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秋风送爽。11月16日是我们参加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第七天。上午我们聆听的是碧桂园实验学校陈钱林校长以《做孩子健全人格的培育者》为专题的讲座,这个讲座就像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为工作经验极其丰富的陈钱林校长,一开始就抛出了“什么是教育”的熟悉话题,让大家把思维回归到我们工作的原点,接着以个人的视野分享了核心素养、教育本质等传统概念,他的“拉长”和“拓宽”视角一下子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同时阐述了孩子学习的关键要点,点明了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突出的问题,陈校长原创的“健全人格”坐标图,让我们对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精神人的论述得到较深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陈校长结合自身家庭教育的实践案例,对教学的本质进行很好的分析,他总结的“自律、自学和自立”的家庭教育的核心经验和家长育儿智慧给我们的教育观以及育儿观都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尤其对我们今后在家校共育的工作实践方面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指导。
部分学员笔记
下午,我们聆听了泉磐教育副教授高广方的《游戏力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教学,通过聆听学习,我们了解到游戏力的核心是构建亲子联结,帮助父母改变自己的育儿视角,给亲子关系赋能。重点不是方法,而是态度,游戏过程中的联结,要相信孩子的力量,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诉求,走进他们的世界,通过游戏力触发孩子的成长力。
作为父母,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不可能事事顺遂,孩子有时候会通过一些故意找麻烦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当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需求的时候,就会以为孩子不需要自己,就会继续把时间投入到工作和自己的娱乐中,然而这些都不是孩子希望看到的,他们希望我们把工作放到门外,放下手机,从进入家门开始,就努力与他们重建联结,尽管他们装作不在乎的样子。但如果他们哭了,情绪不好了,那就拥抱他们,如果他们假装不理你或躲着你,那就跟在他们身后“巴结”他们。这样的进退游戏,可以使父母们重新进入状态,化紧张的关系为温暖的家庭联结。
部分学员笔记
11月17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加拿大女王教育学院杨大伟博士的《家校合作·促进儿童的早期语言和社交发展》的讲座。杨教授在教育领域工作近20年,经验十分丰富,他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语言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语言不仅是儿童和别人沟通、表达自己感受的重要工具,还是孩子思考并解决问题,以及建立和维护关系不可或缺的能力。平时,我们不光要孩子在好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还需要提供给孩子们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操作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想要盖好语言这所大楼,那么词汇量必定是这楼的砖瓦。词汇数量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来给儿童计算词汇量的指标,不要一味地要儿童学习太多,要根据个体差异来进行增减。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好的倾听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要让他们想说、多说、会说,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培养他们消除在环境中紧张的因素,消除不敢说话的顾虑。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模仿,以免让孩子在学习语言上走上弯路。
邹友珍老师的笔记
这一天半的学习,我们第五组的成员收获满满。每一位教授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场讲座都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收获,我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内涵、提升自我。
图文:第五组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