、学有所获。

       一年级孩子年纪小,专注时间短,王老师通过设置为白雪公主赢饼干的情境,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在交流互动时,和蔼可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学生更有信心参与每一次课堂互动。

      李洁老师认为:本节课王晶晶老师顺应孩子“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的天性,精心创设了学做“感官韵律操”的情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心组织的探究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唤醒了孩子的观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

      综观本课的设计,李老师认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他们的体验过程,相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体验,他们对自己的感官会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在观察物体时会主动调用各种感官。

       全丽萍老师认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本课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的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王英丽老师认为:观察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打下一定的基础。王老师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感官之后,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孩子们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植物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亲历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重要过程。


      接下来交流的是王英丽老师的课《把盐放到水里》,这节课是低年级“溶解现象”学习的延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和初步感知对比试验。

      “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点涉及到根据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等技能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测,提供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研究搅拌对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是对本节课内容的课后延伸,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王晶晶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养,王老师创设的喝盐水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动机,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对比实验的关键条件。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们相互配合,能看出王老师平日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训练有素。最后吃口含糖的分组活动,是一次极佳的对比实验的延伸,让学生体验到了一堂“有味道”、有知识的科学课堂。

       李洁老师认为:这节课王英丽老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 -观察(实验)一思考一总结一应用。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 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全丽萍老师认为:这节课在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了发觉法、实验法、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现象提出问题,从实验中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学生在矛盾中、自我否认中、相互争论中获取知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这次教研,我们既对新课标的落实有了新的认识,又从探讨交流中找到了好的方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小到一个字一句话,大到课程的设计规划,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情,将科学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每堂课里,是我们未来继续探寻的方向!

阅读 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