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遇见过这样子的瞬间?
孩子在做作业,父母在一旁督促他学习,为他讲题。但是讲了好几遍之后,仍然做错了。然后就开始发飙,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一天天的都在做什么。就知道吃和玩,做作业的时候都没见你这么勤快。这么点小事,你都做不好,你还能干成什么事?耳边充斥着父母的打压式话语,久久不散。无独有偶。除了打压式教育,还有一种叫“躺平式”教育。什么是“躺平式教育”?它指的是,你不需要思考太多东西,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努力搞学习,其它的父母会尽己所能的安排好。从小升初,到初升高,再到考大学、工作,去哪所学校读,去哪个地方读,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被安排好的”坑“。不论是打压式教育还是“躺平式”教育,它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呢?是100分的乖孩子,满分的学霸,还是取得非凡成就的精英呢?其实,它带来的只有深深的挫败感。
挫败感会带来哪些影响?
自我怀疑挫败感,会一点一点侵蚀掉内心的平静,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当怀疑的种子在心底埋下,怀疑就会如影随形的萦绕在周身,时不时的冒出来,蛊惑你的思维,让你产生自我怀疑。怀疑着自己是否有做某件事的“天赋”,是不是就是如父母所言,干啥啥不行,又是否会在脱离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后,一事无成。挫败感,无时无地摧毁着自己内心的防线,怀疑自己是否就是一个废物。
自卑,害怕受挫
挫败感会让人陷入自卑吗?答案是会。
挫败感,就如慢性毒药般,不会立马致人死亡,而是会一点一点的剥离你自信的外壳,渐渐的腐蚀你的身心,直至变得不再自信。自卑会让孩子做任何事都觉得束手束脚,会越来越畏畏缩缩,不敢去尝试,不敢去挑战,害怕自己会因此受挫、失败。除此之外,孩子会逐渐丧失对自我的一个准确认知,在意他人的看法超越了自己,自卑成为了蜕变的绊脚石。自卑,让孩子也会更加依赖父母。觉得自己离开了父母,就如同失去了水,失去了光泽。即使的内心有着万千的抱负,也不敢立马付诸行动,离开自己的舒适圈。
自我压抑,抑郁挫败感的人生,充满了哀鸣。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了爱和归属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被爱被需要的需求。需求得到了满足,内心才会获得归属感。而由外至内的挫败感,会将你的呼吸空间一点点挤压,让你变得脆弱,变得敏感,让人喘不过气来。曾经乐观积极的一面,逐渐模糊,成为记忆里的一道回忆。处于压抑下的孩子,会对一切事情逐渐失去热情,不敢坦露自己的真实看法,忽视着自己的真实需求,催眠似的压抑着自己。自己变得无足轻重,却不自觉的迎合着他人的期待,害怕他人的看法和否定,有话难言。长久的压抑,或许也会让孩子陷入抑郁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心理扭曲挫败感,可能会滋生恶魔。
孩子,就如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留下什么颜色,他就带着什么颜色。经历挫败式教育下的孩子,他的颜色是灰色调的。每个孩子也都需要看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我的需要。而不是在挫败式教育下,显得不值一提。挫败感,也会腐蚀着内心,让他渐渐失去共情能力,使情感弱化。当孩子的共情能力消失,就有可能产生扭曲的心态,变得不受控。孩子可能会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举动,寻求着父母、周围人的关注,以让自己的存在感得到满足。在《新警察故事》中,吴彦祖饰演的祖向荣就是在挫败式教育下的产物,因为父亲长久的忽视和给予的挫败感,让他深感痛苦,最后作出了无法挽回的举动。
是什么催生了令人挫败的教育?
以爱之名的枷锁
除了护犊心理,还有一种叫“恨铁不成钢”。
父母面对孩子不满意的地方,总是会给予他一番深刻的教育。可能是通过刺人的言语,可能是通过一顿鞭打,希望孩子能引以为戒,加以改正。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学习生活。这一点,可以说深有体会。因为隔壁,时不时就会传来孩子的哭喊声,父母崩溃的鞭笞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大家都明白。但父母要明白,没有满分的父母,也没有满分的孩子。挫败式教育,并不会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如何让孩子摆脱挫败感?
换位思考
当你为孩子做决定或者要对孩子发脾气时,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如果是你被这样子对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轼也曾写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处在不同的位置和阶段,脾气秉性各不相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只有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才能更加明白彼此的心情,也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架起沟通桥梁
中国人对于情感的表达一般是比较含蓄的,常常放在心底,不会轻言袒露。这样子往往会造成更深的误解。相较于挫败式教育,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是解决之法。当发生分歧或者决定某个重要事情时,父母和孩子应该坐在一起,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坦白说出来,这个过程应该是平等的,应先听完彼此的观点,再根据争执点进行自我观念的阐述,寻找一个解决之法。而不是讲的过程,听到不合心意的,双方直接来一句“这件事你想都不要想,没门”,或者直接摔门而去。这样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沟通,只有听进去了,并开始自省,才能化解矛盾。
当发现孩子挫败感很重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首先,不要火上浇油,觉得孩子在无病呻吟。因为看不得寡言少语的情绪,又开始打压“天天想七想八的,想这些有的没的干嘛,还不如好好工作”。这只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其次,相比谩骂,了解孩子的想法,平心静气倾听。对于孩子感到挫败的地方,给予言语上、行动上的鼓励。一句“你做的很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努力去做,只要尽自己的努力,你就是最棒的”,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或许就会将孩子带离自我怀疑、“丧”的状态。
一句鼓励和引导,就比得上千万句挫败式言语的威力大。
适当放手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角色,这一点,请不要怀疑。父母想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这一心情,孩子其实也都明白。给予孩子帮助,并不是划地为牢,也非打压式责骂。在不涉及大是大非之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不足。适当对孩子放手,或许你会发现孩子的另外一个闪光点,让他成长为自信的模样。
爱是克制不是放肆。
最后,在末尾,我想分享下胡适先生写给他儿子的一段话,希望可以让你有所感触。
修水散原中学五老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
制作: 黄平 曹菁
审核:黄才俊 钟四光
终审: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