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地求理,二中地理进行中

雨依
创建于2022-11-04
阅读 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风微拂海面,使海面泛起层层涟漪;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把整个海面照得波光粼粼;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移,海鸥在海面上飞舞,海水哗哗地冲上海滩,飞溅起洁白的碎花……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那天,厦门二中地理教研组陈文魁老师和方舟易老师带领一群由全市地理老师组成的“游客”,在鼓浪屿岛上“踏地求理”。

        鼓浪屿,原名“五龙屿”,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自明朝雅化为今名称“鼓浪屿”。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本次地理实践活动就是带领教师们从鼓浪屿看厦门港口与城市的发展。

        陈文魁老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是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二是厦门港口的建设、演变与发展,三是鼓浪屿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在港口的建设条件中,陈老师强调了港口的建设既要考虑港口的陆地条件,也要考虑水域条件。比如鹭江沿岸水深不够,且滩涂居多,所以,码头都会从堤岸延伸到海里数十米,以保证退潮后不搁浅。在厦门港口的建设、演变与发展中,陈老师从工业、海军和客运三个类型的码头的建设、演变历史进行了回顾,让老师们对厦门码头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陈老师介绍了鼓浪屿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对鼓浪屿建筑选址的影响。

        方易舟老师则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鼓浪屿的海岸线,二是实地比较不同沙滩的海水动力条件,三是鼓浪屿的海岸地貌。鼓浪屿的海岸多为人工海岸,自然海岸多集中于鼓浪屿的西南端,由于海水动力条件不同,淤积的沙砾颗粒粗细有所差异。鼓浪屿作为一个海岛,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有着各种各样的海蚀崖、海蚀台、海蚀柱、海蚀洞等特征。

        你们瞧!这一路的“游客”都是我们市里的地理老师。本次地理实践活动给了一线教师们实地观察与考察的机会,教师们对厦门的港口建设与城市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其更进一步地研究、开发厦门地理实践教学资源,因此更获得了市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未来,二中地理组将继续承担实地教学,带领更多的人“踏地求理”。

        

    

阅读 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