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舅(1)

龙眼神
创建于2022-11-22
阅读 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千里觅英灵

      西藏,是个神奇的地方!09年我的第一次西藏之旅,神奇就降临在我的身上。

      话得从头说起。

      从小听母亲常说,我的二舅是个英雄!

    我二舅叫陈国宁,1935年出生,1951年参军,1959年在西藏平叛战斗中英勇杀敌荣立二等功一次,1962年在墨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家族里最大的遗憾就是找不到二舅的墓碑!

    我二舅一直就活在亲人的记忆当中,每逢清明,家人仰望天空,祈福二舅英灵安好!

    战争年代伤亡失踪人员不计其数,每每看到那些无名烈士纪念碑,多少无姓无名逝去的英灵默默的长眠于此,心中无限感伤,不禁总使我想起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至今无处祭奠的二舅!

    二舅牺牲那年我还没出生,记忆中家里只有两件东西:

1、一张合影。

    那是我母亲与二舅的合影,母亲说这是那年他们姐弟相见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中,二舅目光深邃,成熟英武。母亲和二舅是感情最好、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是家族中唯一参军从戎投身革命的姐弟。

2、 一幅字。

     那是我舅爷爷当年为祭奠我二舅为国捐躯写下的一首七律:

    噩耗传来令人惊,猷子比儿我伤情。

    身卷红旗化碧血,影留黑姊照丹心。

    初奋神威边疆震,立歼印军帝国惊。

    英勇牺牲多壮烈,山河永固赖忠勲。

    舅爷爷是个文人,字体遒劲有力,书法功力深厚。母亲经常展开那褶皱的宣纸端看。于是我将它连同照片裱糊后装玻璃镜框,挂在母亲书房。

    这幅字有一个传奇的经历。某日,风雨雷电交加,家里忘记关窗,大风将四尺玻璃镜框吹落坠地,居然毫发无损,令人惊叹!后来回想,此情此景冥冥之中似乎预示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期盼……

林芝行

    2009年由我带队的一次西藏游,翻开了一段神奇的经历。

    临行前,我照例向父母报告请安,当母亲听说路过林芝时,说道:你二舅就葬在林芝!我很惊讶,之前从未听母亲说过,具体详问,母亲说好像是在墨脱一个叫“达子村”的地方。我立即上网搜索,结果查无此地……

    要知道,墨脱是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地方,到2013年底318国道才通至墨脱,而且气候多变、路况险峻。徒步墨脱线被穿越者标为“探险级别”,事故多发,号称“死亡之路”。

    老实讲,这样的地方找寻目标的可能性基乎为零,但想到母亲每每对二舅的亲情挂念,心中总有一丝感慨和不甘,这份念想一直伴我左右。

    旅行照常,初到林芝,美景如画,而心中念念不忘探寻,但林芝地区山峦叠嶂,交通不便,且当地民俗不通,对于找寻二舅事,简直无从下手,很是无奈。与当地导游沟通打探,据说八一镇有一个比较有规模的烈士陵园,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更改路线,驱车前往。

    这个烈士陵园背靠萨普、则布两座神山,西邻尼洋河(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传说中尼洋河是山神的眼泪汇聚成河),整个陵园是一个地势平坦相对独处的高坡,像一座安静的观景台,静静地坐落在环山环水的八一镇。

    我们一行人进入园区,心情忐忑,园中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矗立中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硕大的汉藏两列碑文镌刻其上。碑后注明此地安葬着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的八十三名革命烈士。

    回首看,陵园中的墓碑群在苍松翠柏中整齐排列开来,正要吩咐寻找,忽听身后同行朋友一声尖叫:

    在这儿呐!

    在这儿呐!找到啦!

    右侧第一座墓碑,“陈国宁烈士之墓”!鲜红的字体赫然在目!

    天呐!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所发生的一切!大脑一片空白,眼泪夺眶而出!回过神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电告老母,当母亲得知此消息后,电话那边停顿了……,稍缓,话筒传来母亲沉稳、颤微的声音:给你二舅说黑姐想他!

    我当即双膝跪地,泪如泉涌,仰天长叹:二舅啊!我们来看您来了!老妈问您好!

    这情景,惊呆了在场所有人,随团的朋友端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此次发现!距二舅牺牲整整47年!家族震惊! 

    整整47年!

    二舅活在天上,活在家族人的心里。如今,二舅就在我的眼前!

    当夜捻转不能入睡,母亲发来信息说:龙(我小名)儿,你办了一件重大的事!

    我当即回信感慨:儿时即闻听二舅英烈事,今苍天不负,终还夙愿,亦激动万分!记得夜半风雨牌匾倒地,仍安然无恙,那是苍天保佑英烈魂!吾深知此事之重大,将震动家族上下,万分激动,夜不能寐!


英雄的归宿

    回到西安,见过母亲,详述发现墓碑经历之后,就询问母亲,是否考虑将二舅墓地迁回家乡成都?但母亲听后,凝重而坚定地告诉我:西藏,是你二舅的归宿!就让你二舅安息在那片他工作生活战斗的地方吧!

    西藏!二舅与西藏有着什么样联系和情愫?

    母亲说,你二舅工作在西藏,也牺牲在西藏,他生前曾表示即便是谈朋友也必须接受要在西藏长期建藏的条件。

    好奇心使我不断追问下去,母亲说,你二舅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做事、为人都是顶天立地的,但他走了这么多年了,找不到他的墓,也联系不到他的战友,家里只有一纸烈士通知书。


    从找到二舅墓地这一发现的兴奋中平静下来后,探寻二舅的足迹成了家里最大的执念。在那之后,母亲每天都在写信、发短信、发照片给所有她认识的当年战友和亲人,不断的寻觅二舅的相关信息。

    之后,我又通过与军方和地方政府的不断沟通,收集当年二舅的作战、生活记录,但地方政府和军队所保留的现存记录非常少。

    次年,我带着年迈的母亲,重返她的故乡四川,家族聚首成都,我们再上林芝!代表家族做正式祭奠,林芝军分区高度赞扬了我们家为烈士所做的一切,而且也予以了周到的接待。

    其后,家族数次聚首成都,家人纷纷各自拿出了当年二舅留下的一件件遗物,手表,军毯,皮箱等。睹物思人,追思英烈,怀念亲人,感动至今!

探寻重大突破

      对二舅的探寻终于在十年后有了重大突破!

      2019年《中印战史》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大批当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齐聚西安,我立即寻访了会议组织者,《中印战史》作家、当年中印参战老兵韩学润老先生,获得许多当年参战及老兵的信息。

      来西安参会的当年西藏平叛和中印自卫反击战战场上与二舅并肩作战的两位战友万人伟、陈德琪老人依然健在,并来到家中看望了父母。

左二陈德琪,右一万人伟

    随着探寻的深入,找到了当年二舅的表弟李成熹,军医姜定华,战友万人伟、陈德琪、赖琳隆、万美娟。

后排左起:万人伟 姜定华 陈德琪 伊辰

 前排左起:万美娟 陈国琪 赖琳隆 李成熹

珍贵的日记本

    

    随着探寻的深入,特别是找到了二舅的日记本,这一珍贵的历史记录,慢慢勾勒出二舅光辉而短暂的人生足迹。母亲得到这本日记如获至宝,用心读完了日记本上的每个字,几乎摘抄了整本日记内容,之后写下了很多篇感人至深的追忆亲弟弟国宁的纪念文章和感怀诗词。

    翻开这老旧发黄日记,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真切的字迹,内容丰富,感人至深!一个活生生的热血青年的工作、生活和情感跃然纸上。二舅仿佛就在我身边!

英雄的足迹


    二舅从入伍参军,到参加西藏平叛,再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这11年当中,勤奋聪慧,医术精湛,关爱战友,感情丰富,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这么丰富、真实的回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战场牺牲就能概括的了,我无限感慨!近60年的期盼,终于让我看到了60年前,那个热血青年报效祖国、为国捐躯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学医从军

“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日记)

    二舅跨入人生第一步的是成都解放带来的机遇,他决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后被分配到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学校,从此走向了医界生涯,他爱好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医,在分配工作时,他主动提出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后来被分配到了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而后到林芝军分区墨脱独立营任军医。

    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人口稀少是藏民宗教信徒朝圣的“莲花宝地”,全境属山地地貌,南北高差达3000-4000米,著名的南迦巴瓦峰就在此地,地势险峻,气候多变,交通基本靠马匹运输。墨脱是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地方,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来自百度搜索)。二舅就在此地服役到生命终结。

西藏情结

    二舅所在部队是原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被调入藏民团九代本。(九代本,是我军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编制。是西藏平叛时期起义收编的藏军9团。正式编入我军。成都警备区步兵第九团。)

“关于我以后的生活,即使未来坏透了,我也必须很好的迎接它,这将是我如何走过这段生活的思路。”(日记)

    二舅自进西藏后,他给自己定了一条人生路,在这条路上是他战斗最辉煌的时段,这条路他是用血和汗走过来的,这里的山山水水他最清楚,因为他最深爱着这块庄严而美丽的土地。

    从学校毕业只有他一人被分配到藏兵团,在那里生活、语言等方面有许多特殊的困难,然而他积极学习藏文,还学吃生牛肉,以适应那里的生活,为决心一生留在西藏、建设西藏打下基础。

守医德

“上了手术台就要有一个真诚的感情” (日记)

    二舅的医术水平精湛,据姜定华回忆,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动脉穿刺术,对手法和技术要求较高,我们一般军医均不掌握,二舅技法熟练,一针到位,同行无不赞叹佩服。

亲百姓

    二舅聪明好学,为在西藏好好开展工作,他很快学会了藏语,当地人民生活艰苦缺医少药,经常到部队看病,二舅因艺术高超又会藏语,当地藏民百姓非常爱戴他,他们心里知道:解放军陈医生,好!

重友情

“不应以小组批判形式冷酷的办法来解决,而应以个人交谈的方式互相认识来解决”(日记)

    二舅待人真诚、有原则,始终保持着非常好的战友情谊。他不嫌弃落后的同志,有一个叫文国清的医生因一起医疗事故而受到军内惩处关押,他从昌都专程到拉萨劳教所看望他,给予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这在当年政治挂帅、立场分明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远非常人所能及。

    二舅生活简朴、孝敬老人,每月给家中生活困难的祖母寄钱。在部队,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一次他把自己积蓄的300元钱寄给他在军校的一位同志解决其家中燃眉之急,三百元在当年应是个很可观的数字了。直到他牺牲后的几年里,都有当年的战友找到家人来还钱。

扎根西藏

    建设西藏,保卫西藏,这已是二舅坚定不移的一个执念,包括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他在日记中写道:谁要和我谈朋友必须接受要在西藏长期建藏的条件。



英勇顽强,屡立战功

    二舅在晚辈的记忆当中,是高大英武的军人形象,每当一身戎装的二舅回家探亲,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围着二舅,他俨然已经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二舅在部队中的表现非常优异,不仅学业优异医术精湛,而且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西藏平叛--英勇顽强立战功

    1958年9月中旬西藏全区叛乱,那时东线从拉萨到林芝沿途公路的桥梁大部被叛匪破坏,我军常被伏击和包围,加上弹药、食物、通信等缺乏,十分困难,各地打的都很艰难、惨烈。二舅所在部队机关遭叛匪袭击,伤亡很大,当时团的领导均被判匪打死,此时二舅就指挥和带领剩余人员突围,战斗中肘部负伤致残,最后成功突围,因作战勇猛,荣立二等功。

丁青守卫战--智勇双全毙敌匪

    丁青保卫战是震撼西藏的四场保卫战之一,顽强坚守达三个月,并取得最终胜利。

    红旗出版社出版的西藏林芝军分区老战士的记忆《戎马雪域》一书记录了这场战斗:

    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四日早上八时许,叛匪呷日本率八百余匪兵对镇守丁青宗的孤军前卫排(二连一排)发起了突然攻击,轮值警戒战士江元熙打光子弹后壮烈牺牲。通信员范福德冲进宿舍取枪时,被一群判匪杀害牺牲。副连长张子贤面对冲进的敌人,和排长丁伍群沉着应战,利用门墙为掩护,向一墙之隔的叛匪还击,不幸头部中弹倒下。此时,叛匪冲进院中,丁排长在侧身躲闪中急中生智用力猛关木门,将叛匪的刀刃死死卡在了门缝中,紧急关头军医陈国宁箭步猛力拉开卡着刀的木门,抬手“啪”的一枪,将叛匪击毙,这时陈国宁猛地冲出门外,“叭、叭、叭”三枪急促点射,打死了冲进院内的两个叛匪。很快,院内局面在其他战友的火力覆盖下得到了控制,叛匪见我反击顽强,于是在大院丢下九具尸体后狼狈溃退了。

    坚守一周后,二月上旬后撤至连部,丁青判匪聚集三千多人,对县委驻地的四面围困和封锁,将我连和丁青县委围了个水泄不通。因我们顽强抵御,判匪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围困,但我连补给充足,战士斗志旺盛,与叛匪形成战术对峙。至四月底叛匪开始往边坝方向溃逃,我军乘胜追击,至一九五九年七月全歼叛匪。除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外,还俘获战马八十余匹,以此装备了两个骑兵排。

    至此,丁青保卫战结束,三名战友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是:副连长张子贤,战士江元熙,通信员范福德。

当年参加作战的万人伟回忆说:我们丁青保卫战所在连队,几经编制换防,于1960年初随158团从昌都警备区转隶塔工军分区(即现在的林芝军分区),1962年去了墨脱,迄今这个英雄的连队依然矗立在巍巍墨脱的深山中,横刀立马,继续担当卫国戍边的大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的那场战争堪称战史经典。那是一场在迄今为止世界作战史上最高海拔的经典战事,这就是中国为保卫国家领土打击侵略的著名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整个战役以我军全胜告终,我军无一被俘,这在世界作战史上绝无仅有。二舅所在部队,也就是号称“喜马拉雅战神”的张国华将军统领的原18路军,开入前线作战。

    五十年代的青年中,学英雄热潮,二舅自然也不例外,崇拜的是苏联的卓娅、保尔及我国的郭俊卿等式的英雄人物,在他的日记中无不体现崇尚英雄的思想意识。二舅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我的誓言是: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像卓娅那样献出生命;像保尔那样活着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更邦拉突袭战

    曾在西藏军区政治部工作的散文作家罗洪忠在《缅怀墨脱营那些逝去的生命》中记叙: 我在查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内部本)》时,这部数十万字的书稿经中央军委同意,由军事科学院、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合作编写,在第四章第四节“都登地区(即墨脱方向)战斗”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11月15日,墨脱独立营率两个连,从地东出发,18日7时55分进至更邦拉,向印军发起攻击,经19分钟战斗,歼灭印守军,残余向更仁逃窜,该营追至哥布(距都登半日行程),接上级命令停止追击。”这就是更邦拉突袭战。

    这个19分钟的突袭战,正是二舅牺牲前参与的那场战斗,突击战胜利后在追击敌军途中队伍误入雷区,二舅为救战友壮烈牺牲。

    当年二舅所属林芝军分区复函烈士家属也有此战记录。

    更邦拉守敌为印军阿莎姆步兵联队和马德拉斯联队,其布防特点为一线正面防守,在防御正前方约二百五十米的地段上构筑有十几个地堡,阵前设有鹿砦、铁丝网、竹签、地雷等防御设施,但阵地侧后无防御设施,暴露印军前重后轻的布防弱点。

    主攻更邦拉印军据点的是墨脱独立营一连(陈国宁所在连队),作战经验丰富,一连避开正面,从敌右侧发起攻击。十一月十八日下午约十七时,当我近敌三十米处时,战斗打响,双方发生激烈交火。因我采用侧后突袭的战法抓住了印军的软肋,致使印军正前防御成了摆设,战不能战,退不能退,8名印军被当场击毙,很快就丧失抵抗意志,溃逃中慌不择路拼命往西侧悬崖下面跳。我部攻进更邦拉,用时十九分钟结束战斗。此次战斗歼敌八名,追击中印军慌不择路跳崖摔死的十三名,此外,俘敌两名、降兵一名,缴获机枪三梃、冲锋枪七支、英式步枪十一支、五一炮五门,子弹、炮弹、军毯、主副食等军需物资一批。战斗中我方伤七人,重伤一人,无一人牺牲。但在次日的追击中,一连误入雷区,六名战友触雷牺牲(其中就有二舅)。

    二舅所在部队属昌都军分区的158团,是经过解放战争以及剿匪平叛的历练、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而对于地雷则比较陌生,还认为是敌人炮火,并组织反击,当数名战士触雷后才意识到进入雷区。当天,六名战友先后触雷牺牲。

    19日,更邦拉战斗后,独立营继续乘胜追击。

    20日,接上级命令停止前进。后我军全线撤军,次日,中印自卫反击以我军主动停火后撤而宣告结束。二舅牺牲在胜利前一天!

壮烈殉国

    据姜定华编著的《雪域孤岛》(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记述:

    11月18日晚,更邦拉山战斗打响,一连向印军发起猛烈攻击。经过19分钟激烈战斗,印军逃向更仁,我军首次将五星红旗插上更邦拉,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踩在脚下。次日,一连向周边搜索追歼敌人时,战士误入雷区,战士汤守清踩响地雷受伤,陈国宁医生第一个去救人,他背着伤员汤守清走出两米又一声爆炸,卫生员袁多才去救陈医生,离他五米远又踏响地雷,被炸断左下肢,卫生员石忠茂此时抢上前去用止血带仅仅扎着袁多才的伤腿,嘱咐他原地不要动,当他去救另一个伤员,在返回途中又被地雷炸伤。七班长韩大友、八班长周荣华去救陈国宁医生脚踏地雷也壮烈牺牲,战士们把陈国宁医生背下山时他已经牺牲。我们给他清洗了伤口,包扎好身体,救护所所有卫勤人员在场,众人含泪默哀致敬。陈国宁医生走了,轻轻的走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他告别人世之前,已是一名久经战场的英雄,他那沉静、泰然、开朗的面容,永远深藏在我们心里。

    二舅牺牲在中印自卫反击战胜利的前一天!

    二舅走了!

    带着他满腔的热血,

    带着他保家卫国的壮志,

    带着他浓浓的战友之情,

    带着他对亲人的眷恋,

    带着他对生活的无限憧憬,

    静静地躺在了祖国的西南边陲!


战友,我们接你回家


    1962年11月20日,西藏军区前指命令全线开始停火,布置撤军,并要求做到“三光”即:残敌肃清光、战场打扫光、我们的烈士运送光。

    中印作战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特别强调:要把烈士的遗体,一个不漏地护送回藏南,让长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和高耸云天的喜马拉雅山,永远陪伴着烈士们的忠魂。(摘自中印自卫反击战老兵、作家书法家韩学文《中印反击战作战史》)

共和国开国中将张国华

    据参加更邦拉战斗老战士陈德琪、余其文回忆:更邦拉战斗结束后,他们将牺牲战友用印军毯子包裹后就地掩埋在更邦拉山上。

    停战后,按照部队指令,连队战友将烈士遗体从更邦拉山起出、包裹后,将六位烈士遗体抬到西让村安埋。当时山路极陡,运送烈士遗体工作十分艰辛,路途再艰难、再艰险,但战友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战友,我们接你回家。”!

    他们安埋六名烈士遗体后,朝天鸣枪向战友做最后的告别后离去。

    12月初,大部队后撤途径西让村,一连的战友们来到村东坡地,看到六座新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背靠巍峨青山,雅鲁藏布江在脚下流淌,2000公里外就是他们可爱的故乡--四川。战友们整齐列队,行军礼,鸣枪致敬!墓前没有姓名、没有墓碑,但他们会将英雄们的名字和音容相貌,深深铭刻在心、永不磨灭!他们是:


    陈国宁,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51年入伍,中尉军医

    韩大友,四川大足人,中共党员,1959年入伍,一连七班班长,上士军衔

    周荣华,四川威远人,中共党员,1958年入伍,一连八班班长,上士军衔

    石忠茂,四川德阳人,1960年入伍,一连卫生员,下士军衔

    吴良臣,四川大足人,1960年入伍,一连一排战士,下士军衔

    汤守清,四川彭县人,1961年入伍,一连一排战士,上等兵



英灵的归宿(待续)



    






阅读 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