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所以家中一个孩子,至少有6位大人来疼爱。孩子也养的越来越娇气了,因为从小时候开始,孩子的各种事情都被大人给包办了,孩子根本没有独立动手的机会。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做好这7点,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1.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过度保护,看到孩子自己的时候,担心这担心那,往往剥夺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机会。因为孩子愿意动手尝试新事物,是他自主意识发展的一个外在表现。家长应该给孩子相应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一做。
2.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当孩子具有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强调“我”。这并不是孩子开始叛逆了,只是因为孩子认识到了个体与他人的区别。在与孩子谈话时可以孩子的名字,孩子的自主意识,这样也会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3.多宽容宽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保持一个宽容的态度。容忍孩子犯错并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孩子自己的改正错误,而不要孩子所有的事情。
4.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平时应该多与孩子聊聊天,交流交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将自己看作一个大人。并且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烦恼和不开心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麻烦。在这种交流中,孩子可以体会到父母的不易,逐渐起来。
5.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
孩子在独立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家长也应当利用这些挫折,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这样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也能够顽强的应对挫折。这样距离他独立的时候,也越来越近了。
6.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也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首先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形象。孩子从父母这种的态度中受到熏陶,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积极的心态。在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了不顺,也能够乐观的面对。
7.生活自理能力
在3~6岁也是孩子养成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能力。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自理能力,孩子才具有的能力。
孩子最终会脱离父母的庇护,长大成人离开父母。所以越早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越有益。家长朋友们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度的保护自己的孩子,从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开始,逐步孩子的独立意识。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最好是在孩子3-6岁这段时间,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自我意识,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父母教给自己的东西,都会想要学习,而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
因此,我建议每一位家长给孩子准备一套故事书,让有趣的故事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小孩子在故事里,会被故事里的情节和人物所吸引,也会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自然会学得更好,也会自然地运用到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