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教育实习纪实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教研”活水来

用户2306977
创建于2022-11-06
阅读 2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这是一场充满文化力量的修行,语文教研,旨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影响灵魂,面向人人,以德育人,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题记

为提升实习生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实习生专业化发展,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以工作坊的形式承办了海南省“双五百”项目、青年教师示范指导等活动,旨在帮助实习教师备课、上课,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时间:十一月一号

地点:澄迈思源高级中学

内容:针对海南师范大学实习生近日所制作的教学设计(李子豪《将进酒》《别了,“不列颠尼亚”》;黄睿《登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今后教学设计的制作提出指导;以指导学生宪法主体演讲比赛为例,传授演讲与口才的技巧,提出将演讲朗诵的技巧融入课堂教学的观点与建议。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条必由之路。2022年11月1好下午,海南省青联委员、海南省骨干教师罗海强老师莅临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对海南师范大学实习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罗老师首先对李子豪的教学设计《将进酒》、《别了,不列颠尼亚》进行点评。

罗老师对李子豪《将进酒》教学设计进行点评。

《将进酒》教学设计立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朗诵的停顿、声调变化。
  3.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4.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案设计全部环节以“酒”贯穿全文,并且作者李白借酒消愁,引入对“愁”的理解,最终得出——李白在诗中通过时光易逝、生命渺小的慨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的主旨理解。

罗海强老师指出,诗歌的教学应该重视诵读,正如国学大师叶嘉莹教授所说:“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说过:“要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放开去想象,不要把课文分析搞得那么琐碎、程式化。”在诗歌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本篇课文《将进酒》是千古名作,受到众多朗诵比赛选手们的青睐,教学中不仅仅是诵读,还可以是老师的示范性朗读,朗诵时重视停顿、节奏和轻重,从而带领学生对诗歌主旨有更深的理解;

其次本次的教学设计的体量较大,一个课时的容量难以承载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选择重要的部分进行精讲(比如说李白的“愤”),其他次要的部分放在导学案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堂适当点拨即可。


罗老师对李子豪《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进行点评。

本篇课文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要求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 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 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 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 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文体要求和课文内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掌握本篇新闻的写作手法。

 三、品味本篇新闻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传递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学习新闻稿的文体特点。 

【学习难点】 鉴赏语言的准确与含蓄。


罗海强老师指出:同《将进酒》的教学设计一样,同样存在教学设计内容过多的缺点。按照教学目标,本篇课文主要需要讲解的内容是新闻的文体知识和本篇新闻稿的内容,一节课的容量只能重点抓住一个点,推荐的是新闻稿“香港回归”的内容。

此外,教学设计的活动或者合作部分,应该注重实用性,可以适当在活动的环节上增加情景,联系实际运用,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本篇课文是一篇新闻稿,自身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比其他课文更贴近生活。

罗老师对黄睿《登高》教学设计进行点评。

罗海强老师对《登高》教学设计提出建议:

1.建议将教案扩充成详案,在关键教学部分做好准备和预案;

2.做好对诗歌重点名句部分的赏析准备,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一联;

3.将抒情手法讲解部分与诗歌内容讲解部分整合在一起;

4.分析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深层内涵和表现方式。

十一月二号晚上,罗海强老师就《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选手演讲技能进行指导。

罗海强老师在演讲方面经验丰富,在本次指导中指出:

  1. 演讲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     演讲时的视线问题。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解决演讲时的视线问题诀窍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3.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最后,罗老师也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演讲比赛的收获,总结得出:演讲与语文教学存在许多关联之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演讲的技巧融入教学中,在“教师—学生”或者“学生—教师”的关系中,融入“演讲者—观众”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于琢磨中精进;教师,于指导中成长。每次教研活动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收获,本次以海南省骨干教师罗海强为主的教研活动,让海师实习生受益匪浅。

今后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研互促,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让教学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文字:李子豪

图片:冯婕老师

指导老师:罗海强老师、冯婕老师、陈坚老师

阅读 2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