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是各种疾病高发季节,感染呼吸道疾病、秋季腹泻的儿童患者明显增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染。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咳嗽,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
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多种病毒,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冬季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离不开传染病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
诺如病毒它属于病毒性的病原菌,它是属于传染性的疾病,可以通过食物或者是粪便来进行传播,同时它又属于一种自限性的疾病,也就是说可以自己治愈,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药物治疗,只需要在疾病发生的时候对症状进行处理。
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
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1.避免受凉,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参加锻炼时,有些幼儿运动出汗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
2.优化环境。家居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两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
3.补充营养。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4.生活规律,加强锻炼。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5.勤洗手。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养成正确洗手这个简单的习惯,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6.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挡住大部分含有病毒的飞沫。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集中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挡口鼻。
7.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刀具要分开,不吃生的或没煮熟的奶类、蛋类、肉类食品。
8.及时就医。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干咳、头痛、发热、乏力、呼吸困难、出疹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及时戴上口罩去就近定点医院或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如果确诊为传染病,家长一定要让幼儿治疗休息,直到痊愈经保健医生确认方可入园。班上如果有幼儿已经发病要回家治疗,同时班级要进行消毒处理。
祝愿我们的小朋友都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