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10月23日国培计划(2022)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项目组邀请了吉林省教育学院宋海英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卢宇副教授作专题分享。
首先由吉林省教育学院宋海英教授作专题讲座《从提升工程2.0看教师培训范式转型》。
宋海英 吉林教育学院教授,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主任,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主任。教育部第二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家工作组成员。
宋教授在讲座开始就抛出”教师培训范式变革创新“的出路在何方?然后点明:教师培训模式变革路径:标准——培训——测评——发展。
宋教授在讲座中谈到:教师培训范式应当遵循个性化,其培训模式应当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模式和考核评价等三方面。
培训模式中的培训目标起导向作用,用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与模式起评价先行作用,用以微能力诊断指引;培训内容应当以混合式研修为主。
宋教授说,逆向设计培训目标能提高培训效果。
逆向设计分三步走:1.确定预期结果,2.确定适合的评估证据,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宋教授说到逆向设计在培训中的应用,强调第三点”设计培训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在逆向设计培训要做到两点:明确预期结果,设计可见培训目标。
设计教学内容活动时,在技术支持下要充分考虑个性化学习。
宋教授在讲座最后殷切的期望学院能用专业的精神,认真设计好每一次培训。
上午培训在学习者满载而归中圆满结束。
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卢宇副教授作专题与分享:《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育创新与应用》。
卢宇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高精尖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曾在新加坡科研局(A*STAR)等国外科研院所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领导高精尖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了“智慧学伴”教育机器人、“雷达数学”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等多个国内外会议上获奖。研发新课标下中小学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与系列课程资源,主编和主审多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
卢教授简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及人工智能的定义。面对教育转向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在融入教育核心场景与业务,促进关键业务流程自动化、关键业务场景智能化,从而大幅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效率,创新教育教学生态等方面大有可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教育,培养适应人机结合思维方式的创新人才。
会上,卢教授详细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程度以及当前十种关键技术。
卢教授还分享了部分AI平台的功能特征等,让学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卢教授还分析了传统教研方式的优缺点,1.依赖于时空统一的组织方式, 辐射面小,参与人员有限;2.表层的经验交流式教研;3.可参考借鉴的资源较少。
针对传统教研的不足,卢教授还设计了基于数字化的“远程精准教研系统”。 远程教研系统还加入了基于视觉、音频, 文本的多模态分析功能,通过视频识别技术自动生成基于多模数据分析的诊断报告,丰富教学反馈维度,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依据。
远程教研系统专家、名师可以远程诊断课程。
卢教授详细分析了国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
卢教授还对人工智能教育作了准确的定位,与创客教育、计算思维教育、STEM教育、机器人教育和编程教育在多个维度上作了区别性讲解,让学员明晰了各个定义。
在培训内容方面,人工智能教师系列培训与课程实施指导有所不同:
① 人工智能学科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②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核心内容领域与课程设计原则;
③ 面向不同学段、使用不同工具的丰富课程实施案例与教学方法;
④ 自主项目设计方案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应给教师提供 “硬件+平台+课程+师训”立体化的解决方案,满足教师开展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课程的实际需求。
人工智能教室是立体多元的学科教室体系,可以放大学科特性,承载更多育人功能,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卢教授还强调要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让名师带动区域内的教师队伍发展,培养全学段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教师队伍,从而形成系统的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教师培养体系。
今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信息化时代。要不懈地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感恩国培,助力成长!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升!
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