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当前疫情的影响,教育教学的状态由“在校”转变为“居家”已有一个多月之久。网络教学活动压力大、负担重,如何保障线上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新郑一中全体教师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线上教育教学并不等于把传统的学校课堂“搬”到线上,而是要考虑特殊的学情与教学环境、软硬件设施。因此,依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和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立足校情实际,在全校老师群策群力之下,不断努力优化教学方式,从摸索到熟练,逐步形成了具有一中特色的线上教学模式。简言之,我们的线上教学体现在教学形式不断创新,质量评价注重实效,课程助力学生成长,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下是各学科的具体做法与特色纪实:
语文组:以人为本、关注差异、提升效率
语文学科向来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尊重个性化的表达。因此在线上教学的冲击之下,要尽可能避免冰冷的数据代替有温度的交流,防止技术至上的思想。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的温度,同时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语文组一直在路上。
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的差异化
王慧辉老师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学生个体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学生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表达尊重等。陈昭凌老师表示她充分相信学生,“把海面之下7/8的部分留给他们解读”,让学生迸发出超越想象的无限创造力。具体教学中让学生创作小小说,鼓励个性发展。
二、增加教学趣味性,充分与学生互动
赵艳丽老师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录制语音作业与视频作业,完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表现力。荆晶老师在保持摄像头始终打开的基础上,尽可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增加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动的幅度,在授课过程中多加入对于社会事件的探讨,吸引同学们进入到评论发言的氛围中。李远航老师则充分利用钉钉在线课堂的“答题卡”功能,将学生回答可视化、数据化,让课堂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效率
李梦菲老师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优化课堂内容,利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问题,完善课堂教学,她认为线上批阅作业反馈及时且高效,能够当天作业当天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此在课堂中她充分展示优秀作业,个性化的评语激励人心。同时在课下与学生线上个别交流流畅且自由,有问题能够随时解决。
丁莉阳、张敏老师利用社交工具,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因为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有她们的微信和QQ账号,所以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引申完全的部分,就适时放到微信和QQ空间中,供大家课外补充,被同学们戏称为“空间教学法”。
由于语文学科主观题多,学生得到的反馈往往不够及时。对此,黄鹂、高远平老师结合钉钉、问卷星等功能,编制网络测验试卷,尽量将试题客观化,并做到答题、批阅、解析一体化,让学生答题后可以第一时间得知成绩,获得错题解析。另外,为学生颁发电子奖状,充分给予鼓励,让线上测试也不失仪式感。
数学组:突出“转变”,“软硬”兼施
数学组老师表示,数学线下线上课堂教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转变”:即从手动抄题到提前打印好题目;从手动画图到软件画图;从无阻碍互动到线上互动;从手动板书到软件板书;从线下收发作业到线上批改;从面对面答疑到线上答疑。当然这之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例如互动成本加大,批改作业难度加大,等等。但数学组充分克服困难,做到“软硬兼施”:在硬件选择上,采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有时采用教室一体机,更能照顾滞留在班的极少数学生;在教学软件中,除了传统的PPT还会尝试希沃、Onenote等软件。直播软件方面,会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采取腾讯会议、钉钉大课堂或小课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数学组还特别强调过程书写,选择深色粗体作为重点,充分利用软件优势画图,及时呈现学生作业与电子资料。
英语组:抓契机,发挥“五更”优势
英语组表示,虽然线上教学给教学质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但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也能化危机为转机。具体来看,英语组在教学中发挥了“五更”的优势,使线上教学别有一番风采:
一、常规管理更具象
线上教学英语早晚读照常进行,时间上和内容上均更具象化具体化。早读6点10分晚读6点30分老师准时在钉钉群发布具体背诵要求,例如“今天早读背诵内容为五单元单词hybrid---leisure”。要求背诵的内容必须有检查有监督,采用课堂抽查、闭眼背诵录视频,晚自习一对一点查、全班默写等方式相结合,提高早晚读效率。
二、课堂教学更互动
尽管在网络上课,老师们力求让课堂更具互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反馈。老师们充分利用钉钉或腾讯课堂这些优良的线上教学平台,和学生们进行无缝衔接。设置更多更有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并且充分利用平台的批注模式,学生们踊跃发表观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备课环节更扎实
网课期间,英语备课组在备课环节做得更扎实更务实。老师们把每一堂课,不仅阅读课、词汇课这种传统难度较高的课型,甚至练习课、听力课、视听课都做了对应的教学课件,来帮助同学们上课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授课内容更深广
网络教学当然要更好的利用网络,网络上的优质海量资源都被老师们所采用。老师们利用音乐、视频片段更好地辅助教学,利用优质APP进行单词拓展、单词背诵比赛,从劣势中寻找优势。
五、作业测试更直观
老师们在作业和试卷批改方面更细致更认真,也利用平台优势让作业更直观。优秀作业优秀作文可以设置为模范作业,供全体同学学习参考。优秀作文上传到教学平台,老师学生共同点评,学生们互助批注好词好句,作文评讲反而比线下教学效果更好。
总而言之,英语组对待网课不是谈虎色变,而是顺应形势,变被动为主动。以下是高三理科英语备课组部分老师网课期间的深刻感受及经验总结:
郑敏老师:网课期间,和孩子们的交流更多了,更关注一些平日比较沉默的孩子!同时语言教学和网络相结合,特别是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好语音和影视素材,可以激起学生更多兴趣,培养学生更好的语感。课堂的容量会更大。再者,作业反馈更及时,指出学生问题,并因材施教。总之,虽然封控家中,我们争取把损失减到最小,尽可能多的帮助到孩子们!
李冉老师:清晨6:10,我首先进入钉钉会议,看到班里孩子们在视频中早读的一张张脸庞,给他们好布置早读的任务。一个老师,两个班级,两种模式,不同的层次,这段时间我充分体会到了两种教学方式各自的好处。班里的孩子们时常跟我留言互动,有些同学在网络上比以前在班上更活跃一些,能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讲解试卷时,我采用了钉钉共享文档在线编辑的方式,让学生一起把有问题的句子划出来,把题目的依据划出来,五颜六色的标注,你一言我一语,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大家很喜欢这样的方式,甚至比在教室讲解效率还更高一些。总之,我针对不同的学生,将两种方式取长补短,争取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周会平老师:本次线上教学在熟悉的平台和虚拟环境中展开,结合网络教学特点和高中生身心发展状况,我认为以两点做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助力作用:1、给学生充分赋能,让学生在虚拟教室中体验参与感和成就感,把课堂适时交给学生,无论是练习评讲,还是课文分析,学生经过准备都能够胜任;2、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灵活、无边界连通的学习,比如让学生录制主题展示视频,开展线上思辨论坛等活动,都能突破线下教学在空间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张芳老师:总而言之,网课是一块试金石,它让优秀自律的人更优秀,让缺乏自律自觉性的同学掉的更远。它让会利用时间的同学时间更充裕更高效,让那些无法把握时间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网课真正的本质是学生平时自觉自律、高效学习和良好心态等品质的养成,也给我们老师提出新的思考:线下教学时我们该如何加强对这些优良品质的培养?
赵媛老师:网络教学有它的优点和长处。首先,学生的作业反馈更加及时,只要提交了就能在手机和电脑上看到并进行批改,能够进行实时、详细的反馈,并实现作业过程跟踪,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比平时更多,一篇作文可以反复提交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次,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布置适量的自学作业,让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的资源,自己做调查研究,完成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提升核心素养。
物理组:凝心聚力,守正创新
物理组认为在当下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教师应当“扬长避短”:扬信息技术之所长,避空间距离之所短。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创新方式方法,激活学习动力
首先,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通力合作。例如线上集体备课,老师们群策群力,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实现以老带新,共同发展。同时引入geogebra、仿真物理实验室、nobook物理实验室等模拟软件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二、科学统筹规划,紧抓课堂实效
物理组每周一、四线上集体备课,科学规划教学进度,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助力学生成长。同时面对难题,采用线上讨论的方式供研教学重难点,提高备课效率。
三、注重课后辅导,助力学生成长
例如通过作业等级的变化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作业评价不采用单一的硬性标准,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钉钉中设置一些快捷评语,激发学生内驱力,提升网课学习效果。
化学组:激趣赋能、精耕实干
化学组认为,网络教学的一大任务在于提升网课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学进度可以适当调整,不宜过快。为此,教师应当对网课内容进行重新优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与网络素材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中融入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拓展课程等网络素材等。
二、提供学生在家方便自学的各类素材
(1)提供高质量电子教材、练习
(2)组织有意义的学生活动
(3)选择与课堂知识深度结合的科普读物
(4)提供方便理解化学微观空间结构的软件
三、尝试多种形式的作业
(1)基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作业
(2)基于兴趣的跨学科作业(元素性质英译中)
(3)基于化学模型认识的劳动与实践作业
生物组:备课加点料、课堂建个模、春风化雨、匠心育人
生物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熟练运用钉钉进行线上教学,用心备课,组内积极讨论,增加有趣有味的教学视频和动画,以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连麦、互动打字回答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也营造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氛围;课后辅导耐心细致,学生在钉钉群的提问,有问必答,并且针对学生问题提供更多素材,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见识。如何将课堂变得有趣、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增强生命观念,提升社会责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生物组老师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备课加点料,增强生命观念
1.教学过程穿插精彩视频和动画
线上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教师如果长时间讲授知识点学生会觉得乏味,教学过程穿插精彩小视频和动画,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会眼前一亮,提高注意力。
2.分层教学适当扩充大学课本或文献内容
信息题情境题越来越多是现在高考的趋势,所以在不增加学生压力的情况下适当扩充很有必要。所有同学必须掌握课本内容,但对于学有余力或对生物有浓厚兴趣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相关职业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大学课本或文献内容。
3.展现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小知识
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生物周边”进行点缀,会让枯燥的网课变得有惊喜有盼头,让学生爱上生物吧!
二、课堂建个模,突出科学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微观的内容无法直接观察,让学生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把模型方法列为基础知识范畴,明确提出“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并将其规定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构建概念模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主干,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三、课后添点味,培养社会责任
开放性的作业相比于传统性作业可以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使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注重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如给学生布置的开放性作业“讨论生活用品或食品中含有过量激素对身体的危害” 、“滥用兴奋剂以及吸食毒品的危害”,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实验来助力,落实科学探究
生物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对生物学教学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虽然网课期间学生不能在实验室做实验,但可以通过视频辅助理解, 如“探究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生理作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等,落实科学探究。
政治组:使命担当,深度融合
政治组沈林坡老师表示,上新课时他格外注意联系生活、结合时政,特别是二十大的有关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时政材料和探究情境。如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融入了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如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融入了二十大报告“增加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容。
上练习课,提前将要讲的每道题目做成PPT,边讲题边在PPT上做标记,便于学生直观掌握解题要领和做笔记,也有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作业批改后注意个性化辅导,对于基础较弱或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对此,赵彦敏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位学生在网课期间的一次独立作业检测中成绩不理想。在统一讲解订正要求后,提交的订正作业也不合要求。就点名批评了他,当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他选择题错得多了是因为他只有这个水平,就只理解了那些做对的题目。赵老师感觉出他打这通电话是有情绪的,就和他聊了下并开导他、鼓励他。挂断电话,赵老师并没多想。结果深夜时,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和赵老师讲了很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对孩子目前存在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解决的办法都达成了共识。
当时,夜已深,赵老师却睡不着,思来想去,给孩子单独发了一段长文:“小×,你以后做选择题一定要逐个分析选项,把每个选项选或者不选的理由搞清楚,比如,选的话,从材料哪里可以体现?不选的话,观点错在哪并纠正,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也要搞清楚哪里不符合,题意是什么等,这样有助于你吸收理解抽象的哲学观点,把抽象的哲学观点、哲理和具体多变的生活实际、变式化的语言结合起来。另外不管做对的还是做错的,建议独立做完后都要看一遍解析,避免一知半解、模拟两可,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巩固、熟练。这样做选择题肯定会耗时间,但宁可精做少做也不要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果能做到以上要求,你还可以买一本哲学的《必刷题》,要求自己在没有政治作业的日子里做上3~5道选择题,要求和平时作业一样,每做一道题弄懂弄通,不贪多求全。主观题不慌额外加题训练,把手头做的每一道主观题特别是老师上课讲的主观题弄懂弄通(特别是材料如何解读、如何和观点有机结合)。希望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政治学习让你有收获感、幸福感,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赵老师认为,线上上课也好,讲题也好,一定要认真听讲、多思考,及时整理笔记,勤动脑、动手。班上类似这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以鼓励为主,提适当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基础但表现不佳的同学,也会适当提醒,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通过私下一个个的对话,希望这些同学也能在网课期间坚守好自己的学习阵地,获取哪怕是一时进取的动力。
历史组:踔厉奋发,奔向未来
历史组表示,生活止步,教学不能止步,教室搬到了网络,讲台搬到了云端,教学搬到了线上。历史组全体教师立即调整策略,有步骤、高效率、分阶段的推进线上教学,全组上下,凝心聚力,携手打造不一样的历史教学。
一、 加强集体备课,协同作战,优势互补。
历史组每周一上午第二节课和周四上午第三节线上集体备课。针对下周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展开研讨,总结分享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式,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提升网课效果进行讨论。每次集体备课有一位中心发言人,有主题,有思路,并实现课件共享。其他老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打造特色课堂。
历史组可谓各出奇招:薄建娜老师通过打开摄像头检查学生出勤以及学习状态,随时提问,让学生保持课堂的紧张感;黄宏磊老师强调督促学生书写并整理笔记,及时批阅鼓励;左晓宇老师用检查作业的QQ小程序,定期检查学生笔记;三位老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带领三个年级老师稳扎稳打,搭建高阶课堂的教学策路,调动学生活动,协同家校互补,提升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自主,提升课堂参与度
历史组利用钉钉课堂,课前布布置预习思维导图,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并在课前发出预习提问,不但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还利用钉钉和qq平台布置每日一题,让学生互批互改,并由学生录制讲解视频,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增加答题阅卷的经验。
四、设计新的展示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历史组还开展了线上晒教材笔记活动,让学生共学共勉,共同进步。
五、细化教学内容,实现高效课堂
精选试题每日下发,难度适宜,题量适度,分层设计(每日拔高、专题训练、综合测验、新教材通史补充)。充分挖掘线上资源,提前了解学生易错习题,提高课堂学马效率。
地理组:躬身实干,潜心育人
地理组在网课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优势,在新课讲授、作业布置、学生互动方面均有特色。
一、新课讲授
1.多引用生活中的地理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比如讲解常见天气系统时,安静老师以故乡天气变化为案例,引入冷锋这种天气系统过境对某地区的影响。同时对北方地区气候的介绍也让学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2.扬长避短利用好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案例。
借助网课期间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契机,让学生上传自己旅游中的景观照片到老师的共享相册中,并作为教学拓展素材进行分享,这些案例贴近生活,丰富多彩,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
3.教学素材中引入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大气运动。
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无法及时捕捉学生的困惑,所以教师备课时应多准备实验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4.多设置课堂提问环节,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控。
简短的问题让学生打在公屏上,思维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连麦的方式请同学回答。这样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将每个设问环节的时间控制好,不然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但是互动一定要有,不然学生在听一节网课没有互动,就像听了一节50min的微课一样,是很催眠的。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推荐给学生教育部搭建的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平台,让学生去平台中观看优秀教师准备的精品微课,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相关的地理问题。也可以将精品课中的资源引入教学中,加入批注,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等高线问题。
二、作业反馈
1.及时统计一段时间的作业上交情况,并给出反馈,有鼓励有激励,但不能有批评。
2.通过收集表收集学生的作业错题,并在课上进行讲解,时间紧张时还可以录制每个问题的微课发到群中供学生查看。
每个微课都只有10多M的大小,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就可以把不会的问题弄清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日常作业批改多评A+
作业批改时,只要学生按时提交,认真订正都设置为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群,同时课上也多表扬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让学生一点点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不忘表扬。
结语
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新郑一中全体教师在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开展“云上教学”,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尽力实显各学科各自的特色与风采。疫情虽在反复,但全体教师攻坚克难,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道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以实际行动上好每一堂网课,就是教育工作者当下提交的一份最好的答卷。未来,线上教学可能随时终止,但各学科老师对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却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