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家访问题反馈——幼小衔接

Echo
创建于2022-11-07
阅读 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周,我班杜娟、何亚男两位老师进行了入户家访工作,通过与家长们的交流,我们发现班级的孩子们在生活环节上面基本没有太大问题,能够做到自理,并开始有服务他人的意识。家长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于“幼小衔接”。“教不教拼音?学不学算术?”“不上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上小学能跟上吗?”……这些都是家访这几天我们常听到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么,所谓的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呢?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其核心是该年龄段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存在非常多的差异,二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学习生活上的区别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2.人际关系上的区别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标准和要求上的区别

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乖乖的不出什么大问题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到了小学老师和家长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好就会成为被批评的理由。


幼小衔接并不等于“拼音”和“算术”

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中提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许多人都简单地认为提前学些小学的教材,就可以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因而有一些幼儿园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等。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的休息。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没有从幼儿学习的特点入手,缺少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生动的游戏等。

孩子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强加于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很多家长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家长当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随波逐流,反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这是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3-6岁的孩子以形象记忆为主,数学的符号以及汉字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会造成孩子厌学,不愿意去幼儿园,甚至把学习当做任务。人的一生学习的时间占1/4,如果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来完成,那么孩子们将不堪重负。

    

刚入学的幼儿年纪小、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进入小学后,课本上的知识他已经学习过,再学习一次对他来说很简单,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于是自信心膨胀,认为学习没有难度,从而过度放松。等学习新的知识,孩子学习进度缓慢,于是老师批评,家长训斥,从而导致孩子厌学,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幼儿园以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发现数关系等,培养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


幼小衔接是全面的教育衔接,而非片面的、局部的衔接

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贯穿幼儿在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而非在大班一年时间。在衔接过程中急于求成,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致使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突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只注重于智育的衔接,尤其是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对幼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衔接,特别是忽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是不可取的。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熟悉,所教知识和技能可能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反而使幼儿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会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从而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这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关于幼小衔接,给家长朋友的建议: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幼儿智能开发上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孩子上要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

    2.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好的影响。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就动机低,就会消极被动,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也会半途而废。久而久之,将会阻碍幼儿身心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幼儿来说则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有的家长在训斥孩子时常常口不择言: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好,人家的孩子多聪明,你看你笨死了。家长在生气的时候什么话都能说出来,却不知你这一句气话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忌讳用“傻瓜”、“没用的东西”、“笨蛋”等侮辱性的语言。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认识错误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家长表扬孩子也要适合年龄特点。学龄前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给一个吻、一次拥抱,孩子会非常高兴,效果也更好。

    幼儿期自我意识虽已萌发,但尚处于朦胧阶段。家长应及早观察与发现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趋向,注意培植和塑造,防止骄傲、固执与退缩、自卑等性格的发展及不良影响的侵袭,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影响,把自信心的发展引向健康积极的方向。

    提醒一点:孩子需要表扬、赞美和激励,但是该批评时也要批评,批评时一定要有个“度”。

    3.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家长应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什么事情都可以谈,比如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孩子是很喜欢听的。多听,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倾听,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多讲,让孩子说一说幼儿园里的故事,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讲个小笑话,做个小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讲讲故事里都有谁,在做什么。多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4.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的生活技能,包括整理书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还包括独立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孩子与同伴间发生了小矛盾,家长应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并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交流,锻炼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目的是让孩子逐渐学会管理自己,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幼小衔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总之,为人父母,我们就要为了这个小小的生命付出、负责。工作再忙也请您在家中放下电话,关上电视,与孩子一起放松一下,并告诉孩子,和他在一起是你最快乐的时刻。哪怕只是短短的半小时,十几分钟,也有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编辑:杜娟 何亚男


阅读 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