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精痰饮五字精准辨证论治学

包氏医宗
创建于2022-11-22
阅读 1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医气血精痰饮五字精准辨证论治学》是2022年北京金版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电子读物.

04:30

主要内容:

1. 人体构成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人体生理病理产物:瘀血、痰湿、 水饮。提炼出的中医五字精华:气、血、精、痰、饮。

2. 中医五字精华的相互关系:不是机械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而是相互交融的 类五行生克的理不清剪不断的立体网状关系。

3. 人体发生疾病的最终病机:五不和病机(气不顺、血不活、痰湿不化、水饮不 利)。

4. 中医的治疗大法就是扶正与祛邪:扶正就是扶“精(脾和肾)、气、 血”;祛邪就是祛“瘀血、痰湿、水饮”。中医治病组方要考虑的就是:怎么个扶 正法和怎么个祛邪法,是什么时候扶正和什么时候祛邪及扶多少正祛多少邪的问题。

5.中医的整体观,从五字精华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在辨证论治上,要从气、血、精、痰、饮五方面系统全面地考虑治疗和组方用药。气、血、精、痰、饮从产生、发展到消失,都是互相联系的,所以处理其中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会与其他四个方面息息相关。

6. 五字辨证:五不和+寒热动静

定性(定气、血、精、痰、饮五病性) 定位(五脏、三焦、六经)

定态(寒热状态,动静状态) 定病机(五不和病机)

7. 五字论治(以调和汤为总方,有一和、二和…五和之分,五和临床最多用): 五和汤顾名思义以气血精痰饮调和为主,五和汤不适用情况:极实极虚之急症重症,但仍可适用五字辨证论治理论。五和汤基础方加减原则大致如下:.....

内容简介

“五字(物质)辨证论治”——在中医的这条“寒江”中,我们独钓了数十年…… 它是医圣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和升华。纵他辨证论治方法千千万,中医流派万万千,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看病用什么思路治病,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体生病后,这个生理病理物质“气、血、精、痰、饮”的不调和。

过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从结果辨证和论治,直接有效。新病轻症单一病症直接以五不和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即可达到四两拨千金的疗效;实证治标以五不和病机论治就是打通人体通路,使“气血精痰饮”趋于调和平衡;久病重病复杂之病症若能深挖以六经为根本的气机圆运动之病机来处理人体的“气血精痰饮”的不调和, 往往能做到药到病除,达到精准辨治;虚实夹杂标本兼治就是通路和补虚的兼治。这就是络病物质理论和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学的精要所在,它开创了中医“分子水平”的辨证论治。

目 录

自 序 1

导 论 7

序篇 包永辉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论文集

包识生学术在海派中医中的贡献及传承概况 11

从《伤寒论》谈气血津痰饮五字(物质)辨证论治 15

从包识生的经方整体观到五字(物质)辨治论 18

中医临床五字(物质)本质论及五和医体系概要 21

从现代病理学和中医气血精痰饮角度对比络病物质辨治 26

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在“一体多病(证)”中的临床运用 30

包识生学术创新五字(物质)辨治良性肿瘤探析 34

从包氏五字(物质)辨治论拓展络病学说 37

从病邪通路谈络病中医五字(物质)论治 39

络病学五字(物质)辨治实践血湿二病通络方治风湿性关节炎 42

上篇 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基础篇

第一章 领悟中医辨证思维 47

第二章 精气血痰饮专论 53

第一节 精气血津液概述 53

第二节 中医人体生命本质——气学说 54

附录气的现代研究 55

第三节 天地变化之道——阴阳的生长收藏 56

第四节 脏腑气化的表现——中医圆运动 58

第五节 水液代谢病理产物——痰湿水饮 60

第六节 气血精痰饮总结 64

第三章 中医四诊知识简述 66

第四章 中医辨证论治病机知识简述 74

第五章 中医传统辨证知识简述 81

第六章 中医基础理论简述 97

第七章 中医五字辨证 101

第一节 从生命本源气化谈中医五字辨证 101

第二节 中医五字辨证与中医圆运动 104

第三节 中医病机经典论-升清降浊 105

第四节 中医对人体衰老病机的论述 106

第五节 领悟十九病机的“病机分证,审证求因”思想 107

第六节 中医五字辨证思维程序 107

第七节 中医五字辨证要点 108

第八章 “证-方”联系 111

第九章 中医五字论治 118

第一步 调和汤组方基础 119

第二节 调和汤组方 121

第三节 调和汤的“方-证” 122

第四节 五字论治用药中药 127

第五节 五字论治用药方剂 128

第六节 五字论治精讲 130

第七节 五字论治用药简表总结 134

第八节 五字论治聊“瘀血”“痰湿” 139

附录:痰瘀毒的现代研究 140

第九节 谈谈“五和汤”与“全息汤”及本能系统论 141

第十节 扶阳派气机调理简述 143

附录:清代医家郑钦安阴阳门用药总结 145

第十一节 五字论治在经络学说中(针灸推拿)中的应用 148

第十章 中药方类助记 151

第一节 中药用药歌诀 151

第二节 方剂部分方根 153

第三节 五脏用药歌诀细解 154

第四节 包氏五字辨治常用药对简述 158

第十一章 谈谈“治未病” 161

第一节 谈谈“亚健康” 162

第二节 谈谈“防衰老” 164

第三节 五字辨证论治对食疗学的指导 164

附录:常见食物功效 165

中篇 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精华篇

第一章 五字辨证论治思维口诀 171

第二章 五字辨证 174

第一节 问诊(五字问诊) 174

第二节 定性(分寒热动静升降门,定气血津痰饮五性) 174

第三节 定位(五脏六经三焦) 176

第四节 舌脉互参(五行五性六经气机圆运动图) 177

附录一 李可的六经统病 180

附录二 李可六经临床专病专方参考 180

第三章 五字论治 192

第一节 五字用药论 192

第二节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195

第四章 五和汤基础方及其应用 201

第一节 五和汤基础方的组方思路 201

第二节 五和汤基础方加减原则 202

第三节 五和汤基础方加减与三焦 204

第四节 五和汤基础方的对症(病)加减应用 204

第五章 五字辨证论治思维程序简述 206

第六章 中医五字辨证论治工作表 209

下篇 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临床篇

第一章 五字辨证论治的优势在于对“一体多病(证)”的简化和精准辨治 213

第二章 五字(物质)辨证论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14

第三章 物质络病学概要 215

第四章 调和汤基本病证及方证应用 218

第五章 浓缩版五和基础汤及其精简运用 221

第六章 包氏中医五字(物质)辨证论治临床验案精选 223

病案一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 列腺炎) 223

附:1.腰椎间盘突出症效验方 2.前列腺炎效验方

病案二 尿频遗尿、盗汗、月经后期、便秘、不寐、多梦 228

附:1.盗汗效验方(田宗汉) 2.自汗效验方(吴志杰)

病案三 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尿路结 石、脂肪肝(伴血脂高、转氨酶稍高) 235

附:1.胃炎效验方(曹向平经验方) 2.肾结石效验方(梁秀清)

病案四 慢性气管炎、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240

附:1.高血压效验方 2.朱良春痛风方

病案五 慢性气管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247

附:1.三叉神经痛效验方 2.卵巢囊肿效验方 3.咳嗽效验方

病案六 慢性头痛、月经前后不定期,经期延长、痛经、低血压、贫血

(红细胞、血红蛋白低)、风湿关节炎、乳腺增生 254

附:1.乳腺增生结节囊肿(阳虚)效验方 2.脂肪瘤效验方 3.肩周炎效验方

(郭焕章)

病案七 慢性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盗汗、神经衰弱(失眠)、慢性盆 腔炎、闭经、糖尿病 263

附:1.糖尿病效验方 2.多囊卵巢(肾虚闭经)效验方 3.失眠效验方 4.神经衰弱效验方

病案八 血管神经性头痛、胃溃疡、自汗、荨麻疹、阳痿、早泄 273

附:1.荨麻疹效验方 2.过敏性皮炎效验方 3.青春痘效验方 4.阳痿早泄效验方

病案九 不孕症、输卵管堵塞、宫寒、甲状腺囊肿、早搏、肥胖 282

附:1.甲状腺瘤肿大效验方 2.减肥千金方

病案十 美尼埃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肾炎、子宫 肌瘤 293

附1.朱南孙子宫肌瘤方 2.子宫肌瘤效验方 3.脱发效验方 4.过敏性鼻炎效验方 5.慢性腹泻效验方

图表附一 气血精痰饮五字辨治关系图 304

图表附二 精气血津液生成简图 304

图表附三 气血精痰饮关系简图 305

图表附四 五字论治示意图 305

跋 306

出版背景

包氏中医伤寒经方八法五字辨治疗法,是海派中医伤寒名家包识生的经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整体观,和其学术传承人包永辉的中医气血精痰饮五字精准辨证论治理论,在辨治一体多病(证)中精准辨治的特色疗法的总称。

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包氏中医就开始了它的命脉相传。从清代的包育华,到民国的包识生,到建国初期的包天白,到现代的包永辉;

从福建上杭,到大都市上海,到海外的香港台湾,到浙江的温州,以包识生的包氏医宗学术传承经历了不同年代,百年辗转了大半个中国。

作者包永辉中医师,作为包识生学术的第五代旁系传承人,始终秉承家师包识生学术精粹,对其中伤寒经方整体八法辨治进行了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气血精痰饮五字(物质)精准辨证论治,构成了包氏中医伤寒经方八法五字辨治疗法。

作者简介

包永辉,系海派中医伤寒名家包识生学术包氏医宗国内传承人。对包识生的经方整体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研究方向为中医气 血精痰饮五字(物质)精准辨治一体多病(证)和络病学物质(五 字)辨证论治及运用。包氏医宗学术始于清代同治年间,由海派中医伤寒名家包识生所创,宗仲景尚经方,治学严谨,颇享盛誉。

阅读 1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