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搭建校际间互助、探讨、展示平台, 2022年11月22日,由漳州市教科院在高新二中如期组织开展中心城区高一生物区域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庄另都、连婧吟两位生物老师带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同课异构。
环节一
高新二中连婧吟老师为大家带来第一节示范课。本节课课程结构设置流畅,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课前通过探究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在对ATP结构的探究中,让学生自主梳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出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时,运用资料激疑,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结论。课堂最后联系实际生活应用,呈现情境式题目,巩固本节内容。
环节二
漳州一中庄另都老师以学生为导向,精心备课,通过丰富的事实材料,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而完成辩证式教学。庄老师首先根据萤火虫发光的现象,讲解发光原理,抛出发光由何物质提供这一问题。随后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设计探究实验。顺着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功能观,引导学生构建ATP分子结构模型并精讲ATP的分子结构。通过呈现材料,引导学生学习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在ATP的利用教学环节,呈现钙离子主动运输视频,并与教材吸能与放能反应相结合。课堂最后,设计活动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概念图的构建。
环节三 评课议课
评课议课环节由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朱淑芳老师主持。首先由庄另都和连婧吟两位老师详尽地分享自己的上课思路。
高一区域教研组组长王彩虹老师率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的实践,对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建模等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示赞赏。
漳州一中高一生物备课组长黄静娜老师指出了自身对本次同课异构中“异构”的看法,并且对上课老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黄老师同时也分享了漳州一中现今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高阶思维;在上课模式上,运用论证式教学,基于证据,让学生提出观点,再进一步探究完善观点;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漳州一中韩秋娜老师指出,两位老师在本节课的处理上环节主线清晰,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设置,韩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本节课如果能涉及平衡的观点将会让本节课更出彩。
高新一中黄素梅老师指出庄老师这节课通过很多的事实材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连老师在课堂的思路处理上,ATP功能承接结构具有启发性。黄老师建议PPT顺序结构可先与书本上统一,其他拓展部分可回头再做补充,有助于学生学习。
漳州三中蔡燕芳老师指出庄老师的课总体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逻辑关系明显,利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漳州一中沈老师基于上述老师的评课,也对本节课提出自身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最后提出保护萤火虫,激发学生社会责任。
高新二中生物组教研组长周筱飞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做出点评。周老师认为连老师课堂整体处理上还不错,但在问题设置和语言调动力以及学生的评价上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周老师充分肯定了庄老师论证式教学,有大量资料事实的支撑,知识讲解饱满有理有据。
最后,由市教科院朱淑芳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在肯定两位老师教学的同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针对连老师教学,指出教学过程应同时注重教与评,且题目设置要注重情境的有效性。结合庄老师的课堂,朱老师提出注重课堂教学“留白”处理,如实验设计过程、课后归纳总结概念图的布白,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本次教研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我们在活动中历练,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汲取营养,在活动中改进教法。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秉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供图:刘慧明 周筱飞 何锦秀
编辑:连婧吟 庄另都
审核:周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