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秋季 成长在国培——记国培计划(2022)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第三天

遇铁龄
创建于2022-11-06
阅读 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时间温柔的流淌在秋季长河里。2022年10月22日上午,我们迎来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发起的“国培计划(2022)信息技术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的第三天。今天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武法提教授作《智能教育的实践框架:概念、场景、路径》讲座,武教授的讲座如清流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如春风吹散遮挡我们视线的迷雾,如夏雷劈空惊醒我们沉睡的斗志。

        武法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系统实验室主任,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智能学习系统、教育机器人。

        武教授开篇引用教育部长怀进鹏同志的讲话——“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说明实现教育数字化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武教授图文并茂展示了从工业2.0到工业4.0时代的发展过程。武教授阐明为教育培养适应智能化工业人才,需要为学习者创设智能学习环境。个性化培养是教育的时代命题,我们需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设智能学习环境,能够自动记录并诊断学情数据、识别学习者个性特征,即时开展问题归因、实施有效干预,开展规模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学,以智慧的人培养更加智慧的学生,实现智能时代的“五育并举”。

        武教授还提出智能学习环境的两大特征:基础特征和智能特征。基础特征:数字化、数据化、网络化、物联化、富媒化、交互性、联通性、泛在性。智能特征:场景感知(感知教与学的场景)、数据驱动(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人机协同(虚拟助教)、自主进化(通过强化学习,不断提升精准干预水平)。

       武教授强调,人机协同是智能教育环境的重要实践场景。未来教师的角色以及工作内容都会有所改变,人力将与算法结合,协同工作,AI将协助人类教师进行备课、知识传授、批改作业、答疑、分析学生数据等工作,以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或质量。

机器人不会淘汰人类教师,但不能掌握基本技术的老师将被淘汰。

       武教授指出创设智能化学习环境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管理。只有建立联通社会人口、经济等多领域数据的精准教育治理服务体系,才可能做到优化教育经费、资源的匹配等教育治。

       武教授指出,创设智能教育环境,需要设计一个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支撑的,汇聚数字资源、调度支持服务的,可支撑多场景、多渠道学习的,教育数据上下贯通、左右互通的一体化平台。

        武教授说,实施智能教育需要搭建“一网络、一中心、一平台”,并对此作了详细解释。

        武教授在讲座最后明确说到,智慧教室是实施智能教育的基本单元。智慧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该新型教室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间和无形的数字空间。

        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但又是充实而快乐的。听武教授的讲座,我沉浸在“学习”乐趣中。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对数字人岗位有了新的认识。我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更好的从事数字人岗位,为教育数字化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阅读 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