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第二期)如期在2022年11月19日15:00-17:00举行,会议在健康大河南直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参会人数大4.32万人次。
本次会议由郑大一附院呼吸病院院长张国俊教授领衔开展,张院长对呼吸学科发展提出期许和要求,向国内一流强院对标学习,提升我院呼吸学科发展质量。张院长针对会议内容进行重点工作部署及安排,会议取得良好效果。
郑大一附院王守俊处长主持本次会议,对中日友好医院授课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大力支持呼吸学科亚专科的发展和建设。
本次会议由中日友好医院高倩教授和赵红梅教授授课。本次会议分别本次会议由呼吸与危重症科邢丽华教授、许爱国教授、靳建军教授、程哲教授、王红民教授参会,邀请骨科刘宏建教授、血管外科宋燕教授、急诊外科郭贯成教授、重症医学科孙荣青教授及心内科姚海木教授参与讨论。
中日友好医院高倩教授讲授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定义、高危因素、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展。对重症CTEPH和CTEPH康复治疗做了拓展授课。
高倩教授阐述了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作为CTEPH的首选,而CTPA更适合肺动脉肺段以上的病变。PET-CT在良恶性鉴别、动脉炎诊断方面存在价值。双能CT在显示肺血管灌注方面更有优势。增强MRA在近端和远端CTEPH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右心导管检查(RHC)行肺动脉造影是诊断CTEPH和BPA治疗的金标准。CTEPH可存在急性加重,需要与急性肺栓塞(APE)鉴别。
与会专家讨论热烈。 郭贯成教授从外科角度,对CTEPH患者围术期的注意事项,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提出了急性肺栓塞(APE)和CTEPH临床鉴别的急迫性。孙荣青教授作为重症科教授,建议从APE治疗源头有效干预,减少CTEPH的发生。王红民教授提出了建立肺血管疾病的多学科MDT团队建设的构想及倡议。姚海木教授从心内科角度,阐述了MDT团队协作的愿景。程哲教授总结了各位专家的讨论。建议早期识别肺栓塞,减少CTEPH的发生率,加强临床协作,减少CTEPH的漏诊率,提高CTEPH治疗的有效率。王守俊处长给予肺循环团队MDT建设大力支持,与国内一流院校对标,加快学科发展和质量提升。
中日医院赵红梅教授讲授了《以呼吸康复促进全方位健康照护》。
赵红梅教授拓宽了康复的定义,为“多模式、以人为中心的协作过程”,包括针对个人“能力(通过处理身体结构、功能、和活动/参与)和/或与表现相关的环境因素”的干预措施,以优化“目前正在经历失能或可能经历失能的健康者或失能者”的“功能”为目标。 赵教授分享了现代呼吸康复,满足可及性、可接受、可完成的特点。新的呼吸康复模型包括远程康复、低成本家庭康复、互联网支持的呼吸康复。讲解了13条呼吸康复的基本要素。康复以运动为基石,教育为基础,定期评估康复有效性和安全性。分享了呼吸康复的患者评估、项目组成、实施方法及质量保证的具体操作。个性化的呼吸康复需要对每个患者的需求、目标和偏好进行全面评估。管理肺外共病是综合呼吸康复计划的一部分。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新的理念要求我们从“疾病”为中心转换到以“健康”为中心,以患者社会再适应为目标。从单一症状评估到多维度功能评估转变。
靳建军教授讨论了呼吸康复的理念思考和展望,对呼吸康复的概念进行了拓展,也指出呼吸康复是PCCM医生的职责之一。呼吸康复亚专科的建设。许爱国教授提出了呼吸康复全方位的理念提升。血管外科宋燕教授提出了肺血管介入的尝试,对于CTEPH诊治的手术治疗开展的期望,肯定了呼吸康复理念,提出建立MDT肺血管团队的热望。邢丽华教授从呼吸重症角度分享了对全方位全程呼吸康复的认识和理念发展,呼吸康复不仅需要医护患,还需要患者家属,社会支持等全方位的参与。刘宏建教授从骨科角度分享了对于肺血管疾病和呼吸康复的理解,骨科是APE的高发科室,也是减少CTEPH发生的源头科室之一,提高对CTEPH和CTED的认识,有利于减少CTEPH的发生,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谈到呼吸康复,关键是我们理念的转变和行动的具体实施。
欧阳松云教授做大会总结,回顾了王辰院士关于肺康复的促防诊控治康的理念。从PCCM学科建设出发,提出了我院呼吸康复MDT团队建设的核心建议和行动规划。团队建设需要细化,专业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再次感谢中日医院高倩教授和赵红梅教授的授课,感谢中日医院对我院学科发展的指导和帮助。再次感谢张国俊院长对我院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和王守俊处长对于呼吸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呼吸人将不负期望,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