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之初的象山中学
“七七四”,这是在爱情里面其实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组数字,它象征的也是爱情的唯美、浪漫。可与我相约的 “七七四”,既不唯美、也不浪漫,我从中品到的只有苦涩的酸楚和年轮留下来的印迹,这就是我的中学时代,也是我记忆最深的一段时光,经历的所有点滴,仿如隔世。
【这张照片是我们班女生的毕业合影,大家是不是觉得还有美中不足呢!为啥没有男生呢?谜底只能由当时我们的班主任贾老师(照片中居C位)能解开】
阳郭中学是我曾经就读高中时的母校。据记载,它成立之初时校名叫“象山中学”,安君子老师是学校的创始人,阳郭公社成立后,更名为阳郭中学。
光阴荏苒,仿佛就在我回眸的那一瞬间,我高中毕业都已经是在40多年以前,每当我在记忆中搜索到高中时段的那一幕幕、一帧帧画面,它好像就发生在眼前。
记得那是1975年的夏天,我告别了就读2年的油王初中,得益于幸运之神的眷顾,被学校推荐到阳郭中学就读高中,9月1日,是开学季报到的第一天,背着母亲为我准备的被褥、碗筷和刚蒸出来的2布袋馍,加上调料-大盐,徒步上塬,翻过2道沟壑和没记住的那一道道坎坎、一片片台塬,30多里的路程,没顾上停下来歇脚,来到了母校的大门前,进了校门,汗流浃背的缴上用手帕包着的8块钱-学费,被分到七个班级中的七七级四班。
匆忙背着行囊,在学兄的引导下,就来到了位于学校最北头靠东倒数第二个房间的二楼4班男生宿舍。宿舍中间的过道两边,是一、二楼的隔层木板,见其他同学已经把被褥挨个铺在过道两边的木板上,我就挨着通铺把被褥铺在了宿舍靠南的那面,2布袋馍挂在了窗户的边边,等基本安顿了下来后,就来到了学校院子里想要四处走走看看。
下楼梯后,楼下男生宿舍里住着的是五班。笔直的南北通道,绕过照壁墙,就能一眼望到女生宿舍位于学校的最南边,快到老师办公室前面右转,前行100多米,穿过土门,就到了学校的操场边,最北面是篮球场,大概有4、5副篮球架,靠西面有几副单、双杠,紧挨着往南是田径场,有跑步、跳远等项目训练场;学校座西面东,大门在学校的中间,进校后左右两边各竖排着一溜教室,分别有7间,能容纳7个班,马路对面,正对着的是学校教务室。
我们班同学有来自何刘、貟曲、闫村、阳郭、河西公社的50多名男女同学,班主任是于x斌老师,教授物理,数学课是姜x战老师授课,语文是王x军老师授课。
瞅着同学们的衣着打扮,也就能分辨出同学们家庭状况个一二三。男同学清一色是三个兜的学生装,但衣服用料差异可见一斑。衣服的用料有平纹、卡其,其次是粗布染色的布料,衬衣大部分是粗布衣衫。记得当时4、5、7班里有几个男同学的穿着成为了学校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穿着当时最流行的红色秋裤,还要露出罩裤一寸边,既辣着男同学的眼,也吸引女同学侧眼旁观,显示出他们的家庭状况确实不一般,走起路来也敢抬头挺胸向前看。曾记得大概是76年的夏天,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穿了一件的确良短袖白衬衫,晚上洗后晾在窗户外边,早晨起床后要穿却已找不见,挨个询问了宿舍同学们一遍,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只好另外借了件其他同学的衣服穿,到了下午天快黑了,7班阳郭街上的同学传来了好消息,发现阳郭街上有人穿了件白的确良衬衫,经过确认交涉,是街上的社会青年晚上到学校楼下5班找乡党玩,看见窗外晾了件的确良衬衫,顺手拿走自己穿,交涉谈判,折腾了半天,衬衫被人穿了一天,衬衫在阳郭街上旅游一圈,又回到我同学的身边,但衬衫前襟已被烟头烧了个眼。
在学校与其说是吃饭,倒不如说是开水泡馍更确切点。学校周边阳郭的同学,中午、晚上还能回家吃上口热乎饭,再远一点的同学,冬天到校前要背上四天半的馍,挂在窗户边,冬天馍冻的像块砖,到饭时开水房用开水透上两三遍,放点咸盐,家境好的同学来时还带点家里腌制的呛菜放点,打发着一日两餐。最难熬的却是夏天,天气湿热,两天一过,馍就长出了绿毛,只能用开水烫上三四遍,调上点咸盐,算是打发了饭点,到星期三下午,学校允许学生回家取模,天黑前再返回学校,最远的学生来回要走30多公里的路,苦不堪言,但拿的馍还是有点区别的,有同学背的是纯麦面馍,有的是麦面搅玉米面,最差的是纯玉米面馍,背着纯麦面馍的同学往往到了星期五就没了吃的馍,究其原因也简单,吃玉米面的同学也想尝一下吃麦面馍的味道,替你把馍已经吃完,只好和其他同学对付着点凑合到回家。到了第二年,学校可以让学生搭灶,每个月背着粮食交给学生食堂,大概再缴5元钱,早饭就可以吃到热乎点的包谷糁,下午可以吃上烩汤面,可对大部分同学们来说,搭灶却无异于上青天,父母每天挣的工分只值4、5分钱,遇到天旱时,再节约,粮食也吃不到麦熟,靠着亲戚接济、赊粮才能渡过难关,更别奢望拿钱给娃搭学生灶了。40年后,当我回到家乡,与几个能联系到的同学坐在一起,回忆起上学时期的艰难,学业上却没经得起高考检验,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时,有位同学调侃地说,那是因为馍背少了,还有背不起馍的同学,中途辍学了,回家卖豆腐,干农活,早早地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令我欣慰的是,我每个月父母能给拿0.5元,每星期有一次机会到阳郭街上吃上一碗0.15元的肉丝面,若每个星期都能吃上碗肉丝面便帮我实现了夙愿。
我们住的宿舍,一、二楼之间只隔着一层木板,日积月累,经不起考验的楼层隔板,已经能从上边看到下面,窗户没有窗扇,冬天四面透风,寒风刺骨,同学们合铺抗寒,盖一床被、压一床被还是感觉不到暖,晚上睡觉不敢脱衣服,头尽管捂在被子里面,可腿脚到天明都未曾伸展。宿舍一进门的一片空处,同学们基本都在这里洗脸,一不小心,只要有水花溢出,肯定会流到下面五班;学生宿舍,距厕所很远,半夜三更,起夜小便,都从窗户直接地面,遇到风雨,自然会漫游到楼下面五班,因为洗脸、撒尿,楼上楼下经常闹得是呜呼玄天,时不时还惊动了老师那边。1976年,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学校组织学生搭建了抗震棚,几根木头一搭,塑料布往上一盖,麦草往地上一铺,抗震棚就搭成了。同学们高高兴兴的住了进去,记得我们班其中的一个大棚,住了7、8个人,一个星期天下午,班里的宋同学住在里面,突然间就着火了,所有在场的同学奋勇扑救,大火终于扑灭了,幸好只是有惊无险,给个别同学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给同学们补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安全意识已经根植于每个同学的心间,终生受益,规避风险。
离学校远的同学,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往返学校,都有自行车陪伴,而我最终也把家里的光头车(没瓦圈、护链板、两只车轮外胎磨成了光板板)收拾了好几遍,骑上了专车,心里是格外的喜欢,但它总是动不动会生气趴窝,故意把我甩在了路边,推着车上学、回家,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去学校的路上,碰见有同学徒步背馍,我总是主动的帮忙挂到自行车上,男女同学不限。班里阳郭有位郭同学,经常骑着他爸的邮电自行车,到校后先要骑上在校园转上几圈,特别扎眼。大部分的同学,常态还是要徒步往返。
在两年多艰苦的条件下,锤炼的是意志品格,但在学习成绩方面,只有几个同学考上了大专,大部分同学都和大学校门没沾过边,依旧回家接了父辈们的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面,窥视一下在校期间的表现,就能分析出原因是个啥?吃过下午饭,只要听说不管是貟曲、阳郭、闫村那个村里唱戏、演电影,一窝蜂的逃课晚自习,搭伙从后墙翻出,看戏、看电影,个个都撒了欢,晚上再回学校,翻后墙回校怕被老师逮住,聚在学校门口外面,一口一个“田老师”叫的那是个甜,左等右等,传达室“田老师”一旦开了校门,你看一个比一个跑得欢,就这嘴里还忘不了把“田老师”的老祖先给问候了一遍又一遍。待到了78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时候,一个个都傻了眼,点灯熬夜,拾遗补短,恶补半年,进考场吃败仗无奈认怂,大多数与大学校门没沾过个边边。
还是在2017年,再次经过阳郭中学门前,才发现昔日的母校已经变成了阳郭初级中学,学校大门已经迁移到了学校的北面,我就和校门合影留个念。听说是高中2011年裁撤的,现在的学校,已经不再是那记忆中的容颜,砖砌的围墙,新建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电化教设备齐全,学生食堂饭菜喷香,但学生家长们还是喜欢把娃送到城里读中学,说是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这话只是用来慰籍自己望子成龙时那根脆弱神经的。我的体会是:农村娃从一出生还没来得及跑就已经输了,输的何止是起跑线。钱、权你那个沾得了边,但先天是条件,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的因素,只要你刻苦用功,乡村中学同样能出人才,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如今考上大学(也有复读考上大专)的有教授、专家,校长、老师更是屡见不鲜,更别说还有乡村干部、老板一串串,我们虽然输了起跑线,但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生活照样色彩斑斓。
阳郭初级中学现貌
2010年的阳郭中学
自退休以后,我总喜欢回忆一下逝去的青春。同事、战友、同学说我这是一种老态龙钟的具体表现,但我觉得,它不仅增加了一些人生回味,还兼具着幸福的体验,追寻昔日记忆,珍惜身边简单的幸福,无忧、无虑,心态乐观,降低期望值,不跟风攀比,过好每一个今天,幸福本来就这么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