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并且和环境和谐相处。心理异常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水平偏离大多数人的一种异常状态,如一些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会感到畏惧,充满自信,精神上处于舒心、饱满的状态,充分信任他人,有稳定而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
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当前的能力与实际状况作出适当估计,不过分苛责自己,不强迫自己去达成超越能力的目标,避免超负荷运转或感到力不从心。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理想目标切合生活实际。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自己难以企及,遭受的打击多了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能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多与他人交流,而不是自我封闭。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人格的各个要素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能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不自以为是,能从自己及他人过往的经验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少走弯路,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与人和谐相处,掌握必要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人际关系融洽,能感到由此带来的增补与愉悦。紧张的人际关系,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影响心理健康。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自然而恰如其分,不良情绪也能及时释放得当、合理调节。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违背社会规范,不损害他人利益,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影响自己身心健康。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且感兴趣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特别提醒: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上面十条标准既是标准也是我们生活的准则, 若是此时你在某一条或几个方面不是很符合,不用担心,或许过段时间来看,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常见的有学习困难、被动学习、丧失学习兴趣、厌学、逃学等。随着课业内容及难度的增加,有些青少年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厌学等问题。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自己前途渺茫。
2.网瘾问题:现今社会,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超乎想象。有些青少年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对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意志力又比较薄弱,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出现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3.情绪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惹、有敌意等。在门诊,青少年焦虑、抑郁最常见。
4.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有不安全性,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自信、害怕挫折,总是担心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不被人接纳,甚至让人生厌。与此同时,与父母的代沟、被同学冷落忽视、与老师关系不好等也让他们头疼不已。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出现心理问题
1.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
2.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对自己、他人失去信心,对学习、生活极度失望;
4.感觉无助、空虚,情绪持续低落;
5.不想和他人交流,性格突然变得内向,甚至孤僻。
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状况,并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家长和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当孩子与家长、老师共同努力后,上述问题若仍无改善,请务必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与治疗。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问题却采取回避的态度。
青少年如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1.学会控制情绪。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可以通过认识、理解自身情绪的产生原因,学习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接纳自身消极情绪,维持积极情绪,实现对情绪的控制进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适量运动。运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很大的帮助。
3.保证充足睡眠。睡眠质量是身心健康的综合表现,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青少年应当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少熬夜,早睡早起。
4.积极寻求支持。当青少年遇到难以通过自身调节克服的心理困难时,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同学、朋友、家长、教师以及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在各方支持下恢复自身心理平衡,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何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
1.真诚沟通交流。不要一味否定、批评青少年的外在行为表现,要与青少年真诚沟通,分析其行为表现存在的内在心理需求和困惑。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的真诚与帮助是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决定的关键。当你和青少年说话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心不在焉。
2.合理帮助引导。用微笑与鼓励来减轻青少年可能面临的学业和人际关系压力,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参加艺术和体育活动,学会自我调节。
3.尽量避免冲突。良好的沟通和善意是治愈心理问题的良药,要始终对青少年保持尊重和开放的态度去沟通,真正做到平起平坐,“平视”他们,而非低头“俯视”、训斥他们,这样只会让心灵的距离更加遥远。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乎着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身”与“心”的双重圆满,才是真正完美的健康。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总能出现在他(她)的身边,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综合整理自“健康中国”“山东教育电视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