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新课程方案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增强语文学科基地的辐射力, 11月24日,广西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基地贺州第一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暨阅读教学培训活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暨阅读教学培训活动由贺州第一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徐孔强主持。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及专家有:贺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萃雁、贺州市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朱东方、贺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李丽、贺州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晋、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专家张晓毓及上海特级教师、教育部“领航计划”专家余党绪。
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共分为五个环节:领导致辞,课例展示,基地主持人发言,专家评课,专家讲座。
一、领导致辞
“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第一个环节是领导致辞。
本环节由贺州市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朱东方主持。首先是贺州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晋同志致辞。他对前来参会的领导、专家及嘉宾表示了欢迎及感谢,并提出:科研兴校提质量,坚持奋进促发展。我们举办此次活动的宗旨是:聚焦“三新”,碰撞理念,切磋交流,多向互动,共谋发展。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三新”改革,继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科研发展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接着是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萃雁致辞。他表示:贺州第一高级中学作为广西首批第二批语文课程建设基地,走在了全市课改的前列,在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过程优化、课程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中加大改革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希望贺州第一高中语文课程基地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力宣传推广,为贺州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例展示
“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第二个环节是课例展示。
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展示的课型有三种:“整本书阅读”导读起始课、“整本书阅读”过程推进课及“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课。
第一堂课是陈丽明老师展示的《乡土中国》导读起始课。她从“何谓‘大师’”导入课堂,从走进其人,体悟大师境界;了解其书,探究作品价值;方法指导,构建阅读经验;制定计划,明确阅读任务四个方面对学生《乡土中国》阅读进行指导,参照“三层次六学法九课时”制定了阅读进程规划,给学生构架了完成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导读效果显著。
第二堂课是韩秋媚老师展示的《乡土中国》阅读课程推进课。课堂通过展示思维导图,呈现论证思路;梳理关键概念,理解作者观点;批注文本,熟读深思的教学步骤,梳理《乡土中国》核心内容及各章节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乡土文化。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引起阵阵掌声。
第三堂课是陈艺文老师展示的《乡土中国》成果分享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乡土中国》的阅读成果汇报。四个小组分别以“初识乡土中国,感受乡土情结”“礼治社会与无讼传统”“血缘与地缘”以及“乡土的社会变迁”为主题,多维度、多层面地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现了小组集思广益的智慧风采。陈老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一一点评,并进一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思考,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个性化解读。
三、基地主持人发言
“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第三个环节是基地主持人发言。
贺州第一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语文基地主持人朱秋清介绍基地建设整体思路与设想,即“三型七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朱老师首先对“三型”和“七阶”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象呈现;接着展示了语文基地整本书阅读的既有成果,包括3个课题、1个工作坊、16部作品;最后分享了基地自建网站资源。朱老师指出基地致力于尝试与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的有益方法,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专家评课
“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第四个环节是专家评课。
专家简介:张晓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文学博士,博士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参与编写统编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专家张晓毓老师听了我校三位教师的课堂授课,结合这三堂课,在线上给我们做了标题为《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简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的讲座。
张老师从“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乡土中国》”这个问题切入,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及教学提示,总结了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的亮点:
一是所推广的”三型七阶”课型模式探索了较为成熟的课型模式;二是大项目统领任务驱动式学习;三是课堂呈现的是真实的语文学习、真实的阅读思考;四是语文课程基地团队有研究意识,有实践的力量,不断推进及深化整本书阅读的进程,最终取得今天展示的丰硕成果。
对陈丽明老师的起始课,张老师认为“这节课导的意味很浓,达到激趣的目的”。她从以下三个方面点评:
一、“导”什么?导方法、导理解及导认识。二、如何“导”?通过问题链、任务前置、小组讨论、追问探究、构建学习支架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三、“导”的效果如何?这节课学生很有收获。学生在课上呈现的素养,也说明教师的功底深、经验丰富。
对韩秋媚老师的阅读推进课,张老师认为本堂课“引导学生扎实细读,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她从以下三个方面点评:
一、专题整合。专题是分析与论证、梳理与思辨的抓手。韩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时,严谨地对专题进行了结构性的科学整合。
二、与文本对话。本堂课韩老师基于学情、基于语文能力训练、基于文本带领学生细读。
三、任务驱动与教师点拨。这堂课有任务驱动,学生有讨论、交流,回答很精彩。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也有精当的点评。
对陈艺文老师的成果分享课,张老师认为本堂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和教师都大放异彩”。张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点评:
一、项目引领、学生主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精美PPT进行汇报分享,充分凸显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不可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课下做的大量关于读书与表达的各种指导,才有了今天学生的智慧闪耀的展示。陈老师对每一小组都做了专业的点评与建议。
三、学生的多元化理解与表达。本堂课学生的展示让我们看到学生打通了时空界限,通过多元化理解与表达来解读《乡土中国》,并思考中国社会的出路何在。
最后,张老师再次肯定这三堂课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提出了一点建议: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她提供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详细讲解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主旨,强调要发挥评价作用,规划贯串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
张老师的建议新颖且实效,让我们对如何更好推进整本书阅读有了更加崭新和深入的思考,老师们认真做笔记,积极交流、分享,收获颇丰。
五、专家讲座
“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第五个环节是专家讲座。
专家简介: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参与多部教材编写,教育部“领航计划”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尤关注“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的探索。出版《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人文探究》《公民表达与写作教学》《祛魅与祛蔽》《说理与思辨》等著作,发表了大量介绍与推广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和案例。主编“中学生思辨读本”“小学生思辨读本”以及“世界文学名著思辨性阅读丛书”。迄今有2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转载。
下午15:00-17:00,上海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领航计划”专家余党绪做《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思考与教学设计》专题讲座。
全市各县(区)教科局、各普通高中学校分管领导、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教务处主任及语文教研组组长、贺州第一高级中学全体语文教师集中观看活动直播。
余党绪老师的讲座围绕整本书阅读“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考”的课程思考进行。
首先,余老师对上午的三个整本书阅读课例进行总结,肯定三位老师关注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为目的,让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在课堂落地生根。
其次,余老师肯定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课程与教学介入经典名著阅读后,充分实现了经典名著价值,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大单元学习典型样例,从而探索大概念教学的现实路径,这契合叶圣陶先生的期待和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
余老师以《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为例,探索了大概念教学的实现路径,提出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指导、总体梳理、专题思辨、主题阐释、融合运用五个环节,让学生从原生态的阅读当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能够转化运用。这给一线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路径。
讲座的最后,余老师对我们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考查内容及方式提出了建议:一是测评应合乎整本书阅读规律与要求;二是应重视同时性和共识性内容的考查;三是尽可能减少生硬的信息提取与记忆;四是在任务与情境中考查文本的理解。
会后,全体线下培训人员在学校图书馆前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培训活动,使一线语文教师对阅读课程化有了清晰明确地认识,对如何精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有了方法的引领,收获颇丰。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到活动现场观摩的有全市17所高中的教学负责人和骨干教师。
现场观摩的老师在认真听取展示课。
现场观摩的老师在认真听取专家评课、专家讲座。
未能到现场观摩的其他教师则在线上观看了本次活动直播。观看本次活动直播的还有全市各初中语文教师及贺州学院等高校学生。
贺州市各初中语文老师观看“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直播
贺州市高校学生集中观看“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直播
当日“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广活动直播的线上观看人次超过了10000,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基地的引领辐射作用。
学海无涯,“整本书阅读”亦无止境。广西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基地贺州第一高级中学聚焦教学变革,深化“三新”实施,探索阅读路径,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助力贺州教育发展。
为人师,向远方,面未来,让我们用文字来定格学生思维的火花,与学生求索语文世界的丰厚与繁复,陪伴、守护师生成长的共同记忆。
撰文:王晨 朱倩霞 肖丽丽 周彩霞 盘春娥
审核:朱秋清 宋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