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和预防

燕妮
创建于2022-11-14
阅读 2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二、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三、易感人群: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

      四、潜伏期:一般2—10天,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左右。

      五、发病季节: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六、传播途径: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七、临床表现:

       1.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至5天。

       2.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3.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4.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

  八、家庭预防方法: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2.饭前、饭后、便后用肥皂水洗净双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要适当用纸巾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

       4.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5.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建议休假直至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小于7岁的密切接触者建议休假接受医学观察一周。

       6.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

       7.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 力。

  九、幼儿园对手足口病的预防

1.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对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手心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

       2.认真做好班级消毒工作

       (1)室内消毒:班级每天用“优氯净”消毒液拖地。用消毒液擦拭桌椅。

       (2)室外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拖室外走廊、过道。用消毒液擦拭扶手、和室外大型玩具。

       (3)每班配备有消毒柜,碗、筷每餐后进行消毒,杯子每天幼儿离园进行消毒。

       (4)幼儿毛巾在幼儿离园进行清洗消毒,天晴毛巾架推到室外进行暴晒。

       (5)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发现传染病期间每天进行消毒。

       3.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班级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需要家长配合方面

       (1)虽然教师每日晨检,但是疾病存在潜伏期及病程演变期,教师日常活动时会认真观察幼儿有无发热、咳嗽、感冒等症状,发现异常幼儿,教师会及时送到保健室并通知家长。

       (2)请家长不要恐慌,手足口病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才引发病毒性脑膜炎。只要及时发现治疗2周可以痊愈。

       (3)晨检发现疑似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流感等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带幼儿就医,排除传染病后请家长携带《病情证明书》或病历入园。

       (4)如确诊传染病请家长第一时间通知班级教师,幼儿园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再次,感谢各位家长对幼儿园保健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家园协作”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吧!

 美篇编辑:赵艳妮  

  审稿:杨爱红

阅读 2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