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居家做好心理防疫,守护心灵“绿码”

创建于2022-11-07
阅读 2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面对疫情以及各种渠道传播的相关消息

有些人已经产生了焦虑症状

身边不断涌现核酸异常的人员

如何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尤其重要

面对疫情以及各种渠道传播的相关消息

有些人已经产生了焦虑症状

当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

如何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尤其重要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防疫心理小技巧


认知: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更容易获取防疫与医疗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视野。负面文章容易引起“灾难性思维”,这种灾难化思维会造成过度焦虑感,令我们失去对局势的合理认知。

    什么是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思维通常包含“如果……怎么办”的字眼。比如“如果疫情失控怎么办?”“如果我感染上病毒怎么办?”“如果身边的人都感染了怎么办?”

    灾难化思维是指我们把某些讨厌的、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糟糕的、可怕的、灾难性的,把一件可以处理的事情的后果放大,以致于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

    例如,孩子在家总是看手机,一定没有好好学习,以后肯定考不上好大学了。最近在家吃的很多,我肯定会变胖,变胖就没人喜欢我了。我必须和女儿好好沟通,如果再吵架我可能就不是一个好母亲了。即使是这样的日常小事,我们会无形中放大这件事本身的后果,严苛地责备自己,甚至会告诉自己,这是一场灾难。

    如何减小灾难化思维对我们的影响呢?

    首先是识别这种思维模式,认识到最近的负面情况是暂时的,有一些不好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同时不要被这些糟糕的想法所控制。

    其次是对这种思维模式进行反思,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件事一定会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为什么我或者他们就必须这样做?如果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的整个人生就失败了吗?

         再次是换个思路看待负面想法。例如,我搞砸了某件事,我就是一个糟糕的人。换个思路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搞砸事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废物或糟糕的人,仅仅根据一件事给我贴一个糟糕的标签,这是不合适的。

    最后是做事情代替想法。当你发现自己正陷入灾难化想法的怪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行为跳出怪圈,例如从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到马上起身,去洗把脸、做做家务;在家做仰卧起坐、举举哑铃,活动活动。

疫情当前,宅在家中的我们很容易养成懒散习惯,作息变得不规律,导致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其实,疫情期间我们更应该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这就需要有节奏计划的生活方式,一个规律的作息规律,能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减少焦虑。“节能是一切生命的本能”。换句话说,懒是生物本能。所有的生命本能都会厌恶那些高能耗的事。但同时躺平也会带来心里的空虚感。一点点的负面新闻就会让人陷入负面联想。所以居家培养自己的健康的生活节律,早睡早起,有规律的静态“趴下”。

疫情终会散去 光明即将到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思想需警惕,防疫不麻痹,同心抗疫 静待花开。

         

阅读 2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