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用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022年11月15日晚上7:00,解放区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在区教研室邢路老师的安排下,在工作室主持人朱会超老师的带领下,研读“新课标",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生常常会对现象明显的、效果震撼的实验充满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实验教学的设计,让实验生动,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呢?朱会超老师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杠杆》一节为例,交流他的想法,我们共同学习。杠杆是从一系列相似的生产工具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模型,作为初中生,不少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并不多,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就要先从备学生入手,如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呢?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设一个情境,如何利用现有器材把木板上固定的螺丝钉拔出来呢?老师准备的工具有螺丝刀、羊角锤、尖嘴钳等。让学生亲自进行尝试,用螺丝刀借助一个小木块可以把钉子拔出来;用羊角锤的“羊角”夹住钉子,向反方向用力也能够拔出钉子。同时再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剪刀,核桃夹,食品夹等,让学生亲自动手用一用,试着自己找出这些工具的共同之处。
通过尝试,学生不难发现,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以下共同点:(1)使用时要对其施力;(2)受力后工具会转动;(3)转动时在绕着固定的一个点;(4)使用过程中会感觉到有阻力;(5)工具自身都比较坚硬。当学生把这些发现说出来之后,老师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杠的定义。经历了操作、分析的过程,冰冷的定义就会变得生动鲜活,学生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物理学科中的思维习惯和探究方法。
靳晓梅老师: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节,课本上是以吹硬币的实验引入的,我们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尝试,看看吹起硬币有没有什么妙招,而学生总能带给我们惊喜,吹起硬币不只可以跳过物理课本,甚至还可以跳过一本厚厚的字典,这样的不起眼的小实验课本上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深度地挖掘它,学生必然可以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自己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线上交流学习,气氛依然热烈。
最后,工作室指导老师邢路强调:物理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特别注重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初步的操作技能,学会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描述现象,总结规律,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不易,同时感受获得成果之后的喜悦,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上都得到升华。
撰稿:朱会超
审核:邢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